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路快和走路慢的人,谁更长寿?英国研究:二者或相差16年寿命

傍晚的小区散步道,68岁的王大爷总爱被邻居们“议论”。“这人脚底生风!是不是有什么急事?”有时,李阿姨一边拉着孙女踱步,一边纳闷:怎么大家步速差这么多?

奇怪的是,上个月检查时,医生夸王大爷的血压、血脂都比别人好,连心电图都漂亮得让人羡慕。这让更多老人议论开了,“难道走路快真能养生?可慢慢溜达不是更安全、养气吗?”你是否也有这样的困惑,究竟走路快走路慢的人,健康差别到底有多大?

英国一项超过50万人参与的大型队列研究,给出了极具冲击力的答案:两者预期寿命可相差达16年!这背后的科学原理,以及你应该如何走,才能走出长寿体质?本文就来一探究竟,最后的第3条建议,很多人都容易忽视,一定要看到最后。

走路速度和长寿,到底有关系吗?专家有话说

很多人觉得,走路快,好像等于脾气急、心脏负担大,慢悠悠则更养生。但事实上,2021年英国《Mayo Clinic Proceedings》期刊公布的一项54.7万人随访研究显示,中年及老年人群中,走路速度快的人预期寿命可高出慢行者13-16年。这项研究还发现,无论体重,体检项目还是是否有其他基础疾病,走路速度本身就是寿命长短的独立预测指标

其背后原理是,步速反映了心肺耐力、下肢肌力、血管弹性和神经反应的综合状况。哈佛大学医学院一项论文同样指出,步行速度下降,往往预示着机体器官功能衰退、平衡力下降,甚至是老年认知障碍的早期信号。

专家强调,步速快不是越快越好,但能持续维持在“比同行同龄人快”且不感疲劳,就是身体功能的一个积极信号

坚持适合的走路速度,3个月后可能出现这些神奇变化

如果你习惯了每天快走,坚持合理步速后,身体会有哪些与众不同的变化?有研究表明,每增加0.1米/秒的步速,对应着心血管病风险显著降低8.3%。具体而言,快走者更容易收获以下好处:

心肺功能提升。持续快走可使肺活量增加约9%-12%,心脏射血效率提升,血压更易保持平稳。

改善血糖、血脂。英国“生物样本库”调查中,每天快步30分钟的人,3个月后空腹血糖平均下降0.45 mmol/L,而胆固醇可下降8%-10%

延缓骨骼关节退化。合理步速时,关节滑液分泌增加,下肢肌力增强,行走跌倒风险显著降低。

情绪与认知力提升。哈佛医学院心理学部发现,快走能促使大脑多巴胺、内啡肽分泌提升30%-40%,直接缓解焦虑,帮助改善大脑记忆功能。

当然,也不能一味追求快速。步速过快、呼吸急促,反而增加了意外风险,甚至掩盖潜在心脏疾病。因此,“以能对话但不能唱歌的节奏,按自己能适应的步速快走”才是科学、持久的长寿之道。

建议这样调整,三招帮助你走出长寿体质

不少人会问:“我现在走路慢,是不是晚了?”其实,现在养成好习惯还不迟。下面这三招,尤其是第3个细节,很多老人都容易忽视:

主动锻炼下肢力量。每周2-3次下蹲、抬腿等简单训练,能显著提升腿部及核心肌群力量,为快走打下基础。

科学把控步行速度。建议日常慢行外,逐步加快步速至每分钟100步左右(即“能说话不能唱歌”的舒适强度),每次快走时间不宜低于20分钟,避免过度劳累。

定期监测身体功能。特别是6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年体检至少1次,关注血压、心电、血糖指标。一旦出现头晕、心悸、气短,应及时减量或就医。

记住:慢走不是老人“专属”,适度快走才是长寿密码。如果你已经习惯了慢悠悠,不妨从本周起,尝试每次多加5-10分钟快步环节,观测自己身体的积极变化!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中国营养学会.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张学军. 步行速度与心血管健康关系. 中华心血管杂志, 2020
中华医学会老年医学分会. 《中国老年人健康管理指南》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14

标签:养生   长寿   英国   寿命   速度   功能   下肢   血糖   快步   身体   建议   中国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