逾500年以上石碑,顺义出土了5块!


导读

今天的顺义区更加重视考古发掘和文物保护,重视文博建设和历史文脉的传承与延续。北京青年报记者昨日从顺义区文旅局获悉,顺义区陆续出土了五块元代石碑。这些跨越近多个世纪的石刻文物,涵盖教育、官制、宗教等多个领域,为还原元代顺州(今顺义)的社会风貌提供了珍贵的实物佐证,现均收藏于顺义区文物管理所碑林。



近年来,顺义区陆续出土过不少石碑。(资料图)


下面

就跟随北青报记者

揭开这些石碑的

神秘面纱





顺州孔子庙神门记碑

该石碑为青石材质,圆首,碑边刻莲花纹,原立于庙学学宫前,民国时埋入地下,于1997年出土。额篆“顺州孔子庙神门记”,碑文由翰林待制奉直大夫典宾少监马祖常撰写,记载了元泰定元年(1324年)中书右丞曹廷瑞之子中书礼部侍郎曹伟出资修拓庙学、建神门及斋舍、购经史数万卷等事,元泰定二年(1325年)撰文,元至顺初元(1330年)勒石,是研究元代教育设施建设的重要资料。



顺州官吏士庶衔名碑

该石碑为螭首,碑身阴阳两面均严重剥蚀,原址不详。额题“顺州官吏士庶衔名”,碑阳面列有顺州达鲁花赤、知州等官职及坊市士庶姓名,碑阴面载有乡中里正、良医等信息,末行有工匠题名,立于元至正二十八年(1368年)前,为考证元代地方官制与社会结构提供了依据。



新修白云观碑记

该石碑出土于木林镇魏家店村,缺首失座,是北京地区少见的元代道教碑刻。碑阴面记载了大量的州县村庄地名,如“河北村”,“北采”,“沙浮”,“勾东、勾北”等至今仍在沿用的村名,是地名沿革的重要史料。此外,碑文讲述了农家子道宽得神授秘方治病救人,于元庚寅年(1290年)至大德甲辰年(1304年)修建白云观的故事,对研究道教发展及地名沿革意义重大。



元代曹宣徽善行碑

该石碑出自孔庙遗址,记载了顺州人曹庭瑞的生平履历与善行,包括其任职宣徽院期间调度有方等事迹,以及90余位乡邻请求为其立碑的经过。由枢密院副使商挺撰文,至元二十三年(1286年)立。有如此多的人请求为他立善行碑,可见他在乡里德高望重。 石碑展现了元代地方贤达的社会影响。



重修庙学记碑

该石碑为青石材质,螭首,1997年在原庙学旧址发现。元至正己丑年(1349年)立于顺义学宫西庑南,奉训大夫前监察御史张植撰文,中奉大夫太史院使刘竦书并篆额。石碑记载了重修庙学事宜,虽碑文模糊不可辨,仍为探究元代教育机构修缮历史提供了线索。



这些石碑

从不同侧面勾勒出

元代顺州的社会图景

是古都历史文化传承的

重要见证

您还知道顺义区

出土过哪些珍贵文物呢?

可以在留言区里

和其他读者分享


点分享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1

标签:历史   顺义   石碑   顺义区   元代   白云观   至正   善行   碑文   碑阴   道教   地名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