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6月30日,纽约曼哈顿核心商务区,帝国大厦依旧游人如织。而在步行不到十分钟的一处街角,一家来自中国的咖啡品牌——瑞幸,正以一场盛大的开业仪式,宣告其重返美国市场。店外排起长队,甚至让不远处的星巴克略显冷清。
五年前,瑞幸因财务造假风暴从中概股神坛跌落;五年后,它竟奇迹般“复活”,甚至登陆美国。这背后,不仅是一家企业的自我救赎,更是一场关于资本、信任与商业伦理的宏大叙事。
2019年5月,纽约时代广场纳斯达克大屏上出现了一则中文广告:“中国咖啡和美国咖啡比差距在哪?——在自信。”
投放这则广告的,正是刚上市的瑞幸咖啡。
从2017年10月第一家门店试运营,到2019年5月登陆纳斯达克,瑞幸仅用18个月就完成上市,打破全球互联网公司最快IPO记录。
创始人钱治亚在敲钟现场意气风发地表示:“只要中国人能够自信,中国咖啡品牌比肩美国咖啡完全没问题。”
瑞幸并非横空出世,其背后的资本推手早已在另一家企业——神州租车身上演练过相似的剧本。
瑞幸创始人陆正耀、投资人刘二海(愉悦资本)、黎辉(大钲资本)被外界称为“神州铁三角”。
早在神州租车时期,三人就通过快速融资、烧钱扩张、推动上市而后大幅套现的模式获利颇丰。
2015–2016年间,三人陆续减持神州租车股票,套现总额超46亿港元,导致股价大跌,被市场质疑“收割韭菜”。
瑞幸,在某种程度上,像是神州模式的“咖啡复刻版”。
2020年1月,知名做空机构浑水发布一份89页匿名报告,指控瑞幸财务造假。
该报告动用92名全职及1418名兼职人员,蹲点瑞幸门店,收集超2万张小票、1.1万小时监控,最终发现:
瑞幸通过虚构订单、夸大售价、伪造企业客户大单等方式,在2019年Q2–Q4期间虚报22亿元营收——相当于那三个季度一半业绩是假的。
一石激起千层浪,瑞幸股价盘中暴跌85%,六个月后停牌退市,市值蒸发近百亿美元。
造假丑闻后,瑞幸内部爆发激烈权斗。
陆正耀试图召开股东大会罢免刘二海、黎辉等董事,未料遭反击。董事会反而依据调查证据要求陆正耀辞职。
最终,“铁三角”彻底决裂,陆正耀出局,其所持股份被法院清算。
黎辉旗下大钲资本逐步收购陆正耀被清算的股份,并于2022年完成控股,进而推动瑞幸债务重组、与美国SEC达成和解。
2021年,新任董事长兼CEO郭谨一(原陆正耀助理)更发表全员信,宣布与“旧势力彻底切割”,获得大钲资本强力支持。
资本运作之外,瑞幸的复活更离不开基本面的逆转。
2021年,瑞幸推出“生椰拿铁”,单月销量超1000万杯,成为现象级爆款。
公司逐步减少补贴,提升产品质量和运营效率,2022年首次实现整体盈利。
截至2024年底,瑞幸在中国门店数突破1.5万家,远超星巴克,成为国内咖啡市场销量第一品牌。
产品力+精细化运营,才是瑞幸真正赢得市场的内核。
瑞幸的经历成为中国企业治理和资本市场的经典案例:
如今瑞幸在纽约开店,标志其真正从丑闻中走出,成为一家依靠产品与运营实现健康增长的企业。
而陆正耀创立库迪咖啡、黎辉出任瑞幸董事长、刘二海继续活跃于投资界——曾经的“铁三角”,也在商业世界里走向了不同的命运。
瑞幸的故事远未结束。
它既是中国商业史上一次惊心动魄的资本博弈,也是一家企业通过产品与诚信实现自我更生的现实样本。
无论未来如何,瑞幸都已写下浓重一笔:
资本可以迅速建造神话,但也只有真实的价值,才能支撑企业走得更远。
#瑞幸咖啡#
更新时间:2025-09-17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