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在某个国家的暗中指示下,华为CEO孟晚舟遭到了加拿大的非法扣押,直到一千多天后的2021年才平安归国。
而在此次事件中,除了美国等外部反华势力外,还有许多“内鬼”也发挥了作用,他们背刺中国,陷害孟晚舟,共同编织了这个陷阱。
在这件事中,那个有着百年历史的汇丰银行,可是在其中起了不小的“作用”!
那么,在如今一切都真相大白后,作为背叛者的汇丰银行,遭到了哪些报应呢?
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作为华为集团的首席财务官,同时也是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宝贝女儿,却在温哥华机场被捕,根据加拿大媒体爆料,在她正式被捕之前,就已经受到海关长达三个小时的折腾。
但是五天之后加拿大才对外发布孟晚舟被捕,理由也是相当可笑,竟然是“应美国当局要求”,孟晚舟涉嫌违反美国对伊朗的制裁,通过华为设在香港星通公司与伊朗进行交易,同时隐瞒华为与香港星通公司的关系。
2019年1月28日,美国司法部起诉华为和孟晚舟,23项罪名被详细列出,如果不是美方曾有意用孟晚舟的个人安危,换取中方在中美贸易上的妥协,恐怕真有人信了这个“世界警察”的鬼话。
华为不是法国阿尔斯通,孟晚舟也不是皮耶鲁奇,她不认罪、不缴罚款,直接对加拿大政府发起民事诉讼。
当地时间12月11日,有关保释听证会如期举行,法官一锤定音同意保释,但电子镣铐却安在了她的脚上。
那么孟晚舟被捕又和这个丰汇银行有着怎样的关系呢?
时间定格在2018年12月1日,孟晚舟,这位华为创始人任正非的长女,在加拿大转机时被毫无征兆地扣留。
美国人很快递来了引渡申请,理由听上去很专业:“银行欺诈”,可这事的引信,据说仅仅是一份五年前,也就是2013年,孟晚舟向汇丰银行代表展示的PPT,内容关乎华为在伊朗的业务合规性。
那时的孟晚舟,已是华为的副董事长兼首席财务官,她从基层一路打拼上来,人生轨迹几乎与华为这家通讯巨头的崛起完美重叠。
而华为那时正凭借领先的5G技术在全球攻城略地,春风得意,但也让某些国家如坐针毡,于是很多人猜测,孟晚舟的被捕,更像是美想给高歌猛进的华为使绊子,甚至觊觎其核心技术的信号,毕竟,直接动一家跨国公司的高管,这在现代商业史上也属罕见。
而那所谓的“银行欺诈”指控,具体是说孟晚舟在那份PPT中,刻意隐瞒了香港星通公司与华为的真实关系,误导了汇丰银行,让汇丰在不知情下处理了可能违反美国对伊朗制裁的交易。
美国司法部声称,这让汇丰面临了法律和声誉风险,这套说辞,构成了要求加拿大引渡孟晚舟去美国受审的核心依据。
值得玩味的是,那次关键的PPT演示,并非发生在严肃的银行会议室,而是汇丰代表主动约在一家餐厅进行的,孟晚舟应约展示,内容据华为方面描述,清晰说明了华为在伊朗的业务符合相关法律法规,所以对于汇丰指控的“隐瞒”,华为觉得简直是无稽之谈。
孟晚舟曾担任香港星通董事,但这信息早已公开,况且她在2009年就已卸任,而华为与汇丰有着近二十年的深度合作,汇丰岂会对华为的业务架构和全球运营一无所知?
