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溃败是从 2015 年巅峰期就开始的。那时全国葡萄酒年产量达 142 万千升,生产线上每分钟就有 2700 瓶葡萄酒完成灌装。宁夏贺兰山东麓的葡萄园里,装满原料的卡车来回穿梭,谁能想到那是行业最后的狂欢呢?这十年间,整个产业可谓是断崖式坠落,产量暴跌 92%,只剩下 11.8 万千升;企业数量从 244 家急剧减少到 104 家;曾经想打造 “东方波尔多”,投资千亿,如今连资本泡沫的残影都找不到了。
进口葡萄酒来势汹汹,冲破了防线。2024 年取消澳大利亚红酒高额关税后,奔富品牌单年销售额突破 10 亿元,这可是张裕全年营收的四分之一。而且同样品质的国产酒零售价中税费占比达 28%,进口酒综合税费仅 10%。一瓶到岸价 90 元的澳大利亚葡萄酒零售 150 元就能赚钱,国产酒得卖到 300 元才保本,消费者当然倾向进口酒。
国产葡萄酒的危机不是一天两天了。近二十年来一直模仿法国酿酒工艺,搞 “拿来主义”,品牌广告里净是法国模特、酒庄元素,这让消费者更觉得 “外国的月亮更圆”。年轻群体在短视频平台学红酒知识的时候,国产酒企还在沿用业务员上门推销的老模式,错过了数字营销转型的好时机。就像某国产头部品牌市场总监说的:“我们在教消费者品鉴波尔多风味时,不知不觉为进口酒做了嫁衣。”
不过,绝境中也有转机的曙光。宁夏有个酒庄把直播间搬到烧烤摊,“红酒吧配烤肉” 的新场景让单场直播销售额达百万;山东老字号推出 “红酒 + 咖啡” 的微醺特调,在高校周边掀起消费热潮;云南酒农转型 “葡萄园民宿 + DIY 酿酒” 的文旅融合模式,客单价提升了 300%。这些创新虽然还没改变行业的颓势,但为国产葡萄酒指出了破局方向:与其在传统赛道和进口酒硬拼,不如在细分场景创造新价值。
站在 2025 年回顾,这持续十年的行业雪崩,既是市场规律的体现,也是传统产业转型困境的反映。当国产葡萄酒产量只能满足上海三天的消费需求时,也许正是打破路径依赖、重构产业逻辑的好时候。毕竟在消费升级的浪潮里,没有永远的赢家,只有与时俱进的突围者。
更新时间:2025-07-0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