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0日晚,“老舍纪念馆”公众号发布通知,“赏柿期”期间,已将每日预约参观人数上调至2000人,但仍一票难求。可出于保证参观质量及文物安全的需要,该馆已无法再上调预约人数上限。
金秋已入馆,一批往日并不显山露水的“小博物馆”迎来参观热潮。
“我非常喜欢老舍的作品。来他的故居参观,既想亲眼看看他笔下的秋天,也希望通过满树橙红的柿子感受穿越时光的文学魅力。”21日上午,观众付女士在老舍纪念馆参观,用手机记录美景,“门票免费,但需要蹲点预约,我是上好闹钟抢到的门票。”
1950年春,老舍和家人搬进位于丰富胡同的这座小院,并在院里种下两棵柿子树。他居住在这里的时候,创作了《龙须沟》《茶馆》等众多作品。如今,“丹柿小院”成了秋季限定版的京城热门打卡点。最近柿子熟了,胡同几乎每天早上都有观众排队,希望早一点进馆参观。该馆介绍,为了保证观众的参观体验,当同时在馆的人数达到上限60人时将采取限流措施。
秋季火了的博物馆可不止“丹柿小院”一家,许多博物馆都藏着京味儿专属秋意。
城里,从五四大街出发,北大红楼、中法大学旧址、《新青年》编辑部旧址等红色地标,邀观众在秋色中重温“觉醒年代”。南锣鼓巷附近,齐白石故居的石榴红了,在阳光下闪烁温润光泽,观众身在“画”中,与丹青对话。
北京石刻艺术博物馆更是刷屏了很多人的朋友圈。金色爬上600岁古银杏枝头,古塔前的柿子树缀满了累累果实,“古塔柿景”限时上线。观众张先生说:“地方不大,但搭配上银杏、柿子,秋日的趣味倍儿浓。”还有网友在线上发布攻略,“用双色银杏做前景,红色的大门当背景,更出片”。
郊区的“小博物馆”里,秋色愈浓。大觉寺的银杏披金,光影透过朱红色的窗棂,仿佛定格了时间。中国园林博物馆内,彩叶进入最佳观赏期,众多主题展览、“探秘红叶”趣味课程等丰富内容,为观众在“橙黄橘绿”的画卷中游览增添了乐趣。
“小博物馆”突然火了,也带来了一票难求的问题。观众小袁就遇到了“黄牛”,声称可以代预约老舍纪念馆等热门场馆的门票。对此,该馆提醒,纪念馆为免费开放单位,不收取任何门票费用,参观请务必通过官方渠道进行预约。
来源:北京日报客户端
记者:金瑶
更新时间:2025-10-2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