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女篮是否应该启用李梦?社交媒体上,网友态度鲜明。对于此事件,无论是球迷、篮球名宿又或是专业媒体,对于主教练宫鲁鸣的这个决定都有自己的理解。
球迷方面:一部分认为弃用是 “自断臂膀”,毕竟李梦在巴黎奥运会场均 15+的数据摆在那里,关键战能力无可替代。另一部分称赞宫鲁鸣 “敢动真格”,认为他用 “铁腕” 树纪律,有利于打造 “听话团队”,加速新老交替,着眼长远。
篮球名宿:郑翔琳怒批宫鲁鸣 “执教思路落后十年”,指失去李梦后球队攻防问题凸显,且无解决办法。部分业内人士中立,理解宫鲁鸣培养新人、推新体系的想法,但认为处理李梦可更灵活,平衡纪律与人才使用。
专业媒体:有的从战术看,宫鲁鸣 “双塔 + 快攻” 体系强调配合,与李梦 “持球硬解” 冲突,可能是弃用原因。也有媒体质疑 “李梦因伤训练不系统” 的官方说法,李梦此前在 WCBA 季后赛还砍下了 27 分,而且有消息称宫鲁鸣曾质疑其防守,引发对 “状态还是理念冲突” 的猜测。
笔者站在个人的角度理解:李梦的去留不应该是非黑即白。因为关于李梦的去留,并不是单纯的取舍,而是全方位综合性考虑之后,才能定下论调。
我们可以回顾下李梦近几年的具体表现:她作为国内顶尖锋卫摇摆人,她具备着持球突破兼具速度与对抗性的“全能属性” ,尤其是在关键时刻强投能力多次“救主”,2022 年世界杯,对阵澳大利亚半决赛带伤砍下 23 分便是最好的证明。这种 “大心脏” 特质在国际大赛极度稀缺,当下的女篮队伍中很难有人可以替代。更有一项统计数据显示,在过去的三年国际大赛中,比赛末 5 分钟分差小于 5 分时,李梦场均得 4.2 分,命中率 58%,场均 4.1 次助攻(队内第二)。她对于球队的作用不言而喻。
但是,关于宫鲁鸣“弃用”李梦的讨论也并不是空穴来风,这里面存在着很多深层次的原因。
第一,宫鲁鸣奉行 “体系优先”,强调多轮转、快传导的整体攻防,要求球员成为战术链条标准化零件。但李梦风格自带 “个性化标签”,进攻高度依赖持球权,根据统计,她在近期的热身赛中,在场时球队场均传球少 11.6 次,下场后进攻更流畅,加剧了与国家队体系 “适配性” 的争议。
第二,在当下的巴黎奥运周期呢,女篮正处于更新换代的关键期,杨舒予、张茹等年轻球员需更多机会。李梦若占过多出场时间,可能压缩新人成长空间。
第三,近一年里李梦在赛场上的表现稳定性下滑,2023 年亚洲杯决赛对日本失误 5 次;而在今年欧洲拉练又受到膝伤影响,场均得分比巅峰期降 6.7 分。对强调 “防守硬度” 的宫鲁鸣体系而言,这可能成为 “不稳定因子”,教练组需权衡风险。
第四,因为李梦的性格较为强势,偶尔会与教练组因战术产生分歧,教练组或许是考虑到她的 “服从性” 对团队凝聚力的影响,这种隐性风险在 “集体至上” 的球队中更受重视。
当然,如果弃用李梦,在短期内一定会产生多维度的影响
第一、球队短期内的战斗力一定会受到冲击。李梦的关键得分能力不可替代,弃用可能让球队在比赛胶着时出现 “无人敢打”的局面。
第二、年轻球员成长被迫加速。虽然像杨舒予等年轻球员表现亮眼,但如果对阵欧美强队的高强度防守时,稳定性难免出现问题,如果年轻球员顶不住,球队就会陷入 “失核心又无新人” 的困境。
第三、李梦与队友的长期默契难快速复制,如果她被弃用,可能导致战术 “断层”,还有可能让年轻阵容失去精神锚点,打逆风局的心态极易波动。
第四、强劲对手策略转移。外部球队都将李梦视为 “头号威胁”,针对她的防守战术占 30%。如果李梦缺席,对手可能将防守重心转向内线,使李月汝、韩旭遭更密集包夹,女篮 “内外联动” 优势或变 “内线单打独斗”。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如果完全弃用李梦,那么将浪费掉了她的核心价值,球队在短期内无人能替。但如果放任其风格与体系冲突也不明智,团队篮球才是长期发展的最终方向。
因此,对于李梦的去留,笔者认为最佳的解决方案是 “有限融合”,关键场次保留其攻坚权,同时让她适应部分无球战术,找到个人与团队的平衡点。这样可能对于李梦,又或者说是对于中国女篮来说,才是最好的解决方案。
更新时间:2025-07-1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