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周西成1924年驻赤水,以军事、经济手段巩固势力。招抚土匪扩军,严整军纪安民,设兵工厂自造武器,修马路、开盐井、铸银元发展经济。重视人才,办学培植势力,同时迷信风水,手段刚柔并济。虽治理有成效,但劳工压迫、迷信轻敌等弊端并存,最终战死,成为军阀中较有作为者。
周西成
周西成(1893-1929),军长。名世杰、号继斌,贵州桐梓人。早年就读于桐梓公立明德小学。后毕业于保定陆军速成学校。1911年投身军旅。辛亥革命后,任贵州都督杨荩城卫队副目,后升准尉。1913年进入贵州讲武学堂,后参加护国、护法战争及军阀混战。历任连、营、团、旅长等职。1923年3月15日就任靖黔军总司令。同年11月,为四川讨贼军第三师师长。1926年被北京临时执政府任命为贵州省省长,形成以周为中心的贵州桐系军阀集团。1927年被蒋介石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五军军长兼贵州省主席。7月6日特任南京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委员,7月26日任贵州省军事厅厅长。1928年春任第九路军总指挥。1929年4月参与桂系军阀反蒋活动,5月22日在与滇军混战中兵败身亡。
来源《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
1942年贵州.赤水县分区图
1924年(民国13年)初,周西成以黔军第三师师长、川南边防军总司令及贵州军务善后会办的名义,率部由四川江津转驻赤水县城。因沿途经过军阀的"防区",川军讨贼军总司令赖心辉遣兵一营护送,周氏拿着回省的护照,安全地来到赤水。安置护送的杨营长住在县城扎庙内,周殷勤款待,至9月间杨才兴辞回川。
赤水地当川黔孔道,上通桐梓、遵义、贵阳;下达长江沿岸合江、江津、重庆等地。陆有穿风坳、七里坎等险峻可藉,水有赤水河天堑可凭,是川盐入黔的四大岸之一。有充足的盐税、船税、鸦片烟税可收,还有木材布疋等百货的"厘金",都是取之不尽又可靠的财源。进可战,退可守,驻可以罗致人才修文备武,交通运输既便,在军事外交上,大有纵横捭阖手段可逞,凡此都是周氏看中了赤水的优越条件。又借"黔军归黔"之名,将桐梓系所部由四川调人黔西北二十余县境,所到之处,自委官吏,自收捐税,厘金以自给。
赤水市地图
周驻赤水,与其四川"友军"经常联系。1925年(民14年),周接到刘湘电报,邀他从赤水出兵堵击由陕西汉中一带游窜入川的部队,商定事成之后平分枪弹。周私计,平分不如独吞,乃密遣人与陕兵头子张参谋商议,嘱张暂退赤水,并保证其人身安全,军队完整。张以劳师远窜来历不明,但慑于刘湘的威力,便接受了周的劝告,暂退赤水。周供以伙食。一月之后,周出兵侵袭泸州莲花坡,令张作赤水城防司令。周出兵两日,急电通知张火速增援,张部到了前线,不料立被缴械,士兵每人发25块银元的支票到重庆周的办事处兑取。周另给张鸦片二千两取道由渝返乡。此役为周增添了200多支枪械,这是周驻赤水后的首次军事胜利。
1935年3月红军四渡赤水河渡口——二郎滩
