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宁又又又又又登上央视啦!
9月23日,
CCTV-4中文国际频道《走遍中国》栏目
播出《小城大美——泰宁》。
节目组走进寨下大峡谷、九龙潭、
尚书第等景区景点,
欣赏丹霞地貌,邂逅人文风光。
接下来让我们跟随文旅体验官,
一起走进这座
用山水写诗、以历史作画的
闽西北明珠!
天成丹霞韵,地蕴闽越魂。泰宁,宛如一幅被时光珍藏的画卷,蜿蜒铺展在闽西北的山水间。世界遗产丹霞地貌以赤壁千仞、峰林如画的磅礴之姿,诠释着自然造物的神奇;而青砖黛瓦的古城,则用斑驳的街巷、悠远的文脉,低吟着闽越文化的厚重与灵秀。
自然风光画卷
01
寨下大峡谷
泰宁丹霞作为中国东南部,面积最大的丹霞地貌,具有密集的网状谷地,发育众多的崖壁洞穴,丰富的岩穴文化和宏大的水上丹霞等特色。在中国丹霞地貌演化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陈宁璋,一位与泰宁丹霞结缘二十余载的地质学者,曾亲眼见证了泰宁丹霞申遗成功。如今,他已经和这片山水成为了老朋友。
作为世界地质公园的一条科考线路,这里由玄天峡、通天峡、倚天峡三条峡谷共同组成,完整呈现了丹霞奇观的地质演化历程。当您漫步其间,不仅能领略到大自然的鬼斧神工,更能感受到岁月变迁的时光印记。
在天穹岩,我们看到了流水千万年雕琢的痕迹。而丹霞地貌的塑造,不只是流水的故事,就在不远处的通天峡,大自然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震撼人心的力量。
崩塌形成的崖壁成为了珍稀植物的避难所,岩缝间渗出的山泉滋养着峡谷生命。湿润的气候,丰沛的降水使泰宁丹霞形成了独特的生境条件,造就了区内生物完整的多样性。在这片生机盎然的峡谷中,每一株崖壁植物都在诉说着生命适应自然的智慧,当我们把目光投向倚天峡那些层叠的岩层时,这种生命的奇迹又将带我们穿越一场亿万年时空的对话。
古老的变质岩记录着大陆碰撞的洪荒之力,而年轻的丹霞则诉说着流水与风霜的雕刻传奇。在这片峡谷中,岩石的年龄与高度竟形成有趣的时空倒置。当我们还沉浸在寨下大峡谷的鬼斧神工中,这些亿万年地质运动雕刻的嶙峋崖壁,仿佛仍在诉说着地球古老的记忆。而随着暮色降临,泰宁的山水即将为我们揭开另一重神秘面纱。
02
九龙潭
九龙潭的丹霞,6500万年形成地层以后,在3000万年的新构造运动下面抬升,后来很长的时间受到流水冲刷,特别是从顶部下来垂直冲刷,使得崖壁沿着水流切割以后变得形状不是很平整。
时光在这里凝固成岩层,如何让这些沉默的岩石开口说话?如何让地质教科书里的知识变得生动可感?泰宁人一直在探索着答案。不仅要让游客看到山水之美,更要让每一道岩缝都成为通往科学殿堂的大门。
在九龙潭,我们欣赏到了泰宁地质史诗般的褶皱,而这片土地的灵性,却不止于山。当丹霞遇见碧水,便有了“天下第一湖山”的奇观!来泰宁,看山看水看丹霞,这里孕育着福建母亲河闽江的源头,八闽大地上最璀璨的高峡平湖。当亚热带季风携着丰沛雨水掠过苍翠林海,万千溪流便如银链般汇入湖中,飞瀑悬泉、幽潭曲涧在此交响成韵,形成壮观的丹霞山水画卷。
03
甘露寺
独特的丹霞地貌,让泰宁的幽谷潜藏着无数的洞穴,当地人巧尽利用,建造了崖洞民居和寺庙。其中把丹霞洞穴与设计完美融合的建筑,是这座叫甘露寺的寺庙。寺建成于南宋时期,采用一柱插地,不假片瓦的独特结构建筑。
这种嵌入山体中的开放式洞穴,不仅能遮风避雨,而且干燥通风。由于殿宇全部建在岩穴洞窍之中,洞外即使大雨如注,洞内却依然没有一点雨星,因此也成为了冬暖夏凉的洞天福地。
千百年来,这处丹霞秘境以天然的庇护,为生命提供荫凉,泰宁人在这片丹霞中繁衍生息,将生命与信仰镌刻在红色岩壁之间。从远古穴居先民到修行僧侣,从科举儒生到当代学子。传说泰宁状元邹应龙在18岁时背负斗米,在深山荒洞中苦读圣贤书,于公元1196年高中状元。
人文风光画卷
泰宁自古文风鼎盛,两宋时期便创造了“隔河两状元、一门四进士、一巷九举人”的科举传奇。这座将闽越古韵、客家风情与儒家文脉完美融合的千年古城,正以活着的历史博物馆之姿,邀您开启一场跨越千年的时空之旅。
01
状元糍、宋代点茶
状元糍,这道传承百年的特色小吃,承载着当地人对金榜题名的美好期许。相传南宋状元邹应龙及第时将家乡糍粑献于御前,获赐“状元糍”的美名,从此成为学子们必吃的吉祥美味。
唇齿间状元糍的余香未散,一缕宋时茶香已悄然飘来。在这千年古巷里,邱荣香用自己的茶艺,重现了大宋风雅的艺术,为往来游客搭建了一座穿越时空的茶寮。
宋代点茶,是中国茶文化的巅峰技艺之一,将茶叶磨成细粉,用热水冲点、击拂出绵密泡沫的饮茶方式,不仅是古人味觉的享受,更是文人雅士以茶会友的审美竞技,堪称“茶道中的拉花艺术”。
02
尚书第
体验完宋人点茶的风雅,跨过一条巷子我们就到了明代的尚书第。如果您来泰宁,一定要来这里打卡亮相。这座五进三厅的官宅,是兵部尚书李春烨的府邸,被称为“江南第一民居”,是泰宁现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古建筑。
尚书第之美,承载着古人的匠心。漫步在府邸深院,我们感受到了泰宁人崇文重教、耕读传家的精神传承。而这位尚书大人的故事,并未随着砖木沉寂,反而在泰宁的戏曲舞台上活了过来。
03
梅林戏
梅林戏起源于清代乾隆年间,因诞生于泰宁县梅林村而得名,是福建稀有的地方戏曲剧种之一。作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它既保留了当地方言演唱的土戏特色,又巧妙融合了徽调、民歌等多元艺术元素,被誉为“戏曲界的活化石”。
当夜幕降临,
泰宁古城褪去白日的喧嚣,
化身为一座穿越千年的历史调色盘。
在这里,
泰宁人用最潮的方式打开夜生活。
尚书巷的烟火气里,
宋代遗风与现代滋味完美交融,
斑驳的古城墙下,
一场跨越时空的市集正在上演。
千年流转,再续千年,
泰宁的独特韵味,
不仅在于丹青绘就的绝美画卷,
更在于一代代泰宁人
对文化薪火的传承与创新。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来源:泰宁县融媒体中心
更新时间:2025-09-2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