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饭危害还大?起床后,按顺序做好4件事

“早起先喝一杯水,能清肠排毒”“不吃早饭容易发胖、还会伤胆囊”,这些话,很多人几乎都听过。可最近有一种说法却让很多网友心里开始打鼓,那就是“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饭危害还大。”很多人都在猜测,难不成自己坚持多年的习惯实则是伤身体的?以及起床后,按顺序做哪些事情,才有利于身体健康呢?

一、早上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饭危害还大?

清晨,当闹钟响起、被窝还带着一夜的温暖,我们的身体其实已经开始了“重启”模式

睡眠期间,人体经历无水分、无食物的大约6-8小时,这段时间内,体内新陈代谢缓慢、肾脏开始清理代谢产物、血糖略微下降、胃肠处于空闲状态。

如果起床后马上空腹大口喝水,或者索性跳过早餐,很多人以为“省略了这一步也没问题”,甚至觉得能减脂、减轻胃肠负担。但事实真的如此吗?

其实:空腹喝水、或者不吃早饭,这两者虽然都是“起床后马上进入状态”的表现,但它们对身体的影响、危害程度,可能并不一样。

从已有研究来看,饮水本身通常是健康的习惯

比如,在清晨起床后喝一杯水,有助于补充一夜失去的水分、提升精神状态、启动代谢。美国《Healthline》指出,一项研究发现:在早餐前喝水可令下一餐的热量摄入减少约13%

还有一项,针对460名65岁以上老年人的观察发现,在超过5年的时间里,坚持每天清晨喝一杯温开水的老人中,有82% 面色红润、精力充沛,并且能够保持每日步行10公里的运动能力。

日本医学家的一项老年病防治调查也发现了类似结论,坚持晨起喝温开水的老年人,五年多内不仅面色红润、精神饱满,而且没有人得过大病,展现了这种习惯在促进健康老龄化方面的潜力。

这主要是因为经过一夜的睡眠,人体会通过呼吸、皮肤蒸发和排尿等途径流失大量水分(约450mL),导致身体处于生理性缺水状态。早上一起床喝点水,水分会很快送到全身,帮血液流动顺畅,还能把身体里的垃圾带出来,让代谢跑起来,皮肤也更滋润。

再者,因为身体缺水时,大脑也会变得迟钝

晨起补充水分可加速脑部血液循环,有效缩短睡眠惯性周期,帮助个体快速进入清醒状态,进而提升认知功能与任务处理效率。最为重要的一点是,晨起喝水能迅速补充体液,有效增加血容量,稀释因夜间失水而相对黏稠的血液,从而降低血液黏稠度,改善血液循环,这对于维持心脑血管健康尤为重要。

虽然早上空腹喝水大多数人都没问题,但也不是百分百安全。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建议,早晨空腹喝200~300ml温水,既能补充夜间流失的水分,又能温和唤醒肠胃。但如果一次性饮用超过500ml,尤其是冰水或浓茶,则可能带来问题

过量饮水会短暂稀释胃酸,可能影响后续早餐的初步消化效率;冰水会强烈刺激肠胃,可能引起痉挛不适;而浓茶中的咖啡因和茶多酚也可能对部分人群的胃部产生刺激。

比起“空腹喝水”来说,更有研究揭示不吃早餐的潜在负面影响。

2019 年发表于 JACC的一项大型前瞻性队列研究,追踪了约 6,550 名年龄介于 40 至 75 岁的美国成年人,这项研究,跟踪了人们十七到二十三年,目的就是看看从不吃早餐的人,心血管疾病和死亡风险到底高不高。研究中将受访者按早餐频率分为“每天吃”、“有时吃”、“很少吃”及“从不吃”四类。

结果显示,与每日吃早餐者相比,长期不吃早餐者在控制了年龄、性别、种族、社会经济状况、饮食/生活方式、体重指数(BMI)以及已有心血管风险因素后,其心血管死亡风险(HR)约为 1.87(95% CI 1.14-3.04)

另一方面,一项系统综述研究表明,“不吃早饭”与代谢风险因素之间也存在较为稳定的关联。比如,纳入多国家儿童/青少年及成人研究的数据发现:不吃早饭者更可能出现肥胖/超重、高血压、血脂不良、胰岛素抵抗以及代谢综合征。所以,不吃早餐的危害,大家不容忽视。

那么,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饭更危险吗?答案更偏向于未必。虽然空腹喝水也有注意事项,但总体危害并没有研究明确指出会超过不吃早餐带来的风险。而且,从代谢、心血管、血糖控制角度,不吃早餐的负面影响更有实证支持。

换句话说,如果在起床后:你选择了空腹喝水 + 随后正常吃早餐,这通常是可接受、甚至有益的过程;但如果是“空腹喝水”并“长期不吃早餐”或延迟早餐,可能真正带来较大隐患。

当然,个体差异巨大:如果你起床即有低血压、心慌、胃敏感、或肾脏/心血管问题,则“空腹喝水”的方式也要更谨慎,比如喝温水、少量、稍作活动后再喝。

因此,“空腹喝水比不吃早饭危害还大”的说法,我们可以总结为:不宜一概而论

关键是:喝水方式是否合适 + 是否配合合理早餐 + 是否长期忽视早餐。

真正的重点不在简单比较,而在起床后该如何做这一环节。与此同时,大家还要了解早上起床后到底该怎么做,才能真正养好身体呢?