又遵义、仁怀、黔西边境匪首张占云等,经周派人游说,张自愿服从周命,被收编为独立第一团,肖文光编为第三团。周派第二团周古善追剿黔西匪首曹天全于湄潭永兴,曹兵败乞降,以曹有兵有枪被编为旅长,曹自更名为"曹永兴",以表其自新更兴之意。自土匪张占云、肖文光、曹天全等被招抚收编,黔北匪患遂告平靖,这是周驻赤水后在军事上的又一次胜利。风声所及,长岗山、倒流水、穿风坳等地之零星土匪也销声匿迹,不敢公然为害了。周进一步通令所辖各县,如再有发生抢劫等情,责由该县以及乡保等是问。匪患既除,商贩畅通,税收旺盛,民生安定,周沾沾自喜,故曾作诗自赞,有"民欢田野治,贼尽道途平"之句。
1935年2月,红军二渡赤水的渡口之一——太平渡
但周到赤水后,也发生过失算吃亏的事。由于周多年阅历,深感武器与士兵是作战最必要,最基本的条件,土炮土枪过了时,而新式的枪弹,国产品究不及外洋货的威力。外洋枪弹都由上海、广州、香港进口,川黔远隔,运输极为困难,更恐他人觊觎,发生意外,故其武器来源全靠伺机抢劫,乘胜火拼,只图目的,不择手段。川军刘湘有个师长范绍增,曾密派人见周,说现有手枪200支出让,并嘱周保密、索银十万元,约在四川泸县一个较隐蔽的地点成交。周备款带马弁卫士等欣然亲往。周见货色不佳,表示不要。范见生意不成,将事前布置好的两连队伍围着不放,周为"好汉不吃眼前兮",只得忍痛付款,这是他在军事上的一次教训,也是他要自造枪弹的动机缘由。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 红军“四渡赤水”纪念碑
周驻川南时,在战争动荡中,军纪松弛,官兵胡行,人民敢怒而不敢言。如今军既回黔,非严加整饬不足以安民立信,故首先布告,如公平交易不准估吃霸赊,调戏妇女、嫖赌酗酒等等,有敢违者依军法论处。布告的次日,有马伕扒窃东门"石塌塌"街上居民的衣服一件,由密查报知,周大怒,查明真相,在东门街上把马伕就地枪决。其后又有一兵吃油炸果蒙混个数,被密查报知,经周查明命拉到原处,当街责打四十大板。凡士兵吏佐与百姓口角者,由巡逻先予责掌,后送军法处,按情节轻重处分,所以士兵们暗里咕噜:"有你们周姑爷保驾,算你们歪得起"。
赤水河上老街的石梯古道
周初到赤水,众不识面,他曾乔装暗访,一无所得,就故意在小摊上装出扒取毛巾之状,为值日警察发觉,严被训斥,方得放还。三日后,这个警察以忠于职守升为警长。又严禁赌博,不分官兵百姓,违者插标游街示众。周瞥见其参谋长刘增琦在会办署警卫房里玩牌,令马弁去抓,弁奉令前去不敢下手,但此事传,官兵无不警惕收敛,百姓更不敢摆赌聚赌了。周初来与家属租赁城内居民肖怀清空余住房,生活亦因陋就简,周不饮酒,伙食亦很寻常,因见赤水城内街道狭窄,檐牙参差,传令区保商店住户,分别动工修整,增宽街道,面以石块,以蓝色的油漆门面,市容为之一新。
龙多山下的赤水古县城遗址
随即在城内原"考棚"地址,兴建"师部"的西式二层楼房,用隶体自书"太极楼"三个大字。当街大营门作牌坊形,分左右营门出人。正面坊额当中书"一心一兴",左右营门额上,一书"富国",一书"强兵"。在大营门后面照壁上方,又书"太极开基"横额。两旁营门入内为大过道,两侧为营房。于是,往日分住在庙宇或挤住旅店栈房或占仁学校的官兵都全正住"师部",又令制虎头牌悬挂校门,左右各一,上书"学校重地"、"不许驻军",一扫过去军队与民间或学校发生食住纠葛的情况。
