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智春风拂高原——青海移动绘就“数智青海”新画卷

三江之源的晨光中,通信基站的信号灯与五彩经幡交相辉映;湟水之畔的街巷里,5G-A网络让直播画面流畅清晰;热贡古堡的院落中,高速宽带让千年技艺跃上云端。在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十周年之际,记者随青海移动“移起向青,智绘高原”媒体探访团,用三天时间走进市井车间、山川乡野,感受数智力量在高原的强劲脉动。青海移动正以网络为经、技术为纬,在雪域高原上精心编织“数字天路”,于云端经纬间徐徐铺展“数智青海”的宏伟画卷。

雪域织网:高原架起“数字天路”信号通到千家万户

2025年是我国电信普遍服务实施十周年。青海移动始终秉持“不让一个地区掉队”的信念,克服高原恶劣环境,将信号送进深山、传到牧场,让“隔山隔水不隔音”的愿景成为现实。

“以前每天天不亮就得跑到村口等草料车电话,遇上大雪封山,只能干着急。”养殖户王大爷回忆。大通县寺沟养殖区曾是当地有名的“信号盲区”。2023年1月,青海移动组建党员突击队,顶着零下20摄氏度的严寒,仅用5天就建成通信基站。“现在手机随时能打通,直播卖牛羊、在线联系供应商都没问题,收入比以前多了不少!”王大爷语气里满是欣慰。这座投入 80 余万元建成、每年需5万元维护费的基站,不仅解决了寺沟养殖区的通信难题,更成了当地养殖户的“致富桥”。

寺沟养殖区的蜕变,是青海移动推进电信普遍服务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公司持续将工作力量、资源、精力向远山、沟域一线倾斜,助力实现“一沟一产业、一域一特色”,让通信信号成为乡村建设的“加速器”,推动绿水青山真正转化为富民兴村的金山银山。

在湟源县东峡乡大黑沟,每到夏季,漫山遍野的绿意吸引着游客纷纷前来“浪山”,然而,茂密的山林曾导致信号不畅,影响了游客的体验。青海移动针对“浪山”信号需求,在大黑沟增设3个微基站,优化网络覆盖。如今,即便在山林深处,游客也能顺畅地发视频、开直播,实时分享星空露营与溪流风光,这份“数字温度”正转化为露营经济的“发展热度”。

“智”理乡村:大屏连着“万家事”数字赋能基层治理

基础通信的完善,为数字技术下沉乡村打通了 “最后一公里”。青海移动以数字乡村建设为抓手,推动乡村治理从“脚跑断”到“屏上看”,实现从“数字鸿沟”到“数字红利”的跨越。

湟源县东峡乡素有“海藏咽喉”之称,2023年成为首批国家数字乡村试点单位。青海移动紧密结合东峡乡实际情况,与其携手共建“云上东峡”数字乡村旅游综合平台。乡政府内的巨幅数字大屏上,乡村治理模块一应俱全:一体化“网上党支部”方便党员服务;“三治合一”促进村务公开;应急防控功能实时监控水位与火情。“以前防汛防火要跑遍全乡,现在屏幕上就能一目了然,压力小多了!”乡长马宗源感慨道。平台还能推荐旅游资源、提供创业扶持与政务服务,更创新推出“文明积分” 制度,村民随手拍下不文明行为上传平台,就能领取积分兑换福利,实现治理与惠民的双赢。

跨过山川,黄南州隆务镇吾屯村的数字乡村建设同样生机勃勃。村两委大屏实时显示学校、主干道等关键区域画面,15个监控探头加4个智能音柱织就一张“防护网”。“过去人工巡逻范围有限、取证困难,现在能快速识别异常,还能远程喊话提醒。”村委工作人员介绍。村口音柱播报天气,家家户户接通5G网络,经营小超市的才让卓玛感受真切:“现在扫码就能收款、网上就能进货,比以前省事儿多了!”

目前,青海移动已在黄南州实现 72 个行政村的数字乡村监控覆盖,无线业务规模和质量居行业领先;有线宽带覆盖 99% 的县城区域和乡镇,农村覆盖率提升至 75%。数字乡村建设让乡村治理搭上信息化快车,治理效率显著提升。

文旅焕新:网络架起“连心桥”,高原文化变“流量密码”

过去,网络在密度和移动性上的不足是智慧文旅发展的“堵点”。如今,青海移动在西宁热门景区部署的5G-A网络,正悄然突破这些屏障,实现“网速与文旅发展同频共振”的美好愿景。

今年,西宁下南关美食街成为热门打卡地。市民与游客络绎不绝,人流量大幅增长。“以前人多的时候刷视频经常卡顿,现在连高清直播都特别流畅!”摊主马师傅一边招呼客人,一边展示手机里的直播画面,直播间里“看饿了”的评论不断弹出。这番流畅体验背后,是青海移动的强力支撑。在这条 2 公里长的美食街上,青海移动已部署10个4G基站、14个5G基站,并计划在2025年新增3个5G-A基站。“5G-A 技术能自动识别短视频、直播等业务类型,提供精细化、高实时性体验保障。”青海移动工作人员介绍。数据显示,2025 年上半年,该区域移动网络流量同比增长35%,日均流量从 8.5TB 升至 10.7TB。目前豹街等区域已实现 5G-A 覆盖,计划年底完成西宁重要文旅场景全覆盖。

