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人该睡不着了!许家印海外信托被穿透,77亿美元全部划走


许家印23亿美元离岸信托被击穿,一大波富豪彻夜难眠!


前不久,恒大清盘案迎来了实质性突破,许家印的77亿美元资产被一锅端,全部用来清偿债务,并正式进入全球执行阶段,其中包括许家那笔23亿的离岸信托。


要知道当初许老板设这个信托,就是想将他积累的财富一代代传承下去,因为只有离岸信托,才能和债务完全剥离,不受破产影响,且受他国法律保护。


但香港法院的判决,彻底击碎了这位中国前首富的资产保护计划。



同时,也给那些有意离岸信托的企业家们,提了个醒。


原来,这个离岸家族信托,并不是他们以为的绝对安全,也是有可能会竹篮打水一场空的。


估计许家印从未想过,他从河南农村的穷小子,到中国首富的传奇故事,竟然这么快就以一场法律的判决而黯然收场。



恒大帝国的没落堪称中国企业史上最迅猛的坠落之一。


2009年,恒大地产上市,很快成为内地房企龙头,并迎来了自己的黄金十年。


巅峰时期的恒大帝国,玩起了足球,生产起了矿泉水,造起了新能源汽车,文旅健康房产多面开花,年营收达到7000多亿,成为宇宙第一大房企。


许家印也成了亚洲首富,不管走到哪里都带着风。


可谁承想这一切都是虚假繁荣。


2019-2020两年之间,恒大地产5600多亿收入,和920亿的利润都是虚增的,只是玩的数字游戏。



最终,恒大崩盘,总负债超过2万亿元,深陷资不抵债的深渊。


恒大地产也于8月25日从港交所退市,结束了其16年的上市历程,留给投资者一地鸡毛。


对于恒大最真实的财务状况,许家印一直心知肚明。


他一方面暗示夏海钧将报表做得好看些,以便获得高额分红,一方面将手中的财产尽数转移到海外,并且在做这一切之前,还为自己后代,留了一笔23亿美元的离岸信托。


按照条款,其子能领取利息收益,不能动本金,孙子成年后可以动本金。但因为是信托产品,哪怕将来他们破产了,这个本金都不会受影响。能当个传家宝一直传下去。


至于恒大债务,那是公司的,而信托则是自己的,里面的钱谁也拿不走。


光有了信托还不够,2022年,许家印和妻子丁玉梅,突然宣布离婚,声称互不承担债务。



这个离婚的时间点,选择在恒大暴雷后,明眼人一看就知其中猫腻。


许家印看似一直在积极地自救,卖别墅卖私人飞机,坑了苏宁张近东200亿,可是恒大留下的烂摊子根本不是窟窿,而是债务黑洞。


恒大欠债,作为独立人的丁玉梅一点儿不受影响,反而因离婚,其个人财产跻身全球女性富豪榜。


这头许家印在卖卖卖,那头丁玉梅却在买买买,她快活地花7.45亿美元在伦敦、加拿大等地购入房产,聘请专人打理。


然而,令许家印没想到的是,他失算了。他竭力和丁玉梅撇开关系,以为这样就可以让丁置身事外,最大程度保全家族财产。


不料香港法院调查后认定,他们夫妻之间感情并没有破裂,离婚纯属技术性离婚。



其目的与信托计划一样,都有转移个人资产、逃避债务之嫌。


许家印拒不配合香港法院,如实申报个人资产,他以为法院拿他没办法。


可法院直接将他浮出水面的77亿美元资产全部冻结,并将丁玉梅也列入了共同债务人名单,并送给他们一个全球资产禁令。


说实话,这种通过“技术性离婚”来规避债务的操作,在富豪圈中并不少见,但为什么这次就行不通,还被香港法院否定了呢?




事实上,许家印的律师对此提出过异议,认为这样做,会侵犯到个人权益。


但香港法官明确表示此主张不予接纳,谁叫许家印拒不配合,坑了那么多人,还想玩金蝉脱壳呢。


法院最终判决,将许家印这77亿美元资产交由两位清算人代表来接管,包括各控股公司、信托。房产、理财等。


也就是说他费尽心思为家人留下的这几十亿元财富,现在已经不再姓许了。


许家印一无所有了!饶是机关算尽太聪明,还是落了个两手空空。



曾经被视为“资产保护神器”的离岸家族信托,为什么在恒大案件中,就失灵了呢?


