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定穴并不难,给大家1张归纳表,学中医的请自行收藏

读故事学中医

“谢老师,我又来了。”小王弯腰行礼,目光里满是尊敬。

谢老师抬起头,眼神一柔,笑道:“你每次来都带着问题,看来是真想把这门学问扎实学好啊。”

小王点头,脸微微一红,放下书包就坐到了谢老师对面,熟练地从中拿出笔记本和钢笔,翻到空白页,目光炯炯地看着谢老师。

“我最近在看《灵枢》,书里提到的‘五输穴’让我特别感兴趣,但总觉得理解不够深刻。今天就是想请您给我讲讲这个。”

谢老师微微一笑,放下书本,轻轻捧起茶壶,为小王和自己各倒了一杯温热的茶。

“好,小王,这个问题问得不错。”他顿了一顿,神色庄重起来,“五输穴的理论,可以说是经络学说中最精妙的部分之一。你既然问了,就要做好听一段‘流水’之道的心理准备了。”

小王赶忙点头,一边听,一边迅速写下标题:“五输穴——从手足到关节的重要通道”。

谢老师捻着胡须,语调缓慢而清晰:“所谓‘五输穴’,是指在四肢肘膝以下,每条经脉上都有五个具有特殊意义的穴位,分别为井、荥、输、经、合。五者如江河之水,从源头开始,层层深入,最终汇入江海。我们先从井穴讲起。”

他伸出右手,在小王面前比划着,“井穴,井者,源也。多位于手足指端,是经气由内走向外的始发之处。”

小王一边听,一边迅速记下:“井穴——手足最末端,气之初发;主神志清醒,心下满。”

谢老师继续道:“荥穴,在井穴之后,大多位于指或趾的第二节之前,象征着水开始流动,气由微渐盛。”

谢老师继续说道:“再往后是‘输穴’。输者,输送也,气之流入渐深,通常在腕、踝以上少许的位置。”

谢老师喝了口茶,抬头望了望窗外。“经穴则更进一步,位于腕或踝上方,气至此已盛,流畅无阻。你想象一下,水流到了江河阶段,奔腾不息,自然能够推动更大的能量。”

“最后是合穴,最接近肘或膝关节之处,气已入腑,象征着水汇入大海。此处气血之力最为雄浑,适合调理内脏疾病病。临床上,医生会根据不同的病症选择相应的穴位来进行针刺或按压治疗,比如井穴常用于改善神志昏迷,荥穴用于调理热病,输穴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经穴多用于治疗咳嗽喘息,而合穴则常用于治疗内脏相关的疾病。古人甚至总结出根据季节变化来选用不同的穴位,比如春天多选井穴,夏天偏重荥穴,秋天注重经穴,冬天则选合穴治疗。”

中医认为,人体上有很多经络和穴位,其中有一些穴位因其在调节脏腑、疏通经络、防治疾病上具有独特的作用,被古人称为“特定穴”。这些穴位不是随便找的,而是经过几千年临床实践和理论总结出来的。它们分布在四肢(比如肘、膝以下)、胸、腹、背、腰等部位。常见的特定穴可以分成很多类别,如“五输穴”、“原穴”、“络穴”、“郄穴”、“下合穴”、“俞穴”、“募穴”、“八会穴”、“八脉交会穴”以及“交会穴”等。

五输穴

井穴:通常位于手足的最末端,就好像水的源头,是气从内而外流出来的地方。 荥穴:大多在手指或脚趾关节前面,像水流刚开始汇聚,代表气在流动中的一个过程。 输穴:一般在关节之后,喻示气流正由小到大地汇入体内。 经穴:通常在腕或踝关节上方,象征着气流已经充分发展、流通无阻。 合穴:靠近肘或膝关节,正如江河汇入大海,是气汇聚并进入内脏的重要部位。

络穴——联络表里、沟通内外的重要枢纽

“络穴”是指在经络分支出来的地方设置的穴位,它的主要作用是连接人体表面与内里的经络,起到贯通内外、调和表里的作用。比如,有些络穴不仅可以治疗本经的疾病,还能同时影响到与其相关的另一条经脉的病症。所以在实际治疗中,络穴常常是配合原穴一起使用,这样可以更好地疏通气血、调节机体功能。

八会穴和八脉交会穴——精气汇聚与经脉联络的“八大关”

“八会穴”是指八个不同部位的穴位,分别对应脏、腑、气、血、筋、脉、骨、髓等不同的生命元素。比如,章门是脏之会穴,中脘是腑之会穴,膻中则是气之会穴。它们不仅在理论上说明了人体各部分如何互相联系,在实际应用上也能帮助治疗热病、内分泌失调等各种问题。
而“八脉交会穴”则是指通过奇经八脉与十二正经相互交会的部位,这些穴位多分布在四肢关节以下。通过针刺这些穴位,可以同时调理多条经络,对于治疗一些全身性、系统性疾病效果显著。

下合穴——六腑病证的治疗关键

“下合穴”又叫六腑下合穴,是专门用来治疗六腑疾病的。理论上讲,内脏病变时,六腑气机会出现问题,而这些穴位正好位于下肢上,与上肢的经穴形成对应。比如,足三里是胃经的下合穴,常用来治疗胃脘痛;另外一些穴位如下巨虚、上巨虚等,也分别对应大肠、小肠、三焦、膀胱和胆经的功能调节。在中医里,治病讲究“治其合”,就是说要找到病变之处与经络交汇的地方进行调理,下合穴正是这一理论的具体体现。

交会穴——多经交汇,病症互治

最后,还有“交会穴”。所谓交会穴,就是指两条或多条经脉在身体某个部位交汇在一起的穴位。由于这些穴位既属于某一条主经,又和其他经脉相通,因此在治疗时可以同时调理多个经络。比如,某些交会穴既能治本经的问题,又能改善与其他交汇经脉相关的症状。常见的例子有关元、中极、大椎等穴位,这些穴位在临床上对多种全身性或局部病症都有很好的疗效。

郄穴——气血汇聚的检查和急症处理点

“郄穴”主要是指各条经脉在四肢肘或膝以下那些气血最容易集中的部位。每条经脉上都有一个郄穴,另外一些附属经脉也有。临床上,郄穴常用于急症治疗,比如当出现突然的疼痛或出血情况时,通过按压这些穴位能迅速缓解症状。此外,医生也可以通过触诊这些穴位,判断内脏是否有病变,因为气血在这些地方异常往往会反映出脏腑的问题。

背俞穴和募穴——内脏气机的外在反映

背部和胸腹部有两类特别的穴位,分别叫做“背俞穴”和“募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11

标签:养生   归纳   中医   收藏   穴位   小王   经脉   经络   内脏   老师   脏腑   气血   病症   部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