元朝剧几乎绝迹,拍一部就叫停,观众想看也没门

如今打开视频平台,历史剧多得数不过来,秦始皇、武则天、康熙乾隆轮番登场,但想找一部元朝的剧却几乎看不到,2022年曾有部《大元风云》,刚放出预告片,里面提到“四等人制”,很快被人举报,平台迅速下架,连宣传内容也全部撤掉,从那以后元朝题材变成高风险类型,谁碰谁就可能惹上麻烦。

没人敢拍元朝题材,主要因为资料实在太少,明朝人编写的《元史》只用了三百多天就完成,里面错误很多,连皇帝的生辰和去世时间都记错,蒙古早期没有文字记录,官方用八思巴文,民间用汉语或波斯语,留下的材料零零散散,更麻烦的是,元朝皇帝去世后不立碑也不堆土坟,墓地让马群踏平,至今一座皇陵都没有发现,剧组想重现当年的宫廷场面,却连一件像样的服装也找不到。

民族问题确实是个敏感领域,讨论蒙古贵族的统治方式,提到“四等人”制度就会有人觉得在制造矛盾,描述汉族受到的待遇又可能被看作贬低元朝历史,清朝题材还能包装成宫廷斗争故事,元朝却很难这样处理,因为它的民族结构比较刚性,不容易软化改编,再加上当时的部分习俗,比如收继婚制或者割肉饮酒的细节,拍出来容易让观众感到不适,觉得这些场景过于原始,和大众习惯的古装剧风格相差太远。

成本还特别高,草原外景要租马群,演员得找不同民族的,群演工资都不低,一天烧掉一百万,最后票房可能连零头都回不来,观众也不买账,汉服唐妆有粉丝喜欢,清宫剧有市场基础,元朝服饰没人认识,连淘宝都搜不到同款,品牌方也躲得远远的,担心沾上民族争议,广告费都不敢投,国外呢,欧美只爱看打仗场面,日韩嫌内容太血腥,国内还得过民委和广电两道关。

不过最近情况有变化,伊朗和阿拉伯的历史书籍开始被翻译过来,能够填补汉文史料的不足,有人尝试从边缘人物入手,比如大都城里的波斯商人、回回医生和蒙古翻译官,讲述他们如何做生意、看病和生活,避开民族矛盾,只关注日常琐事,2025年可能推出一部类似《长安十二时辰》的片子,聚焦城市里不同族群如何共同生活,而不是互相争斗。

元朝剧的问题不在于创意不足,而是缺乏明确的创作边界,政策没有清晰界定哪些题材可以拍、哪些不能拍,这让创作者不敢轻易尝试,投资方也持观望态度,观众对这段历史缺乏了解,三方因素共同限制了作品产出,作为中国历史上疆域最广的朝代,元朝反而被长期搁置,它没有留下完整的陵墓体系,文字记载相对有限,公众认知也难以统一,大家似乎不知道如何恰当呈现这段历史,我认为与其回避这段历史,不如尝试用新的视角去讲述,因为历史的意义不在于掩盖,而在于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历史   元朝   叫停   观众   蒙古   民族   题材   宫廷   乾隆   汉族   波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