周西成,自号继斌,其志是要继承周代文武二王的霸道、王道事业。霸道用武,必须积极扩军;王道用文,必须重才,求才,用才,然后再从事培植,周在用才方面,刚柔相济,恩威兼施,用的是任黜无常唯我是利的一套传统手段,如对贵阳师范毕业生张范民,先赏识,重任他在桐梓县高小当校长(那时,一般县份没有中学,仅有高等小学》,因张为人诚朴拘谨,守职尽责,委他去兴义县当顾金总办,后果是张两袖清风,其下属狼狈为奸,无不中饱,张以渎职下狱,旋被谅释,恢复任教。其时有英人恩麦生传天主教来赤水,周准予兴建教堂,民众蜂涌反对。周怀疑是张茁民平时对学生宣传五四运动的效果所致,又将张下狱,以儆效尤。
四川九支区(赤水县城对河)留日生吴庶吉任该区团总,以贪图四川溃军汤子模的八支步伦和兵卒,用计将汤诱杀。周得知颇为眼红,派人将吴捕押,并扬言要杀几个团头来灭他们的威风,吴家惊悉,急遣人贿赂说情,被周严词拒绝。吴托人申请,有话要面呈师长,周许诺,于僻静处召见。吴问:"不知何事开罪于周公?"周说:"在我驻防区内,有你擅自缴械杀人的吗?"吴说:"悟以往之不谏,请允许我今后悔过自新,对师座有所报效。"
周沉默了一下,吞吐地说:"你应该知道我是初到赤水,财源有限,军饷既乏,你想想如何解决?"吴微笑说:"师座目下还差多少?"周说:"非千石不可,"吴说"我为师座打算,一千未免太少,我负责筹备三千,三日后派人来东门河边搬运。"周京喜,问:"真的?"吴说:"庶吉哪敢戏言。"周当即释吴,吴竟及时如数缴讫。周召问吴,何术致此?吴笑说:"本人管辖十团,所有粮户就是我的粮仓,团下有保,保下有甲,甲以千计,每甲才派三石罢了。"周点头赞赏,目为人才,不半月以古蔺县长委吴。
周西成之母死,择葬于九支安居坝,坟地业主为田尧卿,周备银与礼物致田,作为地价。田问计于邹华轩(四川知名民主人士),邹笑说:"你是有名的'土老肥',银钱礼物固然贵重,你今收他一千,难保明天不敲你一万,为你作想,不如将礼物原封奉还,而且写张契约送他为妙。" 田从邹计,周大喜,随后委田为习水县长。周向来所委县长,在就任前,一般都要到城隍庙去赌咒发誓的,但如上述类似吴、田等人却另作例外。
赤水当时的知名人物,如谢子周、谢中孚、谢恒久等都被周赏识握用,惟进北京大学生谢绍敏例外,因为他是五四运动的风头人物,讲科学,不信神,而且还讲"民主",不讲"人主",这种人是周认为难以驯服驾驭的,周为扩大深人为他自己的声势宣传,办了一个三日刊《新赤水》,有学生廖家模写了一篇"矿工泪"去投稿,反映了矿工们黑暗悲惨的生活。周派人将廖逮捕下狱,由周亲自审问,说他的文稿别有用心,鼓动阶级斗争,危害人心世道,把廖打得死去活来。后经地方绅土说项,仅免一死被赦。
周西成初驻赤水,百端待举,对罗致人才的方式亦因人而异。他以礼召见地方上知名人物,如向炳荣、查利余、商培高、傅则安、谢永年、谢中孚等为他出谋划策,建立财务税务以及政、法、军等系统。礼聘贵州耆老平刚及桐梓绅士马空凡为县长,或兼金库主任。除桐梓的亲故人物外,又对有才学的地方人士如谢子周,谢恒久、陈道周、李极斋、王槐森等委以要职。周所委县长在赴任之前集合整队,由周率领到正街城隍庙秉烛焚香,敲钟擂鼓,于神案左右,各置大刀一柄,气氛肃穆森严。
