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编辑:雨
聊起建国后中国碰到过的坎,好多人能说出一大堆年份,但有一年的危机常被忽略,要是回头细想,1991年那阵真是险到骨子里。
1991年有两件大事,在世界现代史上都得记上一笔,年初的时候,海湾战争打起来了,美国收拾伊拉克那叫一个快,当时伊拉克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结果在美军的现代化打法面前,撑了四十多天就垮了。
这事让中国看得特别清楚,不管是打仗的思路还是手里的装备,跟美国比差得不是一星半点,到了年底,更大的事来了,苏联解体了,跟着好多社会主义国家都改了制度。
这对整个社会主义阵营来说,简直是天塌下来一样的冲击,苏联一没,中国成了最大的社会主义国家,立马就被欧美盯上了,他们让西方企业别给中国投资,之前谈好的技术合作项目说停就停,连咱们从欧洲买的工业设备,到了海关都被卡住不让进。
那时候中国的底子薄得很,想完全靠自己太难了,按世界银行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数据,1991年中国GDP才3833.7亿美元,而美国是6.17万亿美元,中国连人家的零头都不到,只占6.2%,放到全世界看,更是只占1.6%,在国际上根本没多少话语权。
更头疼的是,中国正处在从计划经济往市场经济转的关键时候,八十年代开始搞价格闯关,放开了商品流通,可那时候生产跟不上需求,结果大家都怕东西涨价买不到,疯狂抢购,物价涨得没边。
到1989年,居民消费价格指数都到18%了,这通胀程度已经很吓人了,老百姓过日子的成本越来越高,生活质量自然往下掉,加上转型的时候,社会治理的办法没跟上,那几年社会治安差得很,路上有车匪路霸,各个城市的火车站简直成了犯罪的窝点。
那时候不管是自己人心里犯嘀咕,还是外面的打压,比现在咱们面临的经济转型和关税冲突要严重得多。
后来到1992年党的十四大,把这些想法明确下来,确定了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这一下给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指了明路,算是迎来了历史性的大转折。
要搞经济,没钱可不行,那时候政府和企业都拿不出多少钱,中国想了三步办法,每一步都靠大家心往一处想。
第一步是发国债,跟老百姓借钱,1991年国家加大了国债发行力度,刚开始没人敢买,可没多久大家就明白过来,国家有难,咱老百姓也得搭把手。
很快银行门口就排起了长队,大爷大妈揣着存折就来买国债,这种家国情怀真是刻在咱们中国人骨子里的,到1994年,中国国债规模第一次突破了一千亿,就靠这份信任,国家很快筹到了钱,才能修京九铁路这样的基础设施,还能帮国企更新技术。
第二步是发动大家一起赚外汇,一个国家外汇储备少了,不光没法引进技术和设备,连自己货币的信用都会受影响。
1992年起,各地都放宽了个体户经营的限制,街上的个体户一下子多了起来,像雨后春笋似的,到2000年,外汇储备涨到了1656亿美元,2001年加入WTO之后,更是一路往上冲,最后到了三万多亿美元。
第三步是改革汇率,让外资能放心来,有了外汇储备,要是汇率不稳定,外资还是会担心在中国赚的钱贬值,所以1994年搞了汇率并轨,把汇率定在1美元兑8.7元人民币。
这一下解决了外资在汇率上的顾虑,再加上十四大明确了要搞市场经济,之前撤走的外资又回来了,纷纷在长三角和珠三角办厂。
既靠发展新兴产业吸引了外资和民间资本,把市场经济搞活了,又保证了跟老百姓生活密切相关的产业能自己说了算,像水电粮油这些关键领域,一直由国有经济把控。
这样一来,既没走苏联崩溃的老路,又为21世纪咱们国家的快速发展打下了制度基础,回头看1991年,那时候没人能想到,三十年之后中国会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中国的GDP占全球的18.8%,从当年只相当于美国的6.2%,涨到了接近美国的70%。
现在的中国,肯定还会遇到新的挑战,“今年是最困难的一年”这话,每年都有人说,但中国的发展历程就是这样,再难的关也能闯过去,往往越是危机的时候,越有改革的机会,每次闯过难关之后,中国都能站到更高的位置上。
更新时间:2025-10-0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