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诗诗6岁儿子步步被嘲‘魔丸’,打架扯开躺地撒泼,用腿绊妈妈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击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 月亮

编辑| 王红

初审|文瑞

前言

刘诗诗带着6岁的儿子步步去商场和朋友聚餐,本来是件再平常不过的事情。

谁知道在地下停车场,步步跟另一个小男孩起了冲突,两个孩子扭打在一起。

大人刚把他们拉开,步步就直接躺在地上开始撒泼,那架势像极了《哪吒》里的魔丸,甚至还差点用腿绊倒自己的妈妈。


视频一出来,网友们炸了锅,各种评论铺天盖地。

这个曾经在《步步惊心》里温婉动人的若曦,现在面对儿子的"熊孩子"行为,到底经历了什么?


地库突发状况,母子俩成焦点

2025年11月5日晚上,刘诗诗带着步步和几个朋友在商场吃完饭,一行人说说笑笑往地下停车场走。

步步和同行的另一个小男孩走在前面,两个孩子不知道因为什么事情突然就动起手来。


视频里能看到,两个小家伙扭打成一团,旁边的大人赶紧上前把他们分开。

被拉开之后,步步的反应让所有人都没想到。

这孩子二话不说直接躺在了地上,开始撒泼耍赖。

刘诗诗穿着一身休闲装,蹲下身子想把儿子拉起来,态度看起来挺温和的。


步步不干,在地上扭来扭去,腿还不停地乱踢。

最惊险的一幕是,他的腿差点绊到刘诗诗,要不是旁边的朋友眼疾手快扶了一把,刘诗诗可能就要摔跤了。

整个过程刘诗诗一直保持着耐心,没有大声呵斥,也没有当众发脾气。

她就那么蹲在地上,试图跟儿子沟通。


周围的朋友也在帮忙劝说,场面一度有些尴尬。

地下停车场的灯光昏暗,但还是有路人拍下了这一幕。

视频传到网上后,步步立马被网友们起了个外号叫"魔丸",说他这性格跟动画片里那个天不怕地不怕的小哪吒一模一样。


台北长大的小少爷,上海水土不服

步步的成长经历其实挺特殊的。


2019年刘诗诗生下他的时候,吴奇隆已经49岁了,老来得子自然是宠上了天。

孩子出生后的头几年,主要是吴奇隆和他母亲在带。

吴奇隆的事业重心在台北,一家三口就长期住在那边。

台北的这几年,步步基本上是在爷爷奶奶的溺爱中长大的。


老人带孩子嘛,你懂的,什么都依着他,要什么给什么。

想吃零食给零食,想玩玩具买玩具,想怎么闹就怎么闹。

这种教育方式下长大的孩子,性格自然就比较任性。

到了2025年,吴奇隆母亲接受采访的时候透露,一家三口已经搬回上海定居了,步步也开始在上海上学。


从台北到上海,环境的变化对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不算小。

新的学校,新的同学,新的生活节奏,步步需要适应的东西太多了。

刘诗诗开始意识到儿子的教育问题,决定亲自带娃。

她推掉了不少工作,包括一些国际品牌活动,就是想多陪陪儿子,纠正他的行为习惯。


可是积习难改,一个在溺爱中长大了五六年的孩子,想要在短时间内改变性格,谈何容易。


熊孩子日常,公共场合频出状况

步步的"熊孩子"行为可不是第一次被曝光了。

2024年4月,有人在公园拍到步步抢别的小朋友的滑板车。


视频里,步步看中了另一个孩子的滑板车,直接就上手去抢。

那个小朋友不愿意给,步步就开始耍赖,又哭又闹的。

刘诗诗当时也在场,花了好长时间才把儿子劝走。

到了2025年6月,又有网友爆料在商场看到步步。


这次更过分,步步在玩具区把货架上的玩具一个个扒拉到地上。

那些玩具包装盒散落一地,工作人员过来制止,步步根本不听。

刘诗诗赶过来之后,先是跟工作人员道歉,再蹲下来跟儿子说话。

那个场景被路人拍下来,评论区全是在讨论孩子教育问题的。


这些事情加起来,步步的"熊孩子"人设算是彻底立住了。

网友们开始扒刘诗诗的育儿方式,各种分析层出不穷。

有人说是隔代教育的问题,有人说是父亲陪伴太少,还有人说刘诗诗太温柔了,该严厉的时候不够严厉。

每次出现这种新闻,刘诗诗的工作室都不回应。


她自己也从来不在社交平台上发儿子的照片或者动态。

作为妈妈,她想保护孩子的隐私,可是步步在公共场合的表现实在太引人注目,想低调都难。


爸爸忙事业,妈妈扛大旗

吴奇隆这两年的工作重心明显不在家庭上。

2025年10月,他为了录制综艺节目,一个月内飞了3个国家。


行程排得满满当当,基本上见不到人影。

对比他刚当爸爸那会儿的状态,真是天差地别。

当年步步刚出生的时候,吴奇隆推掉了不少工作,专心在家带娃。

他在采访中说过,第一次当爸爸特别激动,想把最好的都给儿子。


那段时间他经常在社交平台上分享育儿心得,还晒过给儿子冲奶粉、换尿布的照片。

现在情况完全反过来了。

吴奇隆的事业开始回暖,综艺、商演、代言一个接一个。

他抓住机会拼事业,在外面跑来跑去,陪伴儿子的时间越来越少。


这种变化对步步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

