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月30日,由贵州省图书馆、贵州科技馆、贵阳市少年儿童图书馆和贵阳市图书馆等多家单位主办的第四届科技节在贵州省图书馆(北馆)举行。
本届科技节以“智联书海 科创未来”为主题,包含科普与教育研讨会、科普讲座、科普短视频培训,及AI绘画机器人、球幕电影、3D打印机、大篷车科普体验、编程游戏、干冰秀、无人机表演等30余项科技互动体验活动,吸引2.3万人次参与。
先体验,后阅读;先激发兴趣,再引导深读。活动现场,在人气火爆的球幕电影、3D打印机、编程游戏、干冰秀和无人机表演等项目中,一个个看似属于科技体验、科普娱乐,和传统意义上的“阅读”并无直接联系,但通过巧妙策划与主题设计,让“科技体验”成为参与者阅读的延伸、知识获取的新方式,最终成为激发阅读兴趣的入口。
在省图广场前,主办方还设置了大型立体书装置,精选《从杨振宁到屠呦呦》《党的科技功臣钱学森》等24本科技类电子书,让读者现场扫码即可阅读,实现读书与实践结合,同时也让外地游客感受“阅旅融合”的独特魅力。
把“看电影”变成“阅读的起点”;把“流动的科技体验”与“流动的阅读资源”结合;让逻辑思维训练与阅读并行,让感官刺激成为求知欲的起点……不少参与活动的读者表示,将阅读方式变成新潮体验,让科技体验活动成为阅读的“催化剂”,这是来到科技节现场最直观的感受。
据了解,贵州省图书馆北馆于2020年12月开馆,该馆不再局限于纸质书籍借阅,而是向数字化、智慧化发展。基于二楼科创空间,贵州省图书馆开展了一系列科普社教工作,并从2022年起每年举办科技节,参与人数从最初的100多名读者,增长至2万余人次,贵州省图书馆也被纳入省级科普教育基地、贵州中小学科学教育实践基地。
“科技节引导人们走进图书馆,用科技方式去阅读。”贵州省图书馆数字文化中心主任罗静表示,举办科技节是展示图书馆转型的窗口,让更多人利用科技的方式读书,查阅书籍,最终的目的是让更多人发现,图书馆不再只是藏书楼或自习室,更是一个集知识、科技、文化、社交于一体的现代学习与创新中心。
罗静表示,作为区域内的知识中心、文化地标和公共服务枢纽,接下来,贵州省图书馆将积极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等前沿科技手段,在服务方式、范围和质量等方面不断创新,进一步充分发挥“科普基地”的作用,为构建高质量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文旅深度融合、增强地方文化软实力提供坚实支撑。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文/赵相康
编辑/黄若佩
二审/姚曼
三审/黄蔚
更新时间:2025-09-0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