由司仪官宣呼仪节,周下跪于前,众官吏列为一行下跪于后,周祝告皇天后土,幽冥神灵,以西成委官守土,善政利民,勉其克尽厥职,毋得渎职贪污,如有枉法虐民,不守官箴者,必受神灵谴责与法纪制裁,尔等务必敬慎将事,其各勉之。众官吏俯伏静听,再依次一一发誓,凡有违悖者,有的说:"绝子灭孙,五雷击 顶",有的说:"男盗女娼,死于非命"。这时,都各感激涕零,仍随周鱼贯出庙,即日共设席筵,恳周"光临赐训"。凡经周赏识的大小官吏都如法举行。周于每月初一、十五,都入庙进香,常以岳飞语以告部属:"文官不贪财,武官不怕死,则天下治矣。有人说我周西成信神,从古至今的正人君子,文官武将,有哪个不信神能成大事的"。
周在每次出兵之前,必整队于师部训话(教育团广场未修筑完成之时):"我们军中都是地方父老的丁男子侄,必须自爱自重,我们不管走到那里,全靠百姓父老子弟们供应我们,不准再像在川南时那样胡闹放荡",接着重申军纪,要官兵一律严格遵守。
周为了扩充实力,培植军事人材,将县城西门外旧校场坝扩建成一个大面积的练兵场(后呼为教育团)。征民工200余人,周原令大同区按保征集,为了不误农时,每周轮换一次,口粮山每保住户酌量摊派,周派员逐日督工收方,初时且亲到工地视察。
但口粮被贪扣不能发足,早晚餐每人仅分得稀饭一碗,午餐干饭一碗,长期不见"牙祭",更因换工因司事者舞弊,改为长工,不特民工不能回家兼顾耕作。且不得调养喘息机会,病死饿死的不断发生,如无人领尸者,则投入万人坑中,这些民工每晚挤卧在城隍庙两廓楼上的稻草上,每口清晨撵出,傍晚撵回,管制严厉,如同囚犯、出工各有分担,挖的撮的挑的,迄不稍休。派有副宫监工,持六尺长体罚篾片,民工中或因疲劳稍怠者,副官运片成风,直扫腿胫,甚至血流伤骨,即遣回家或令其家属领回,另派他丁顶替,非遇大雨不得停息。由于下级贪暴,上级火察,虽费时年余,结果民劳工费,民众敢怒而不敢言。
练兵场的东面正中建一砖木结构三层阅兵楼,额署"完人之范"四个隶书大字。左侧小字为"桐梓周西成书",用淡红色花岗石凿成。最上层正中直竖"检阅台"三个大字,阅兵楼左右,建有二层楼房各一座,作为营房宿舍、教室之用。场北尽头,又将旧时南北向之昭宗祠加以扩建为长方形的四合大院,院北正中设祭奠堂,堂上设台,台分等级。
周把为他转战而死约300名官佐各设灵牌一座,分别供在台上。逢春秋祀节,周亲率官佐来祭奠。是日官佐每人领得一至二元,兵士五角,以资纪念,又因扩建练兵场挖了近千所的坟墓,周命人在广场南端尽头之匡家坳山湾中,挖一大坑,将所有枯骨集中掩葬。还为了"追荐"阵亡官兵与"超度"孤魂野鬼,特请道士并纸扎店以旗蟠伞差,敲锣打鼓的热闹场面,作了七昼夜的道场。周这些措施,竟博得了他的官兵和老百姓绅士们的好评,说他"超度亡魂,泽及枯骨",是个有"仁心"的人。
周西成不仅相信八字宿命看相,且相信阴阳风水,他刻意为他的母亲择地穴于四川九支安居坝,墓高不过一丈,前设拜台,墓周设双层石栏,墓身周围和石栏都嵌有大理石片,刻有四川友军首领与贵州各县县长等各种文字的挽词。墓前竖立铜碑(碑和石片已在文革中毁坏无存)。墓地附近有刘家坟,偶被周的兵卒损毁,周知而怒加呵责,并嘱其家属从人,凡年节,清明,烧香插坟飘幡斗时,也给刘家的坟备上一份。又另置田产作看护其母莹、祠堂春秋祭奠之需,也是当时街坊里巷羡称周的"崇孝"表现。
自黔西匪首曹天全被招抚整编,周委为旅长,加以训练,周趁川军换防,令攻泸州军阀杨春芳,激战于尧坝、分水岭、兰田坝,莲花坡等处(均在赤水毗邻的四川泸州,合江境内)。杨以兵力不敌议和,愿拨让纳溪、合江、江安、叙永、古蔺、古宋等六县归周管辖,照例征粮纳税设关卡,取厘金,以及征收种种苛捐杂税,如"红灯捐"(烟馆捐)、"马路捐"、"保商税"等。为了增多收入充实军需,竟准遍种鸦片,这是为他在军事外交上打通关节奠定条件,为交换物资的绝好媒介。大量运往重庆、武汉、上海、广州、香港等地,以交换枪弹。而吸烟者,上至文武官员, 地主豪绅,下至兵丁商贩,以及肩挑背荷的穷苦人民亦多,有嗜吸者。
