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马士基和赫伯罗特宣布,由于中国港口费用政策的影响,两家公司旗下的两艘悬挂10月14日起暂停在中口停靠。 具体来说,“Potomac Express”号将改在韩国釜山卸货并中转,赫伯罗特的“Maersk Kinloss”号也将通过韩国转运货物。宣称以后出口美国的货物将统一在韩国集结后发往美国。
这一变化源自中国对美国加征高额港口费用的反制措施,标志着中美贸易战从关税领域延伸至海运战场。
10月3日,美国贸易代表办公室宣布对中国海事、物流及造船业发起301具体实施指南,决定10月14日起对中国船舶加收港口服务费。
美国美国拿 “保障供应链安全” 当借口,突然对中国的船舶加征高额港口费,因此对中国船舶征收每净吨50美元的费用,某些船型甚至达到每净吨180美元。这一单边政策违背国际贸易原则和中美海运协议,尽管中方强烈反对,美方仍继续推动。
b)、中国对等反制同步实施
反观中国,10月14日,交通运输部办公厅正式发布了《对美船舶收取船舶特别港务费实施办法》。根据该办法,船舶特别港务费的收取标准分为四个阶段:2025年10月14日起为每净吨400元,2026年4月17日起为每净吨640元,2027年4月17日起为每净吨880元,2028年4月17日起为每净吨1120元。
每艘船舶每年最多收取5次费用,年度计费周期从每年4月17日开始,且不足1净吨的按1净吨计算。
针对中美港口贸易冲突的变量影响,除了航线运营成本显著上升外,"中转贸易"的需求也将增加,航线网络可能会因此发生重构。
1、成本上升与供应链阵营化
美方政策导致中国船舶在美国港口的停靠费用大幅上升,部分航运公司调整航线避开美国港口,转向新加坡、鹿特丹等地,导致美国西海岸港口货量大量减少。长期来看,全球海运供应链可能偏移,出现去“中心化”,导致消费品和能源等商品价格上涨。路透社预测,全球海运成本预计上30%-50%。同时,中国可能通过全球港口布局,减少对美国港口的依赖,优化贸易路径。
2、航运格局转向与全球贸易变革
中国是全球最大商用船舶制造国,凭借技术创新短期内仍然保持竞争力,并且掌握大量新船订单。尽管美国加征关税带来压力,中国海运也可以通过优化航线布局,将成本压力转化为市场份额增长。相比之下,美国造船业由于产业保护导致创新不足和成本劣势,订单量微乎其微。尽管美国试图通过加征港口费吸引订单回流,但全球船舶制造仍依赖中国供应链,本土产能无法满足需求。
同时,全球贸易体系正向多极协作转型,美国试图通过行政手段遏制中国制造优势,但被中国企业的主动调整和全球联盟合作化解。例如,中国通过“25%美资条款”影响全球供应链枢纽,迫使受制企业进行自救,而豁免企业(如MSC、中远海运)则享受运费上涨的红利,利润率飙升至40%-50%。这种“双层市场”机制,加速了全球资本向技术领先、市场开放的地区流动。
1、美方政策调整
据环球网援引路透社报道,六名消息人士透露,美方政策在收到业界大量负面反馈后,可能会考虑放宽对中国船舶的“停靠费”。短期内,保护主义政策有助于安抚民众情绪,但长期来看,这将破坏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性,削弱美国经济的竞争力。若政策继续升级,全球航运格局可能进一步去“中心化”,影响美国在全球贸易中的位置。随着政策的压力增大,美方可能调整战略,寻求更加平衡的解决方案,避免过度依赖保护主义措施。
2、中国的韧性与产业变革
据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文章分析,中国通过“全球港口网络+技术创新”增强应对外部冲击的能力,并推动绿色船舶、智能航运等创新,巩固全球制造中心地位。这一变化促使全球船舶制造业向技术领先的企业倾斜,航运格局转向数字化。跨境电商也可以借助海外仓布局应对这种关税政策变化,提升物流效率,降低成本。
在当前中美贸易摩擦和海运费用变化的大背景下,跨境电商面临日益加剧的挑战。随着美国加征港口费用和中国对等反制措施的实施,航运成本和供应链结构将发生深刻变化。中国凭借全球港口布局和技术创新,巩固其全球制造和航运地位,为电商行业带来新机遇。在这种环境下,跨境电商可通过优化海外仓布局应对关税政策变化,提高物流效率,降低成本。邮差小马在美西、美东、美南、美东南等地拥有五大自营仓库,帮助中大件跨境卖家合理布局发货,降低物流费用,确保高效满足电商平台需求,从而提升竞争力和业务效益。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