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鹏特饮回应百度地图广告争议:商业创新与公共责任的边界再审视


事件背景:导航界面“焊死”广告引发舆论风暴

2025年5月,百度地图在3D车道级导航界面中嵌入“累了困了喝东鹏特饮”的广告标语,广告以动态3D立牌形式与导航路线重叠,用户反馈该广告无法手动关闭,且遮挡关键导航信息(如限速标识、转弯提示)。事件迅速引发公众对驾驶安全、广告合规性及平台责任的质疑。尽管百度客服表示“已记录并反馈处理”,东鹏特饮回应称“需核实合作细节”,但用户对“闭眼式广告”的不满持续发酵,部分用户甚至转向高德、腾讯地图等竞品。


---


争议焦点:商业利益与公共安全的博弈

1. 用户体验与安全隐患

导航软件的核心功能是保障出行安全,但广告植入的视觉干扰可能引发严重后果。例如,在弯道或匝道等关键节点,广告与路线标识的重叠可能导致驾驶员误判路况。尽管尚无直接事故案例,但用户担忧此类设计可能违反《道路交通安全法实施条例》第62条关于“驾驶中不得妨碍安全行为”的规定。此外,广告未标注“广告”标识,涉嫌违反《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九条。


2. 平台商业化与伦理困境

百度地图作为行业头部应用(活跃用户覆盖率70.8%),其商业化压力显而易见。此次广告被归为“场景化营销”,试图通过驾驶疲劳场景强化品牌关联,但用户批评其“将公共服务工具异化为广告播放器”。相比之下,高德地图的广告主要集中于搜索结果页和语音提示,导航界面保持简洁,凸显了商业模式的差异。


3. 法律合规性争议

- 强制展示与关闭权限缺失:根据《广告法》第44条及《互联网广告管理办法》第9条,广告需提供“一键关闭”选项,但百度地图广告无关闭入口,构成强制展示。

- 数据隐私疑虑:广告精准匹配驾驶场景(如提神饮料需求),可能涉及未经授权的地理位置或行为数据使用。

- 虚假宣传风险:东鹏特饮曾因“抗疲劳”功效宣传被起诉,此次广告若被认定为“暗示饮用后可解决疲劳驾驶问题”,可能触犯《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二十七条。


---


行业对比:国内外地图广告生态的启示

1. 国内同行:高德的克制与百度的激进

高德地图虽也有广告,但严格区分导航界面与功能页面,例如仅在搜索结果中推荐加油站,语音提示也以服务性信息为主。而百度地图从开屏广告、语音播报到路面植入层层加码,被网友调侃为“挑战用户底线”。


2. 国际经验:谷歌地图的服务型广告逻辑

谷歌地图的广告多与用户需求强关联,例如搜索“咖啡”时显示附近门店,而非在导航过程中强行插入品牌标语。其商业逻辑更注重“需求响应”而非“视觉轰炸”,平衡了商业收益与用户体验,

未来出路:平衡商业与责任的三大方向

1. 分级广告系统

允许用户选择“纯净导航模式”(付费或观看广告),同时限制广告出现频次与形式,例如避开弯道、限速等关键节点。


2. 场景合规审核

建立第三方审核机制,确保广告内容不干扰核心导航功能,且与驾驶场景无潜在冲突。例如,禁止在紧急转向提示区域植入广告。


3. 数据透明化与用户赋权

明确告知广告推送的数据依据,并提供关闭个性化推荐的选项。参考欧盟《数字服务法案》(DSA),要求平台披露算法推荐逻辑。

结语:导航工具的社会价值不应被资本异化

百度地图的广告争议,本质上是互联网平台在流量变现与社会责任之间的失衡。当工具类App的“公共服务属性”被商业益侵蚀,用户从“服务对象”降格为“数据资产”,其引发的信任危机可能比短期收益更深远。此次事件或将成为行业转折点,推动地图软件回归“出行助手”本质,而非沦为“广告播放器”。对于东鹏特饮而言,如何在品牌曝光与公众形象间取得平衡,同样是需要深思的命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13

标签:科技   边界   地图   责任   商业   广告   用户   场景   数据   界面   提示   标识   弯道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