凡赤水、习水、仁怀、桐梓和川南所辖六县,都增设了保商队沿途护送,商贩称便,以每次输运货物质量与多少论货抽收(包括鸦片),如有损失,照价赔偿,并将出口的各种厘税的征收率减轻。风声所播,凡烟、布、百货等帮,无不乐愿取道赤水,赤水除设招待所供军政外交事宜的来往人员使用外,又设怀阳宾馆、黔北番菜馆,以及川戏院。更以其"周会办"之名,将四川"大明班"、"桂林班"聘来选优合并演出。名角有小牡丹、小翠花、王晓芹等。各商帮老板、经理等由招待所包园订座(有堂座、楼座),余如脚夫杂役的食宿等费,特别从廉。因此,出入的川黔客商络绎不绝,每次货物,有多至数百担,乃至一千多担者,故厘税收入数倍增加,军库充裕,薪饷按时,市场繁荣,百姓安居乐业。
周西成在四川用兵时,即重视军事人才,曾经织过一个军事大队,委贵州讲武堂出身的陈士杰为大队长。自驻军赤水后,选择部队中之优秀排长、斑长,又招了一批经他目测中意的学生来培植。把军事大队扩充为二,命王泽生、陈士杰分任队长,称为军官教育团,任保定军官学校第一期毕业生刘其贤为教育团团长。刘又介绍保定军校的一些同学担任教官,又罗致贵州讲武堂毕业的部份学生为大队长、分队长。复委赤水葫市人曾留日的士官学校生谢中孚任体育教官,1926年(民15年),该军官教育团改称"陆军崇武学校,"周自任该校监督,对学生训话,不厌多次地说:"现在党派很多,广东有国民党,还有共产党,你们要听我的话,今后毕业分派出去,不准参加任何党派,只要不乱参加,你们没有事做都来找我,你们是我的学生,我会照顾你们的。"
赤水县城在民国初年,原有官办火药局,其后设置枪炮厂,工人仅十余个,先是制造土枪,由"火绳枪"、"二独子"又改为"机板枪"、"洋台机"、"钱塘枪"、"四盐菜火",都是用班"洋打火"引火发炸。继后引进"毛瑟枪"、"九子枪"等。周西成到了赤水,着手扩建兵工厂于城内万寿宫、禹王宫(今电影院与文化馆相邻处)占地近70亩。将李玉麟、何焕章、罗自修、李泽奎、方占云、任象乾、罗万成等七家造枪小厂合并,任命该师军城处魏时俊兼代兵工厂厂长。川军赖心辉特由重庆送给一座锅炉,从重庆、汉阳等处招聘技师,由成都聘来工程师吴国安设计安装指导。又派其参谋长韩文为厂长,孙保之为经理。又派其表弟欧阳文(副官)同孙保之往武汉、上海等地采购母机车床,这些机器有英、日、德等国造的铣、磨、刨床。
产品所需钢材,主要是从上海进口的。为了加速运输,周还购置了一艘机动拖轮,溯江而上,进赤水河,直达赤水东门河岸,这是赤水乃至是贵州航运史上第一艘机动汽船,又买小型发电机,安装电灯供师部照明之用,是贵州最早用于照明的一部发电机。周把原先的七个小枪厂的厂主作为股东,七个股东各负责一个"棚"(车间),各棚经济独立核算。所产枪弹统交局的军械处(处长魏时俊)按数给价。工人与技术员除在原有官私炮厂基础上,把旧有红炉(锻工)、五金手工技术人员集中外,又向泸州、荣昌、隆昌、合江、江津、重庆等地招聘技工和技术员。兵工厂成立1年后,工人由一二百人增加到1000多人。七个棚的生产自成系统,分红炉(锻工)、冷作(钳工)、机电房(车工)、翻砂(铸工)、木工等。锅炉房自行发电,另有一些石工泥工负责各厂房扩建与维修。
