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18日,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教室内,一位言语障碍学生正紧盯着面前的屏幕,一字一顿地念出:“我——喜——欢——蓝——天。”尽管发音略显模糊,但当她看到屏幕上跳动的声波纹路时,眼睛瞬间亮了起来。这是吉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联合中国听力语言康复科学杂志社携手华为公司开展小艺声音修复技术研发的第三期语音数据采集活动现场,90余名言语障碍者在这里用声音与科技对话,为人工智能“修补”沟通的裂缝。
“这样的活动为孩子们创造了更多的机会,更好的技术和设备,能帮助咱们听障学生更方便地学习和生活,我觉得对他们就是很有帮助的。”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辅导员程爱琪告诉记者,参加这次语音数据采集的同学普遍都有一部分语言能力,他们的声音将成为珍贵的数据资源。
“本次语音数据采集重点突破多场景语音优化、极端发音案例与零延迟交互三大技术壁垒,满足听障朋友沟通顺畅的应用需求,有效提升言语障碍者生活质量。”小艺声音修复项目吉林省负责人、吉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赵老师介绍,以第三十五次全国助残日“弘扬自强与助残精神,凝聚团结奋进力量”为主题契机,本次活动在吉林省听力语言康复中心、长春大学特殊教育学院、吉林市残联及吉林特殊教育实验学校同期进行。“加上本期采集的270余人,三期语音数据采集活动已累计采集我省各地区近1200人次言语障碍人士的声音样本,这些数据将有力推动听力语言康复领域的科技创新,帮助言语障碍者无障碍沟通。”
来源:城市晚报全媒体记者 朴松莲
编辑:赵明明
更新时间:2025-05-19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