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打完经济战,美方不服气?美航天局长:我们要在月球上击败中国

中国发展越来越快,实力越来越强,这是有目共睹的。就拿美国来说,几十年前,美国就对中国提出“威胁论”,美国专家认为,中国有潜力超越美国。

但现在不是了,在他们看来这种“威胁”上了一个台阶。这不,刚和中国打完关税战,新的表态来了。据美国彭博社报道,美国国家航空航天局(NASA)代理局长达菲,在对航天局所有员工讲话时,在科技进步上提到中国,他说:我们要在月球上击败中国!

肖恩・达菲

何出此言?

达菲之所以会如此愤怒地说出“我们要在月球上击败中国”,源于参议院一场报告会上有人对美国在登月项目上战胜中国的能力提出了质疑,质疑美国能否具备在登月项目上战胜中国的能力。他认为这番话是对整个NASA的侮辱。从他的反应中,我们能感受到美国航天界面对中国追赶时的焦虑。

而他后续提到的三句话,更是耐人寻味。

第一:“安全确实要重视,但是不能为了安全什么都不做”

看似是在强调不能因噎废食,实则透露出美国在航天发展中可能因为过度强调安全而束手束脚,尤其是在看到中国航天不断取得突破后,这种心态愈发明显。安全固然是航天事业的生命线,但如果因为过度担忧安全问题而停滞不前,只会在竞争中逐渐落后。

第二:“在兼顾安全的同时,敢于在创新上跃进”

这其实是美国对自身航天发展模式的一种反思。长期以来,美国在航天领域拥有领先优势,但近年来中国在航天技术上的创新速度让美国感受到了压力。当然,创新并非一蹴而就,需要长期的技术积累和投入,美国能否真正实现创新上的跃进,还有待观察。

第三:“我们必须敢于冒一些风险,推动任务向前发展”

这句话直接地体现了美国想要在航天竞争中抢占先机的迫切心理,航天事业本身就充满了未知和风险,每一次突破都伴随着一定的风险挑战。中国航天的发展历程中,也经历过不少风险,但始终在稳步前行。美国此时强调要敢于冒险,或许是意识到在与中国的竞争中,不能再按部就班,需要加快步伐了。

中国航天事业与探月事业

近年来,中国航天事业的发展速度可谓是有目共睹,探月事业更是取得了一系列令人瞩目的成就。

在航天发射方面,中国的火箭技术不断成熟。长征系列运载火箭一次次成功将卫星、航天器送入太空,发射成功率位居世界前列。这背后是中国航天人对技术的不断打磨和精益求精,从火箭的设计、制造到发射前的每一个细节检查,都凝聚着他们的心血。

嫦娥一号成功绕月探测,为中国了解月球环境奠定了基础;嫦娥三号实现月球软着陆,让中国航天器首次在月球表面留下了足迹;嫦娥五号则完成了月球采样返回任务,将月球土壤带回地球,这一成就让中国在深空探测领域迈出了关键一步。

从“绕、落、回”三步走战略的提出,到一步步扎实推进,中国航天始终秉持着稳健、科学的态度。这种脚踏实地的发展模式,让中国在探月领域不断实现突破,也让世界看到了中国航天的实力。

中国空间站

除了探月工程,中国在空间站建设、火星探测等领域也取得了重大进展。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使中国成为第二个成功着陆火星的国家,这一系列成就无不彰显着中国航天的快速崛起。

空间站的“交接班”时代

国际空间站自投入使用以来,为人类太空探索做出了重要贡献,但随着时间的推移,它也即将迎来退休的时刻。据相关消息,国际空间站可能在2030年左右退役,这意味着届时太空中可能只剩下中国空间站在运行。

中国空间站的建设,从核心舱的发射,到各个实验舱的对接,中国空间站一步步建成并投入使用,已经开展了多项科学实验。中国空间站秉持着开放合作的态度,欢迎各国科学家参与其中,这与国际空间站形成了鲜明对比。

《地心引力》

美国电影《地心引力》中,美国宇航员在遇到麻烦后,最终依靠中国空间站返回地球,这一情节虽然是虚构的,但也从侧面反映出美国对中国航天事业发展的认可。在现实中,中国空间站的技术水平和可靠性已经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认可,不少国家都表达了与中国合作的意愿。

当然,这位局长“我们要在月球上击败中国!” 暴露了美国在航天领域的焦虑与霸权思维。中国航天的发展靠的是脚踏实地的积累,而非争霸。未来,中国会继续稳健推进探月工程,同时秉持开放合作态度。太空探索不该有 “击败”,各国携手探索才是正道。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12

标签:科技   美方   月球   不服气   中国   航天   局长   经济   美国   空间站   中国航天   火星   领域   嫦娥   风险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