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CF 2025中国数字服务大会由中国计算机学会主办,CCF服务计算专业委员会、烟台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威海)联合承办,将于2025年8月19日-21日在山东烟台召开。本次大会的主题是“数智服务:重塑产业体系,赋能社会治理”。大会将设置院长论坛、学术论坛、教育论坛、工业论坛、创新竞赛等多种形式,旨在为与会代表提供一个科技交流、成果展示、共享合作的平台,共同促进服务计算理论、技术与应用的发展。
在智能交通与数字化转型的时代背景下,车路云一体化与车联网技术正重塑着交通运输与汽车产业的发展格局。随着5G、北斗导航、人工智能、大数据等前沿技术的深度融合,智能交通系统正从"单车智能"向"全域协同"跃迁,从传统的"经验决策"迈向基于时空智能的精准调度。然而,如何构建安全、高效、协同的车路云一体化生态系统,实现"人、车、路、云"的智能协同,破解智能驾驶规模化落地的技术瓶颈与数据安全挑战,是当前交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核心议题与重大机遇。
本论坛以"车路云一体化与车联网"为主题,汇聚产学研各界顶尖专家、技术领军人才与创新实践先锋,构建"学术引领→国家战略→技术实现→产业落地"的完整逻辑链条。我们将从学术前沿出发,深入探讨汽车具身智能技术在复杂场景泛化与人车协同共驾中的核心机理与理论突破;聚焦国家战略层面,剖析"5G+北斗"时空智能如何构筑车路云一体化的"数字神经中枢",服务于国家智能交通体系建设;在技术实现维度,重点展示路侧多模态大模型赋能超视距感知的创新成果,以及"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融合的关键技术路径;最终聚焦产业落地,探讨如何构建技术闭环与商业闭环的可持续发展模式。
同时,论坛将关注车路云一体化中的数据安全合规议题,探讨如何在保障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的前提下,构建可信的数据流通机制。通过分享高精地图数据合规治理的实践经验,以及开放生态平台建设的创新模式。最终本论坛期望推动车路云协同技术从理论研究、战略规划、技术攻关到产业化应用的全链条发展,为构建更加安全、高效、智能的未来出行体验贡献智慧与力量。
嘉宾信息
杜忠岩
杜忠岩,中国联通智能城市研究院产品研发部总监,正高级工程师。主要研究“5G+北斗”通信导航融合技术,牵头负责空天信息通导一体化创新产品研发及应用,主持打造香港机场机器人运营调度、青海国家能源低空无人巡检、国能黄骅港无人化装船等多个标杆。先后承担10余项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任务,主导编制10余项标准,荣获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最佳技术创新奖”、国家能源局5G应用优秀案例、交通部首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等40余个奖项。
报告题目:“5G+北斗”时空智能赋能车路云一体化
报告摘要:随着AI的迅速发展,时空智能时代的来临,一场重构智能交通底层逻辑的革命正加速到来。“5G高速度+北斗高精度” 的深度耦合,将构筑车路云一体化的 “数字神经中枢”,推动交通系统从 “单车智能” 跃向 “全域协同”,从 “经验决策” 迈向 “时空智能”。这不仅是技术的迭代,更是国家战略级的产业跃迁。未来,时空智能将重新定义人、车、路、云的时空关系,为自动驾驶、智慧城市、智慧物流注入 “中国芯” 动力,引领全球智能交通从概念走向规模落地。
黄晋
黄晋,博士,清华大学车辆与运载学院副教授、博导,国家优秀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现任清华大学车辆学院汽车工程研究所副所长、支部书记,绿色智能车辆与交通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助理,中国汽车工程学会青年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国家车规级芯片标准委员会专家成员,中国标准研究院数字汽车安全标准工作组秘书长;任国际期刊特刊主编3次、国际会议大会副主席1次,SAE ITS技术委员会委员,AAAI等7个国际会议程序委员。主要研究领域:智能汽车设计、汽车自动驾驶。获批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青年基金、面上项目、联合基金重点项目、优青等;发表SCI论文60余篇,中文著作3部、英文著作1部,获批授权发明专利40余项,软著10余项。
报告题目:汽车具身智能技术研究探索
报告摘要:汽车具身智能技术作为人工智能与物理系统深度融合的新范式,正推动自动驾驶向更高阶进化。其核心在于构建具备持续学习能力的系统,通过动态优化算法攻克复杂场景泛化难题;依托高带宽线控底盘智能化控制实现决策指令的精准、协同执行;并借助人车交互学习机制理解驾驶员意图,实现多模态协同共驾。这一技术体系不仅显著提升行车安全性、舒适性与系统适应性,更将重塑汽车作为“智能移动空间”的功能边界,为高阶自动驾驶落地提供核心支撑,赋能智慧交通变革。本报告将介绍汽车具身智能技术的关键机理、技术挑战与团队研究探索。