在黄南州同仁市,拥有600余年历史的郭麻日古堡正借助网络“飞入寻常百姓家”。这座蕴藏着热贡文化精髓的古堡,曾因网络不畅,使唐卡、木雕“养在深山人未识”。青海移动耗时三年,在不损伤古建一砖一瓦的前提下,沿基座隐蔽铺设光纤,于2014年建成88个宽带端口,让140多户居民、5家民宿接入高速网络。网络通了,古堡里的千年技艺也 “活” 了起来。在郭麻日古堡的一间小院里,桑杰木雕第九代传承人多杰端坐案前,刻刀在木板上灵活游走,“以前这手艺就藏在古堡里,现在有了好网络,全国都有人找我订木雕!” 如今,古堡中的画师对着镜头展示唐卡绘制的“金线勾边”,民宿老板通过线上平台接单,年轻人把堆绣制作过程剪成短视频,“热贡艺术” 热度飙升,成为全网可见的“流量密码”。

赋产升级:数智注入“新动能”,产业发展乘“云”而上

在青海警官职业学院的实训场上,一架银灰色无人机在蓝天白云下稳稳悬停,地面屏幕实时显示着动力参数与飞行轨迹——这是高原低空安全研究联合实验室设备测试现场。“青海低气压、低温的环境,是测试无人机性能的‘天然实验室’,但也对通信网络提出更高要求。”实验室副处长李永山说。

2025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拓展人工智能、数据、低空等技术应用场景”,为高原新兴产业发展指明方向。青海移动瞄准这一战略机遇,联合青海警官职业学院、西北工业大学共建“高原低空安全研究联合实验室”。依托全域网络覆盖的资源优势、成熟的技术平台与专业服务能力,青海移动深度参与实验室建设,在低空安全保障体系搭建、警用无人机应用测试、高原低空通信导航技术攻关等方面,提供通信环境、数字方案和全方位支撑保障,让数字技术为高原蓝天注入更多发展动能。

如果说低空实验室是未来科技的孵化器,那么青海宜化化工公司则是传统工业转型升级的实践者。作为青海重点招商引资企业,青海宜化早在2023年便携手青海移动共建5G专网项目,建成省内首个标杆工程并在全省推广。走进公司集中控制室,巨大屏幕上实时跳动着生产装置的温度、压力等数据,工作人员轻点鼠标,便可远程精准操控工艺阀门,5G智慧工厂已然落成。青海移动采用独立组网与5G切片技术保障数据安全,安全生产环节更实现定位管控、全程监控、智能报警等功能。“移动这套 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太实用了!”青海宜化化工公司党委副书记田德雨表示,高速率、低延时的网络让生产管理高效运转,不仅助力降本增效,更推动氯碱化工产业向智能化、绿色化发展,为青海新型工业化建设提供了坚实支撑。

数字屏障:技术筑起 “安全盾”,守护群众“钱袋子”

近年来,“AI 换声”“GOIP 猫池”“手机控屏” 等诈骗手段不断翻新,反诈工作已成为一场比拼速度与精准度的技术博弈。青海移动以数字技术为利刃,为群众财产安全筑起坚固的数字屏障。

2024年1月,青海移动联合西宁市公安局刑警支队成立西宁市反诈科技联盟联合实验室,为反诈工作注入移动力量:依托覆盖广泛的网络资源与海量大数据,协助构建诈骗监测模型,实现对涉诈窝点的快速识别与精准定位;建立涉诈网址、域名、电话号码等黑名单的共享与联合处置机制,高效拦截封堵诈骗信息传播;借助大数据画像技术,精准识别易受骗人群与高风险场景,通过预警劝阻、发送反诈公益短信等方式开展靶向宣传。

在实际反诈工作中,青海移动的技术支撑成效显著:其互联网分析系统如“火眼金睛”,能轻松穿透诈骗分子的虚拟伪装,实时追踪涉诈电话、网址,让嫌疑人窝点定位更快更准;紧急止付系统恰似“闪电手”,打通公安与银行间的数据壁垒,显著压缩资金冻结流程耗时,面对不断升级的诈骗工具,实验室技术团队还持续给系统“升级打怪”——联合多方研发测试 AI 反制工具与方案,优化算法提升识别精度、训练模型增强预判能力,用前沿技术筑牢反诈防线。

“有了移动的技术支撑,我们打击诈骗就有‘智慧大脑’分析和‘精准导航’定向,工作效率大幅提升。”反诈中心相关负责人表示。在这场守护“钱袋子”的持久战中,青海移动以算力代人力、以智能提效能,让每一次与诈骗分子的“争分夺秒”,都化为守护群众财产的坚实力量。

耕耘不辍,数智花开。从三江源的基站信号灯到郭麻日古堡的直播镜头,从乡村治理的数字大屏到工厂车间的智能系统,青海移动用一根根光纤、一座座基站、一套套方案,将数字时代的红利送至高原每个角落。

未来,随着5G-A、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深耕,青海移动将继续以先行者之姿,让高原数智故事更加生动,让数字天路真正成为通往美好生活的幸福路。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20

标签:科技   青海   画卷   高原   春风   数字   基站   乡村   古堡   技术   低空   网络   通信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