悄然蝶变的铁路餐饮:方寸之间,传递烟火温度


近年来,铁路餐饮正经历一场静水深流的变革。曾经呆板且饱受诟病的“高价低质”盒饭已退出历史舞台,泡面、榨菜等传统方便食品也逐渐淡出视野。取而代之的是,富有地方特色的轻食套餐、儿童餐、自助火锅等纷纷亮相高铁餐桌,让流动的列车汇聚天南地北的“舌尖盛宴”。

曾经,列车上的餐饮,留给旅客的是深深的无奈,仅仅停留在“有得吃”、“能吃饱”层面,至于味道和种类基本上“没得选”或者“选择寥寥”。因此多年来泡面、榨菜等方便食品长期占据着铁路餐饮的主导地位。但随着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铁路发展日新月异,消费不断升级的大背景下,这样的餐饮服务显然难以适应。人们在追求方便、快捷的同时,更加注重旅途中的体验感,对铁路餐饮提出了更高品质的要求。

而铁路餐饮改革不是一蹴而就的,也不可能是“一刀切”的模式转换,而是一种由内而外、从理念到实践的系统性变革 。打破传统“铁老大”一家独大的传统思想,引入市场化机制,鼓励多元化主体参与餐饮供应,通过公平、公正的市场竞争、合作等方式,科学管理与资源配置,让一大批口碑好、质量过硬、信誉卓越的餐饮品牌走入铁路餐车,给旅客更多选择。铁路餐饮服务的服务模式从传统的“保障型”向“服务型”转化,在这一指导思想的指引下,蹄疾步稳推进铁路餐饮改革。

首先是产品多样化变革。不同的列车线路,不同的地域特色以及不同旅客需求,推出特色风味餐饮。例如,去往西藏的列车上一场关于味蕾的奇妙旅程悄然开启。餐车上精心准备的系列特色餐食,拉面香气四溢,烤羊腿肉质鲜美、肥而不腻,特色烤馍酥脆可口,再搭配浓郁的酸奶和醇香的奶茶,每一口都是对高原风味的极致诠释。而在南方的列车上,旅客可以品尝到地道的兰州拉面、武汉热干面或广东肠粉,让旅途多了一份“舌尖上的乡愁”。而奔向东北的列车上,热气腾腾的小鸡炖蘑菇、酸菜白肉、血肠,打开锅盖那一刻热气直冲厢顶,家的感觉瞬间铺满了车厢。

同时,铁路餐饮又有着自己独特的属性和局限性,因此饮食安全保障是最重要的环节。为了保障旅客食用安全,需要严格控制每一个流程和细节,从食材采购、加工、冷链运输等环节采用科学、严格的制度及溯源管控。建立标准化中央厨房,实现流程标准化,确保食品鲜、安全,并在可控范围内。在12306网站平台大数据支持下,可以根据列车旅客数量,喜好及饮食习惯等最大限度控制餐品配比数量和种类,避免浪费,实现精细化管理。这种方式可以降低运营成本,也促进更多性价比高、地方特色浓郁、高品质的餐食进入车厢,带给旅客更多享受和选择。

其次,配套的服务模式创新代替原来的沿车厢叫卖方式,提供便捷、更温馨的点餐方式。现在大部分高铁列车座位上都有“点餐码”,手机扫一扫,便可浏览菜单,下单支付。用不了多久,列车服务人员便会将热气腾腾的饭菜送到座位上,甚至有的列车上还有智能机器人送餐,给旅客带来不一样的体验感。另外在一些试点车站,还提供车站配送模式,只需旅客在乘车前选购自己喜欢的餐饮,到达相应车站时,快递小哥会准时准点交给列车工作人员,然后再送到旅客手上。即使旅客由于某种原因,无法实现自主点餐时,列车工作人员会提供详细、周到的手动点餐服务。这种数字化、人性化的服务,不但给旅客带来便捷也提升了旅客在旅途中的舒适感和幸福感。

再一方面,就是注重旅客诉求和个性化需求。如一些线路上出现的低脂轻食、无糖饮品等新兴品类陆续出现在菜单上,就是铁路部门深入旅客群体中,听取反馈建议,满足不同需求而丰富的内容。还有奶茶、咖啡、烘焙点心等休闲食品,更加丰富了列车餐饮。餐车上散发着各种美食的香味,满满的人间烟花气,替换了原来浓郁的“老坛酸菜”味道。铁路餐饮再也不是生理需求,而成为旅客旅行途中美好体验的一部分。

铁路餐饮升级,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但本质上是以服务旅客为中心,提升旅客乘车体验为目的服务思维的落地生根。从“吃饱”到“吃好”,再到吃出“幸福感”的服务方式升级。当这些“小改变”逐渐汇聚,便成了餐饮改革的“大洪流”;推动着铁路部门进一步优化服务质量,不断满足人民对美好出行的需求,在方寸之间传递人间烟火的温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美食   方寸   烟火   温度   铁路   餐饮   旅客   列车   餐车   车上   方式   泡面   需求   传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