郭振华
郭振华,男,博士,毕业于香港理工大学。先后在清华大学、阿里云、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等单位工作和访问,现为天翼交通科技有限公司车路协同首席科学家,清华大学/北理工/东南大学等企业导师,正高级工程师。获得广东省人才优粤卡(A卡)、深圳市海外高层次人才、深圳市领军人才等人才称号。主要研究领域为人工智能,计算机视觉,模式识别等领域。近年来在相关领域(IEEE Transactions on Pattern Analysis and Machine Intelligence,IEEE Transactions on Image Processing, IEEE Transactions on Neural Networks and Learning Systems,IEEE Transactions on Information Forensics & Security,IEEE Transactions on Instrumentation and Measurement,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Computer Vision等)JCR1区期刊和相关领域国际顶级会议(ICCV,ECCV,CVPR,ICLR等)发表论文100余篇,引用近万次。担任The Visual Computer、Electronics等期刊副主编。授权发明专利27项,其中2项美国专利。主持和参与包含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63等科研项目10余项,科研经费近千万。曾担任多个国内和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和组委会成员。获得国家技术发明奖、中国汽车工程学会科技进步奖、教育部自然科学奖、深圳市青年科技奖、爱思唯尔中国高被引学者、全球前2%顶尖科学家(World's Top 2% Scientists)、中国电子学会科学技术奖、吴文俊人工智能科技进步奖、广东省科学技术奖等十余项奖励。
报告题目:路侧多模态大模型赋能车路云一体化
报告摘要:随着行业共识从单车智能向车云协同转变,车路协同被视为自动驾驶发展的重要方向。车路协同引入路侧更广阔的视野范围,可实现超视距感知,超越人类驾驶能力上限。然而,目前车路协同在实际应用中仍面临诸多挑战,如数据质量不佳、网络稳定性不足、渗透率不高等问题,制约了行业的规模化发展。从企业自身及技术角度看,车路协同发展需构建技术闭环与商业闭环。技术层面聚焦“车-路-云-网-图”五大要素融合,商业层面则需通过运营服务实现价值转化。将重点分享天翼交通在路侧感知领域的若干创新成果。
曹晶峥
曹晶峥,四维图新数据合规业务高级解决方案经理,长期从事地理信息、智慧交通领域的产品技术研发和市场推广工作,致力于车路云一体化与车联网数据安全合规发展,曾获公安部科学技术一等奖,中国智能交通协会科学技术二等奖。
报告题目:《数据驱动·生态共建:车路云一体化中的数据合规引擎与协同创新》
——四维图新智能云服务中心赋能智能交通生态实践
报告摘要:在数智服务重塑产业体系的新时代,车路云一体化不仅是技术融合的突破,更是生态协同的创新实践。四维图新智能云服务中心基于“高精地图数据安全合规底座”与“全域车路云协同能力”,为智能交通车路云体系化赋能。主要包含二大核心议题:(1)数据合规:智能交通的信任基石。解析高精地图数据采集、处理与应用的全生命周期合规框架,分享符合国家法规(如《数据安全法》《测绘法》)的“云-边-端”时空数据安全合规治理体系,破解车路云协同中的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合规等难题。 (2)生态共建:车路云一体化的协同引擎,分享四维图新智能云平台如何打通“车-路-云-图”四维交互链路,并通过“开放API与标准化接口”,连接车企、交管部门、云服务商与开发者,构建可扩展的智能交通服务生态。
论坛日程
产业可信数据空间及工业智能服务 论坛时间: 2025年8月21日 论坛主持人: 贺祥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王恺博士,哈尔滨工业大学 | ||
时间 | 内容 | 主持人/主讲人 |
14:00-14:15 | 论坛引导发言及介绍 | 贺祥 |
14:15-15:00 | “5G+北斗”时空智能赋能车路云一体化 | 杜忠岩 |
15:00-15:45 | 汽车具身智能技术研究探索 | 黄晋 |
15:45-15:55 | 茶歇 | |
15:55-16:40 | 路侧多模态大模型赋能车路云一体化 | 郭振华 |
16:40-17:25 | 《数据驱动·生态共建:车路云一体化中的数据合规引擎与协同创新》 ——四维图新智能云服务中心赋能智能交通生态实践 | 曹晶峥 |
更新时间:2025-08-0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