各棚负责人叫管厂师,负责各棚的生产安排和管理。生产品种有花林枪、改良枪、冲锋枪、自动步枪、格蛋笼、马克辛机枪、三十节式机关枪等。还造有各种子弹和手榴弹,全厂平时每月可造300多支。最高达到1000多支,枪上铸有"西成式"及年月日等字样,所有成品逐支检查,步枪要连发五粒子弹,手枪要连发十粒子弹"不巴壳"的才算合格,然后才将成品送北门的军械库装箱,步抢每支价40元,手枪每支价400元。周对该厂工人和技术员表面很重视,如士兵与工人冲突者罚士兵。曾在试枪时误毙了一名青年工人,周抚恤银币300元,并做了三天"道场"来"超度"。该厂既无医药卫生设备,更无劳保福利,不论工人技师,不需利用时就"开销"了,
周西成认为赤水县是他发祥的根据地,除军事、财政培训文武传统人员和办兵工厂、机器船等外,还进行了一系列的其他设施。如兴修"赤桐马路"(赤水到桐梓,那时此地对公路叫马路)。开工的那一天,在赤水城东门外举行降重的仪式,由周亲自到场,冒雨训话。修路的民工全是由区、保、甲长凭仗权势硬派强拉来的,既要自代伙食,更无医药卫生设备,又派部队中班长等去当监工。在开初时间,连兵工厂的部分工人也调去参加挖方。自周上贵阳当省长后,马路工程从敷衍懈怠以致停歇了。"赤桐马路"仅修到土城以上七、八十公里的一个毛胚。另外从赤水西门到复兴场的"赤兴马路",只修两公里多到夹子口,但这总算是贵州兴筑公路的创举。
其次如就地开掘盐井,周鉴于贵州人民食盐全仰给于四川自流井,由赤水、綦江、永宁、涪陵四岸进口。在旧时代只能用木船、脚夫、马匹,运输困难,成本很高。由茅台、二郎滩到赤水一段水路,因凶滩恶水,盐船每乍都有触礁撞沉的危险,以赤水当时的盐零售价来说,需四五斤大米才换得一斤益,在偏僻县区就更贵了。周初来时就派人去自流井骋来一位姓郑的阴阳先生与一个打井的工头吴老者,同时雇来打井技术工人18人,在东门外1公里多路的坡顶上勘定了地点,择定吉日,备雄鸡刀头、纸钱、香烛,周西成亲自参加了开工仪式。他在发言中谈到有关食盐与民生大计的密切,无论花多少钱来开井也不在乎,负责人如果打不出盐来他是不放走的。
在坡上修了一座工人宿舍和伙食房。井口直径宽八尺,用的全是旧的一套工具和技术,分三班操作,每日工资共银14元,开工初期,每晚还点着风雨灯进行,后因人力有限,设备简陋,把晚班取消了。该井在赤水河床的高岸上,原是泥沙淤积的地质层,没有坚硬的岩层,开了近3年,井深110多丈,并不见有盐卤迹象。周升迁贵阳时,嘱毛光翔,侯之担继续施工。毛、侯将阴阳郑先生召来一问,郑说井的深度不够,还必须再挖。又恐脱不了手,趁个大风雨的黑夜,买了一篓盐巴投入井内,逃之夭夭。毛、侯又责问吴老者,吴说他是奉令行事,从来就不懂地理阴阳,由于抓郑不着,无法追究,开井一事,有始无终。
其三,铸造银元。白清来民初,银币通行有"龙洋"(银元一面图案作龙形,是清末铸造)与民三大板(图案有袁世凯侧身头像),还有"汉板"(图案有篆书汉字,有18个小圈围绕着,)等银币流行而外,民间仍沿用十两以下的银锭与二三分以上至钱的零星银子。银币一元,规定重为七钱二分。可抵银锭一两以上价值,周到赤水后聘工匠自铸银币,除有利可牟外,还有利于交易流通,又便于携带,当时人呼为"周板",流行于贵州省及他管辖的少数四川县区。
此外,又设印刷厂,以便其军、政、法、税收等布告的印制,并承印讲义书册及商业广告等。又命整顿蚕桑局,开办养鸡场,因经营人员缺乏科学技术,效益不著,周去贵阳,遂告停顿。
