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道理,年轻时听不进去;
许多智慧,只有在人世纷扰中才悄然落地。
人到中年,才渐渐明白:
真正能扛事的人,从不声张;
真正有大智慧的人,从不逞强。
他们不在嘴上争输赢,也不在人前露锋芒,走路带风的是浮躁,沉稳如山的,才是力量。
那天在赣州老城的茶馆,王哥捧着热茶叹息:“前些年我太刚了,嘴快、火爆,项目是拿下了几个,但得罪的人也不少。现在才懂,那些沉得住气、不显山不露水的人,才最可敬。”
这番话让我想起熊召政笔下的《张居正》,也想起自己这些年的一些转变。
《张居正》中,有一幕描写乾清宫内,高拱因不满瓷器设计,当场发作,怒斥宫人,嗓门大得满殿皆惊。他又在议事时处处抢话头,哪怕张居正温声提醒,他也要争个是非高下。
但张居正却从不与之争锋。面对咄咄逼人的质疑,他只是淡淡一笑:“天命在民,非口舌可争。”
他不争,不是不懂;他不言,不是不明。
我也曾在年轻气盛时犯过错——
初做项目,遇到质疑就急着反驳,怕人看轻,越说越激动。争论赢了,却发现人心疏远了、局面僵了。
后来渐渐明白:
真正的智慧,是在可以发火的时候依旧选择平和。
真正的气魄,是在可以争辩时依旧选择沉默。
你赢了嘴,却输了局,那才是真正的失算。
高拱口才出众,才能极高,却习惯咄咄逼人。
有一次,冯保奉旨传话,他当众冷言嘲讽:“一个内侍也配议政?”冯保虽忍下了面子,心里却暗暗记仇。后来朝局风向一转,高拱彻底失势,冯保冷眼旁观,毫不周旋。
而张居正则不同。
无论对皇帝、对太监、对敌对势力,他都留有余地,说话留三分,处事让一步。
他懂得:
给别人台阶,不是软弱;
是给自己留退路,是为未来攒资源。
我曾组织一场本地文创集市,有位摊主临时失约。本想在群里“拉黑通报”,搭档却低声提醒:“别堵死别人,也别堵死自己。”
果然,两个月后,那人又回来求合作,还带来几个高人气摊位,反倒成了后续活动的助力。
体面,是人与人之间最柔软、却最坚固的桥梁。
你留过的面子,迟早都会以另一种形式归还于你。
熊召政为写《张居正》,查资料六年、动笔四年,不赶时髦、不逐热点。别人出版三本,他才磨出一本。
但这一磨,就是厚重的力量。他说:“我要写一位能推动民族进步的人,不可浮皮潦草。”
沉下心写字的十年,换来了茅盾文学奖,也换来无数读者的深夜共鸣。
这一点,我感同身受。
我曾在公众号上追求“10万+”,写了不少网红打卡地、热点话题,看着数据涨了,灵魂却空了。
直到某一天,我走进赣州老街,听摊主讲他年轻时如何靠一车炒米糖养家糊口;再后来,我去城南旧巷采访百岁老人,看她如何把日子过得像诗。
我开始写“赣州人间烟火”,慢慢地,有读者留言说:“你的字让我想起我爸年轻时的模样。”
那一刻,我知道,我终于“写到了人心”。
慢,是为了走得更远;
扎根,是为了站得更稳。
真正的智慧,从不是张牙舞爪,而是云淡风轻。
沉稳的人,不争、不抢、不语锋芒。
但他们一出手,便知有没有。
看似平静的背后,是清醒的选择;
看似“脾气好”,其实是认清后依然温柔的坚持。
愿你也能成为这样的人:
不争口舌之快,却能掌控局势;
不夺一时之功,却能深植人心;
不赶热潮之浪,却能在岁月中开花结果。
如清风过林,不语自香。
你好,我是吴钩。
喜欢以文字打捞日常中的智慧与温柔,
愿与你共读沉静、共悟人情、共行慢路。
如果你喜欢这篇文章,欢迎【点赞】【分享】【关注】
让我们一起,把浮躁的日子,过得沉稳些。
更新时间:2025-10-0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