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碧落千山
编辑|可口枫达
“这是迄今为止见过的最有力的生物学特征证据!”NASA代理局长肖恩·达菲在9月10日的记者会上信心满满地宣布。
在火星表面,他们借助探测小车采集到了一块珍贵的岩石样本。
上面神秘的“豹斑”状结构令科学家们惊喜交加——这些斑点富含有机碳、硫、氧化铁和磷等化学元素,与地球微生物代谢产物惊人相似。
然而,这场科学盛宴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令人啼笑皆非的现实:NASA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预算将这些可能改写生物学历史的样本带回地球。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中国新闻网】【界面新闻】【新浪财经】(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在火星一处陨石坑的古老河床处,美国的火星车小心翼翼地对一块被称为“蓝宝石峡谷”的岩石进行了采样。
这块石头表面布满了毫米级的斑点,形状酷似豹纹和罂粟籽,形成了独特的“豹斑状结构”。
科学家们发现这些斑点上的化学元素,呈现出熟悉又陌生的组合方式。这种特殊的化学组合与地球微生物代谢产物具有惊人的相似性。
磷是DNA骨架元素,硫参与能量循环,而铁在缺氧环境中常被微生物用作“能量电池”。这些元素共同暗示着,这可能是远古微生物参与氧化还原反应后遗留的“化学化石”。
这块岩石所在的“布莱特·安杰尔角地层”被证实为黏土质泥岩,形成于约37亿年前的湖泊沉积环境。
想象一下,数十亿年前,这里可能是一个宁静的火星湖泊,水中或许游弋着微生物,它们在新陈代谢过程中留下了这些化学印记。
然而科学界对此仍然没有表现出纯粹的信任。非生物性过程(如地质活动、化学反应)也可能形成类似的岩石特征。在彻底分析样本中硫化物含量前,不能贸然定论。
这就好比在沙滩上看到一个奇怪的印记,你既希望它是美人鱼留下的,但又不得不考虑可能只是海浪和风合作的作品。
NASA自己倒是高兴得就差蹦起来了。代理局长肖恩·达菲直接将这一发现称为“迄今距离‘在火星上发现生命’最近的一次”,并称其具有“里程碑意义”。
这场发布会办得风风火火,各大媒体头条争相报道,仿佛人类即将证实我们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然而,在这场科学狂欢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个鲜为人知的尴尬现实——NASA可能根本没有足够的预算将这些可能含有生命证据的样本带回地球。
这就好比美食家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松露,却发现自己连个装松露的筐子都买不起了。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MSR)因成本高到离谱、进度迟迟没有推进,在NASA2026财年预算中,直接被提议砍掉整个计划。
不只是MSR,连老牌火星轨道器(如Odyssey和MAVEN)都面临关闭风险。“毅力号”的运营经费也被砍掉近四分之一,整个NASA科学预算拟削减近50%。
NASA临时署长肖恩·达菲虽然承认这项发现“是我们离火星生命最近的一次”,但并没有提出明确的替代方案,只表示“我们相信可以用更快、更便宜的方式带回样本”。
这种局面让人不禁想起那些雄心勃勃开始收集限量版球鞋,却发现自己连根鞋带钱都掏不出来的收藏家。
NASA现在手握可能是人类历史上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却面临着一个极其现实的问题:怎么把这些“宝贝”弄回家?
就当NASA为预算问题焦头烂额之际,地球的另一端,中国的航天事业正在稳步向前。
2025年9月9日,中科宇航发布了力鸿系列可重复使用飞行器,这是中国首型面向太空旅游的完全可重复使用飞行器。
这款飞行器不仅具备30次以上重复飞行能力,能提供又可靠又没那么贵的太空旅游服务,还能作为太空科学研究实验平台,用于解决微重力、空间辐射等空间环境关键科学问题。
想象一下,不久的将来,中国游客可能比美国科学家更早亲眼见到从火星带回的岩石样本——因为这批样本可能还困在火星上等待“顺风车”。
在航空发动机领域,中国也取得了显著进展。航发控制为CJ-1000A研制的国产FADEC系统已经完成了15000小时耐久测试,并计划在2025年完成适航认证。
CJ-1000A的试飞表现“超出最乐观预期”,尤其是其FADEC系统的实时优化能力,已实现对LEAP-1C的等效替代。
这种稳健的发展步伐与NASA目前的困境形成了鲜明对比。中国航天没有大肆宣扬惊人发现,却一步步夯实着自己的太空能力。
就像那个不吭不哈就知道学习的同学,等到期末才发现人家已经在关键领域迎头赶上。
NASA的困境也提醒着更多科研人,即便是最宏伟的科学梦想,也需要脚踏实地预算规划和支持。
火星样本返回任务因预算超支被迫推迟至2035–2039年间,NASA在2026财年预算中甚至提议直接砍掉整个计划。
那些可能藏着生命密码的“豹斑”岩石,或许将在未来很长一段时间里,静静地躺在火星表面,无法被带回地球实验室进行彻底分析。
而在地球的另一边,中国航天科技正在稳步发展。太空探索需要的可不只是那点技术力,背后的国家实力更是不容小觑。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中国新闻网】【界面新闻】【新浪财经】
更新时间:2025-09-1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