周西成幼年受教于乡人母重光、黄丕模、于汉文,奠有汉文基础,就周的遗作看来,他通音律,能作诗。驻赤水时亦抽闲读书练字,笔力稳健端方,无纵恣庸懦之态。他生长在清末民初的"军国民"时代,在帝国主义操纵全国军阀争权夺地混战中,造就了他的机智才能,深知学文、学武、学书法等是他作人立业的准备条件。只有掌握了枪杆才能掌握一切,驱使一切。枪弹机器胜过金银财宝,军营建筑,胜过别墅楼台;官佐兵丁、胜过娇妻美妾;技工师傅,胜过门客秀才。小恩小惠可以收买民心:大进大出可以运财备战。这就是他"一心一兴"地"太极开幕"的张本。
为了"显亲",在安居坝建筑周氏宗祠和母亲坟地。为了"杨名",除自己殚精竭力奋发为雄,取得实至名归而外,有赖于宣传,如创办《新赤水》石印三日刊,刻意为他的军政业绩吹擂。每年还要抓住几个纪念日作隆重的表演。如他由四川来赤水的"回黔纪念"举行盛大庆祝。借"孔圣会"宣传忠孝;"双十节"(国民党的"国庆")宣传孙中山先生的"和平、奋斗、救中国"。在这些纪念日都放假一天,街坊挂灯结彩,或以松柏枝彩纸扎成牌坊,当晚举行"提灯会",并杀猪宰羊,发足薪饷犒劳官兵。又定制大包子、点心,还有毛巾以赏赐少年学生,造成欢腾热闹,极一时之盛的气象。那时赤水、习水、仁怀等县还没有初级中学,周着筹备,晋省后,即命在赤水设立"贵州省立第二中学校"。
当周升迁晋省时,《新赤水》三日刊大吹大擂,筹备次送,全城扎牌坊、挂灯彩、设香案,埋上清水明镜。又派专人赐赏设香案的人家,有一元,二元和三五元的等别,以摆设的精或简,人家的声望为度。凡下属机关人员,地方豪绅、区保、市民百姓皆手执纸旗整队夹道待立,高、初级小学生则每人赏布料学生服一套,小学教师赏银一至二元。得赏者皆大欢喜,有如"皇恩宠锡"。
周去贵阳,师长毛光翔、侯之担相继统治赤水,原士兵怕百姓,转为百姓怕士兵,农民苦力有担菜米柴炭进城者,城门守卒就随意拍取勒索,有抗拒怨言者,守卫的说:"不比以前了,默倒(以为)你周姑爷(指周西成)还在不?"
当年贵州教育界黄齐生先生曾如此评价过周氏(见解放前北京出版的《黔人之声》和 南京出版的《贵州学生》等刊),称周西成"敢作敢为",引戴戡、王电轮为其前鉴,谓戴,王二人之聪明气魄,皆大有过人者,惜得志太早,不善厥终。为此勉周倘能读书、问道、养气,游刃,将来成就或有可观,而不然者,夜郎终为夜郎,当今之世,宁能久乎?!黄老此文发表不过年余,周氏竟以迷信命运与轻敌冒险战死,一如黄老预言。但从舆沦周个人的品质作风来看,他不嫖赌骄淫,不纵酒乱性,不三妻四妾,不问舍求田,能根治贵州多年匪患,使官兵戒慎恐惧,不敢持权枉法,人民安居乐业,还兴办了一些有关生产建设有利于社会的事业,在当时的一般军阀中,毕竟是难能可贵的。
【说明】
1、本文纯属个人整理的学习资料和史料,仅供参考,资料参考《赤水文史资料》、《赤水市志》、《遵义市志》、《中国国民党九千将领》、网络;
2、图片主要来源网络、个人收藏,传承祖国优秀传统文化,学习中华文化精神;
3、欢迎多多交流,难免有疏漏之处,还请多多指正交流。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更新时间:2025-05-1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