硬说被一份PPT“误导”而违反美国法律,这在逻辑上似乎很难站住脚,华为坚称,所谓的“欺诈”证据,不过是汇丰为了配合美国的政治意图,精心编织的罗网。
更让人生疑的是,汇丰内部似乎早就知晓星通与华为的关系,甚至可能在处理相关业务时有过评估,如果真是这样,那“被误导”一说就彻底成了伪命题。
那么为什么一家百年声誉的国际大行,会甘愿卷入这样一场浑水,甚至不惜牺牲重要客户的利益?有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直指汇丰自身的“原罪”。
因为早在2012年,汇丰就因涉嫌为墨西哥毒枭洗钱等严重问题,被美国司法部盯上,面临天价罚款和刑事起诉的风险。
最终,汇丰支付了高达19.2亿美元的罚金,并与美国司法部达成了《延期起诉协议》,而这份协议意味着汇丰必须在数年内严格遵守各项规定,并配合美国政府的调查,否则旧案可能被重新激活,带来更毁灭性的打击。
于是,一个“投名状”的剧本呼之欲出:为了彻底摆脱美国的惩罚,获得监管机构的最终“赦免”,汇丰选择在孟晚舟事件上扮演关键角色,将收集到的信息,哪怕是经过“加工”的,交给美方,以此换取自身的安全落地。
如果真是这样,那汇丰的行为无疑是商业道德的巨大污点,为了自保不惜“出卖”客户,这种操作实在令人不齿。
孟晚舟的被捕,在中国掀起轩然大波,中国政府第一时间表达强烈不满和严正交涉,华为也迅速发声,力挺孟晚舟清白。
虽然身陷囹圄,孟晚舟却展现出了惊人的韧性,缴纳巨额保释金后,她获得了有限的自由,开始了戴着电子脚镣在温哥华定点生活的日子,每一次出现在公众视野和法庭上,她都保持着从容和体面,眼神里透着一股不屈。
2019年,孟晚舟正式对加拿大政府提起诉讼,指控其逮捕和拘留过程侵犯了她的宪法权利,与此同时,围绕引渡案的法律交锋在加拿大法院激烈展开。
时间一天天过去,美国方面始终未能提供足以让法庭信服的、能够直接证明孟晚舟“欺诈”意图的确凿证据。检方的论证显得越来越牵强,辩方的反驳则越来越有力。
任正非在多个场合公开表示,相信女儿是清白的,华为也绝不会因为美国的打压而垮掉,这场跨国博弈,考验的不仅是法律,更是国家意志和企业的韧性。
孟晚舟的每一次庭审,都牵动着无数人的心,人们看到的,不仅是一个高管的个人抗争,更是一个国家、一家企业在全球科技竞争压力下的缩影。
近三年的漫长等待与抗争,终于迎来了转机,随着案件细节的不断披露和多方斡旋,美国司法部的立场开始松动。
2021年9月,孟晚舟与美国司法部达成延期起诉协议,承认了美方“事实陈述”中的部分内容(但未认罪),换取了美方撤销引渡请求。她终于重获完全自由,踏上了返回中国的包机。她在感言中深情地表示:“如果信念有颜色,那一定是中国红。”
几个月后,即2022年底,美国法院正式撤销了对孟晚舟的所有指控,并且明确裁定不得就同一事由再次起诉,这意味着,这场持续了1028天的风波,在法律层面彻底画上了句号,孟晚舟最终证明了自己的清白。
然而,故事的另一位主角——汇丰银行,却没能轻松翻篇,它在孟晚舟事件中扮演的角色,让其在中国乃至全球的声誉受到重创。
“构陷”华为、配合美国打压中国科技企业的质疑声浪,如同潮水般涌来,尽管汇丰一再否认,试图撇清关系,但信任的裂痕一旦产生,就难以弥合,全球客户和合作伙伴开始用脚投票,对其商业操守打上了大大的问号。
紧随其后的,是一连串的负面冲击,汇丰被爆出早年在处理涉及庞氏骗局的账户时存在失职,允许数千万美元非法资金转移,再次动摇投资者信心,股价应声下跌。
欧盟监管机构因其参与外汇市场操纵,开出巨额罚单,服务歧视的抱怨也时有浮现,市场似乎开始清算它的“失信”成本。
丢掉中国政府的美元国债承销商资格,只是看得见的损失之一,利润下滑、业务收缩、全球裁员的消息不断传出,即便汇丰对裁员传闻进行澄清,但其在中国市场乃至全球业务前景的阴霾,并未散去。
信任这东西,碎了,就很难再拼回去,汇丰的故事,给跨国牌桌上的玩家们,留下了一道深刻的划痕,商业博弈,从来不只是看眼前利益,信誉的砝码,或许比想象中更重。
本文信源:百度百科——任正非、孟晚舟
人民日报客户端——孟晚舟案证据公开!汇丰银行构陷,美国一手炮制
环球网——孟晚舟:月是故乡明 心安是归途
更新时间:2025-05-1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