豫健中医丨告别盲目进补:一份为你定制的秋冬“进补时间表”

秋冬时节,万物收藏,正是人体补充营养、蓄积能量的好时机。民间素有“秋冬进补,来年打虎”的说法。然而,进补并非简单“大吃大喝”,更忌讳“盲目跟风”。如何补得对、补得好?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国医苑张广华医生提醒大家要把握“循序渐进”的原则,构建一个从“平补”到“温补”的科学进补阶梯,顺应深秋、初冬、深冬的气候节奏,能事半功倍,为健康打下坚实基础。

深秋时节,重在“平补”,奠基固本。此时暑热已退,寒冬未至,“秋燥”与“秋凉”并存。人体脾胃经过一夏的消耗,功能相对疲弱,且易受燥邪所伤。因此,此阶段不宜贸然使用温燥之品,不然得话容易加重燥象,导致上火或消化不良。此时,进补的核心在于“平补气血,健脾润燥”,旨在温和地强壮脾胃,滋润肺阴,为后续更深层次的进补铺平道路。饮食上,可以多吃一些性质平和的食物,如健脾益气的山药、莲子、芡实,以及滋阴润燥的银耳、百合、蜂蜜等。一碗温热的山药百合粥或一盅清润的银耳莲子羹,都是此时节的理想选择,为身体创造一个能高效“受补”的良好状态。

步入初冬,转向“温润”,引气归元。随着立冬节气过去,寒气日渐浓重,人体阳气进一步向内潜藏。此时,地气尚未至寒之极点,进补策略应在平补的基础上,导向“温润补肾,缓缓加力”。我们可以在膳食中加入一些性质温和的温补之品,以协助阳气潜藏,并开始滋养肾精。诸如核桃、板栗、黑芝麻、枸杞等食物都非常适宜。在煲制鸡汤、牛肉汤时,可酌情加入少量党参、黄芪,以增益气固表之效。

时至深冬,方可“温补”,培元固本。进入数九寒天后,外界寒气达到鼎盛,人体阳气深藏于内,这是一年中能量储存最为关键的时期。此时的进补核心是“温阳驱寒,益精填髓”,可以适度使用一些较为深厚的温补之品,以抵御严寒,培补人体根本元气。比如吃一些羊肉等温热性质的食物,烹饪时搭配生姜、当归、桂圆等,能显著增强温通血脉、散寒暖身的功效。著名的当归生姜羊肉汤便是深冬御寒补虚的经典良方。对于体质虚寒的人群来说,可以在专业指导下考虑使用红参、阿胶等药材。

张广华医生提醒,进补也要因人而异,根据个人体质进补,如果盲目进补或者长期大补、偏补,反为不利。若出现上火、消化不良等症状,应及时调整饮食或咨询医生。

审稿专家:郑州市第九人民医院国医苑 主治医师 张广华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4

标签:养生   时间表   秋冬   盲目   中医   深冬   阳气   人体   郑州市   国医   时节   脾胃   银耳   当归   山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