那是因为他这个信托从始至终就是在欺骗,才会在一层层抽丝剥茧后被穿透。


一般来说,信托成立的时间点很关键,法院会依此审查委托人注入资金的合法性。


如果财务状况没问题,那么这个信托就没问题。反之,如果当时委托人已经负债,那么该行为就被视为具有主观“欺诈债权人”的意图。


这笔23亿美元的信托设立于2019年,恰好是恒大财务疯狂造假的那年。


既然利润是假的,那么高比例分红也就应予以追回。


对此,证监会已经做出了处罚,要求许家印等人归还期间获得的分红。


可见这个注入信托的23亿美元,资金来源就是不合法的。



香港高等法院在审查此案时,沿用了国际通用原则,第一条就是:任何旨在损害、延迟或欺骗现有或潜在债权人的资产转移行为,均属无效,法院有权撤销。


也就是说成立信托的目的要纯,不能在企业面临重大债务风险时,才突击设立信托。


第二条原则是实质重于形式。法官不管你合同怎么约定,而是看事实如何。


这个信托资产应该不属于任何一方,对三方都是独立的。


但是许家印表面上是委托人,但实质上他依旧能插手修改这笔信托的条款,也就是说该信托的控制人还是许家印,只是披上了层保护罩的外衣。


在这种情况下,信托并没有独立性,就是虚假信托,也就有了被击穿的事实依据。


香港法院,就是根据这些证据,认定该信托存在欺诈债权人行为,是无效信托,应予以撤销,资产必须用来还债。



其实,信托被击穿并非个例,早在2年前,张兰的海外信托就已示范过一次。



2014年,俏江南易主,张兰用变卖股份的钱成立了海外家族信托。


9年后该信托被新加坡法院判定是无效信托,全部用来还给了CVC。


而这笔信托之所以被击穿,就是因为张兰对信托资产依旧保留着控制权。


她除了随意转账,还给银行发邮件,提及信托账户归张兰所有,并在得知法院冻结令后,又紧急转移资产。


张兰和许家印的离岸家族信托如出一辙,都是沦为了委托人的代持工具,而丧失了隔离功能。


想必恒大二号人物夏海钧在美国的信托资产,也会是同样的结局。


不愧为许老板最信任的人,夏海钧同样也是隐瞒海外资产,同样与妻子何坤技术性离婚,且资产都归何女士所有。


但法官和恒大清算人都不是吃素的,经过调查,何女士只是代持,且有些交易发生在恒大崩盘后,因而夏家的信托也收到了全球禁令。



和这几个离岸信托有所不同,娃哈哈的家族信托设立时,其经营情况很好,现在产生纠纷是因为宗馥莉与“宗家三兄妹”对设立离岸信托相关事宜未达成一致。


加上该信托还有个特殊情况,宗老在世时,往信托上注入21亿美元的行为并未完成,只注入了18亿,这才导致了后续引发的纠纷。


这笔信托将来命运如何,且等法院最终判决。


不过,这几例信托都指向一个共同点,那就是离岸家族信托是有边界感的,它绝非法外之地,既不是资产保护的保险箱、防火墙,也不是法律约束的逃脱工具。


香港法院的判决向全球富豪传递了一个明确信号


法律永远尊重合法信托的价值,但绝不会容忍其被滥用为欺诈工具,否则等待你的就是信托被击穿。



虽然说家族信托离咱们普通人很遥远,都是高净值人群考虑的事儿。


但从张兰和许家印的信托被击穿,到夏海钧资产被全球禁令,再到娃哈哈18亿美元信托被冻结,4个案例虽然金额悬殊,但也指向了同一个真相,法律面前,没有特权阶层。


对恒大的债权人来说,77亿美元,相对数千亿债务简直是杯水车薪,但至少让债权人看到了希望,正义或许会迟到,但绝不会缺席。


信托可以被设计得完美无缺,但设计得再精巧,防火墙再厚,也保护不了那些根基就违法的财富


毕竟,靠违法得来的财富,终究是会连本带利地吐出来,比如大聪明许家印就是前车之鉴。


-END-


参考资料:

1.用益研究《77亿美金的天价教训:许家印海外信托被穿透》

2.中国新闻周刊《许家印家族信托“防火墙”,被彻底击穿》

3.大公报《得不偿失/财产操控权偏重委托人 易引发虚假信托》

4.界面新闻《如果被认定为“欺诈债权人信托”,家族信托也会失效》

5.攸克地产《恒大前总裁夏海钧“离婚” “前妻”巨额财产禁制令仍然有效 》

6.信托圈内人《许家印77亿美元离岸信托被击穿,一大波富豪将彻夜难眠!》

7.21世纪经济报道《张兰境外家族信托被击穿 资产隔离失败背后原因几何》

作者:鸢儿

编辑:柳叶叨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1

标签:财经   海外   美元   资产   法院   香港   家族   债务   债权人   委托人   富豪   判决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