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时候看动画片,主角们分别时总会挥着手喊:“再见啦,下次还要一起玩!”那时候我笃定地以为,所有的告别都应该如此——要有不舍的表达,要有重逢的约定,要把所有情绪都摊开在阳光下,才算为一段关系画上圆满的句点。
所以后来,无论是小学毕业,还是同桌转学,我都会认认真真地写一封长长的信,把没说够的话、没能一起做的事一一写下,最后郑重地添上一句:“一定要记得联系,我们要好好说再见。”
那时的我从没想过,长大后的告别,从来都不按童年的“剧本”上演。
第一次体会无声的告别,是奶奶离开的那天。前一晚,我还坐在她床边,听她絮絮地叮嘱:“等你放假回来,奶奶给你做最爱吃的红烧肉。”我笑着点头应好,说一定陪她看完整部电视剧。我们谁都没提“再见”,甚至没察觉那会是最后一面。
第二天接到电话赶回家,屋里只剩下冰凉的空气和沉默的相框。我怔在原地,泪水无声滚落——原来真正的离别,有时连说“再见”的机会都不给。没有预演,没有叮嘱,像一阵不知来处的风掠过,有些人,就这样永远地留在了昨天。
再后来,是曾经最要好的朋友。我们挤在一张床上聊过整夜的天,分享过同一包零食和所有秘密,也曾认真约定:不管将来去了哪里,每年至少要见一次面。可毕业后她南下,我留在北方,从最初每天热络地分享生活,渐渐变成“有空再聊”“最近太忙了”。
直到某天,我点开那个熟悉的对话框,输入又删除,终究没能发出一句话。没有争吵,没有矛盾,只是不知不觉间,我们成了彼此通讯录里一个沉默的名字。原来有些关系的结束,也不需要说“再见”。它只是像一杯温水,在时间里慢慢凉透,再想起时,只剩唇边一声若有若无的叹息。
如今我终于渐渐懂得,曾经那样执着于“好好告别”,其实是害怕遗憾——怕那些没说出口的留恋、未曾表达的不舍,会成为心里解不开的结。可真正的告别,从来不是一句“再见”能够承载的。
它或许是奶奶没能煮成的红烧肉,是朋友始终没有赴约的那次见面,也可能是某天路过一起逛过的小店时,心头那一声轻轻的:“啊,原来我们已经走散了。”
没有盛大的仪式,没有刻骨的悲伤,只是悄无声息地,就把某段时光、某个人,轻轻留在了回不去的昨天。
后来,我不再执着于那句“再见”。遇到注定要分开的人,我会诚心说一句“照顾好自己”;面对必然落幕的关系,也能学会坦然目送。因为我终于明白:那些真正走进心里的人,就算没有说“再见”,也会一直被记得;而那些终究要离开的人,即便说了千百次“再见”,也挽留不住他们的脚步。
原来人生就是这样——有太多不期而遇的相逢,也有太多悄无声息的告别。不必执念于是否好好说了那声“再见”,只要曾经真心相处过,认真珍惜过,就已经是最好的纪念。
更新时间:2025-10-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