二、起床后,按顺序做好的4件事分别是什么?

搞清楚空腹喝水的误区后,更重要的是掌握 “起床后正确的做事顺序”,具体如下:

第一件事:不要着急起床

冬天和春天,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发期,尤其是清晨这段时间。

很多人一睁眼就猛地从床上跳起来,心脏和血管一下子被拉紧,血压飙升,心脏负担加大,很容易出现心慌、头晕,严重的甚至可能引发中风或心梗。有些老人或慢性病人,血压调节本来就慢,起床太急的话,血压突然下降,头晕甚至可能晕过去。

所以,起床也要有缓冲,给心脏、血管、肌肉和关节一个逐步苏醒的过程。

一个简单可行的方法是“221”起床法:先在床上躺2分钟,慢慢睁开眼睛;接着坐起来再坐2分钟,感受血压和心跳的变化;最后在床边坐1分钟再站起来活动。

这样,心脑血管有个缓冲时间,血压不会突然飙升,心脏负担减轻,还顺便让四肢灵活起来。

第二件事:晨起排便

很多人早上起床后,先喝水、刷牙,把上厕所的事往后放,甚至因为赶时间憋着不去排便。

其实,这是在跟肠道的生理规律作对。人体其实有两个天然的排便“帮手”:早上起床站起来的起立反射和吃完早饭后的胃结肠反射。

抓住这两个时机排便,更容易形成规律,也不容易便秘。

相关研究发现,如果青少年长期便秘,直肠可能被粪块撑大,严重时甚至会引发巨结肠,这不是小问题。

正确的方法很简单:早上起床5分钟后,就去厕所尝试排便。

哪怕没有强烈便意,也可以坐上5到10分钟,慢慢培养排便反射。

上厕所时把注意力放在“正事”上,不看手机,控制在10分钟左右,这样肠道才顺畅。

此外,每天固定时间晨起或早餐后排便训练,长期坚持,你会发现排便越来越顺畅,腹胀、便秘的困扰也会明显减少。简单来说,就是别总跟身体作对,顺着规律来,肠道会感谢你。

第三件事:认真刷牙

关于先喝水还是先刷牙的争论,从口腔健康角度来说,先刷牙是正确的选择。

一觉醒来,嘴里各种细菌跑出来凑热闹,先刷牙,把它们赶走,病菌才不容易找上门。

正确的刷牙方法是:使用软毛牙刷,配合含氟牙膏,认真刷牙2分钟,确保刷到牙齿的各个面,特别是内侧和牙龈沟。刷完牙后,可以尝试吐而不漱——只吐出多余的牙膏泡沫,不用大量清水漱口,让牙膏中的氟化物更长时间地保护牙齿。

如果不习惯吐而不漱,也可以用少量水快速漱一下口,关键是确保先刷牙清洁口腔,再喝水补充水分。

第四件事:吃 “对” 早餐

吃早餐固然重要,但更为关键的是要吃对早餐。很多人由于早上时间比较忙,会随便选择油条、豆浆交差。但其实这样吃不仅营养达不到,还可能让血糖失控。

2023年《美国临床营养学杂志》的一项研究就曾经提到过,对于2型糖尿病患者而言,如果想要有效的降低餐后血糖峰值,让血糖更平稳,早餐最好要选择一些低碳水、高蛋白、高脂肪的组合。

那么这样的早餐应该如何搭配呢?

早餐要补充蛋白质,牛奶、鸡蛋、豆浆都是好选择。主食选燕麦、全麦面包、杂粮粥这类复合碳水,它们膳食纤维丰富,可以慢慢释放能量,还能让肠道保持健康运转。

而根据《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的建议早餐最好占全天能量的25%到30%左右,如果大家想要稳定血糖,控制体重上升,蛋白质的质量可以控制在25g左右

反之像一些油条、饼干、含糖的饮料,这种高热量食品,虽然很诱人,但本身的营养价值并不高,它只会让血糖失控,因此建议大家远离。

当然,时间点也别忽视,一项西班牙研究发现,早上8点前吃早餐、晚上8点前吃晚餐的人,心血管风险最低;而拖到9点后才吃,2型糖尿病风险竟然高出59%。所以,早起不光是为了多刷会儿手机,更该是为了早点吃上那顿营养早餐,吃得对、吃得早,身体自然有精神。

空腹喝水和不吃早餐并不是非此即彼的关系,而是一个连贯的健康习惯链。

早晨起床后,先让身体缓一缓,再用适量温水唤醒代谢系统,然后认真清洁口腔、排出体内废物,最后吃上一顿有营养、结构合理的早餐,这才是真正对身体友好的“黄金四步”。记住,千万别被网络上一两句断章取义的健康名言带跑偏。

参考资料

1、大同日报.早晨空腹喝水vs不吃早餐,哪个更伤你?.2025-09-03

2、浙江工人日报.晨饮凉开水 健身又防病.2020

3、澎湃新闻.早上起床总喜欢喝杯水的人,用不了多久,身体会有5个惊人变化.2025-04-17

4、新华网.早晨做好4件事提升全天状态.2015-05-31

5、中国湖州门户网.天冷了,起床可用“221”原则.2024-12-24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2

标签:养生   早饭   顺序   早上   早餐   身体   血糖   水分   时间   风险   肠道   健康   血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