一个6岁的男孩,正是需要父亲陪伴和引导的年纪,爸爸却总是不在身边。

刘诗诗就成了主要带娃的那个人。

她的工作量明显减少了,2024年一整年只拍了一部戏。


圈内人都知道,刘诗诗的片酬不低,档期也一直很抢手。

能这么大幅度地减少工作,就是为了有更多时间陪儿子。

娱乐圈里也有其他女明星是全职带娃的。

唐嫣生了孩子之后,三年才拍一部戏,其他时间都用来陪伴家庭。


她的选择得到了不少人的认可,说这才是负责任的妈妈。

刘诗诗现在走的也是这条路,只是步步的表现让她压力山大。


事业受挫,屋漏偏逢连夜雨

刘诗诗在努力平衡家庭和事业,但事情往往不会那么顺利。

2025年11月1日,网上曝出一段录音,内容是经纪人秦雯把原本属于刘诗诗的台词转给了倪妮。

这件事在圈内引起了不小的波澜。


具体情况是这样的,某个项目原本是刘诗诗接的,剧本都看过了,台词也背了。

结果经纪人突然通知她,角色改给倪妮了。

录音里能听到秦雯的声音,说是投资方那边有新的要求,没办法只能换人。

刘诗诗当时的反应没有被录进去,但圈内人都知道这种事对艺人打击有多大。


这不是个例。

刘诗诗这两年的资源确实在走下坡路。

她减少工作量专心带娃,经纪公司那边就开始把好项目给别的艺人。

娱乐圈就是这样现实,你退一步,别人就进两步。

等你想回来的时候,发现位置已经被占了。


对比杨幂和赵丽颖,她们离婚后都把孩子交给了前夫带,自己继续全力拼事业。

这种选择在当时也引发过争议,但从事业发展的角度看,她们确实保住了自己的资源和地位。

刘诗诗选择了另一条路,代价就是事业上的牺牲。

台词被转这件事曝光后,网友们对刘诗诗更多了一些同情。


大家觉得她为了孩子放弃了太多,结果儿子还这么不争气,工作上又遇到挫折,实在是太难了。

有人在评论区说,女人当妈之后真的很不容易,想要家庭事业两全其美太难了。


6岁小孩的行为密码

步步今年才6岁,正是性格形成的关键期。

他的这些行为表现,其实都能找到根源。


从小在台北被爷爷奶奶宠着长大,想要什么就有什么,没有受过什么挫折。

这种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孩子,自我意识特别强,不太会考虑别人的感受。

在公园抢滑板车,在商场扒拉玩具,在地库打架后撒泼,这些行为背后都是一个逻辑:我想要的必须得到,我不高兴了就要发泄。


步步没有学会如何正确表达自己的情绪,也不知道什么叫做等待和分享。

6岁的孩子其实已经有相当的认知能力了。

他们知道对错,知道规则,只是不愿意遵守。

步步在幼儿园肯定也接受过行为规范的教育,老师肯定也讲过要排队、要分享、不能打人这些道理。


但家里的教育方式跟学校不一样,孩子就容易混乱。

刘诗诗现在面临的挑战是,如何在保护孩子自尊心的情况下,让他明白什么是界限。

她每次处理步步的问题都很温和,不当众发火,不大声训斥。

这种方式看起来很尊重孩子,但对步步这种性格的小孩来说,可能不够有震慑力。


网上有很多育儿专家在分析这个案例。

有人说刘诗诗应该更严厉一些,让孩子知道什么叫做后果。

有人说问题的根源在早期教育,现在纠正已经晚了。

还有人说父亲的角色缺失是大问题,男孩子需要父亲立规矩。


每个家庭的情况不一样,外人很难真正理解刘诗诗的难处。

她在镜头外可能已经尝试过很多方法,只是效果不明显。

孩子的性格改变是个漫长的过程,不可能一朝一夕就见效。


明星育儿的真实面

刘诗诗和步步的事情让大家看到,明星家庭也有普通人的烦恼。


以前大家总觉得明星有钱有资源,养孩子肯定特别容易。

现在发现,钱和资源解决不了所有问题,孩子的教育问题谁都得面对。

明星的孩子其实压力更大。

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可能被拍下来传到网上,任何小问题都会被放大。


步步打个架撒个泼,换成普通小孩可能就是家长群里说说的事,但他是明星的孩子,就变成了全网热议的话题。

刘诗诗想保护儿子的隐私,但她自己是公众人物,带着孩子出门就会被认出来。

她不能像普通妈妈那样,在孩子犯错的时候想怎么教育就怎么教育。


周围那么多眼睛看着,手机随时可能在拍摄,她得顾及自己的形象,也得顾及孩子的感受。

娱乐圈里教子有方的明星也不少。

孙俪的两个孩子就很少传出负面新闻,她在采访中分享过自己的育儿经验,强调规矩和陪伴。

黄磊的女儿黄多多从小就表现得特别懂事,黄磊说他的教育理念是尊重孩子但有原则。


刘诗诗可能也看过这些育儿经验,也想学习别人的方法。

但每个孩子的性格不同,适合别人的方法不一定适合步步。

她现在需要的是时间,需要耐心,需要在实践中慢慢摸索出适合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

步步的成长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现在他才6岁,性格还没有完全定型,还有改变的可能。

刘诗诗愿意放下事业陪伴孩子,这本身就说明她对家庭的重视。

虽然目前看起来效果不太明显,但谁也不能否认她的努力。

网友们对这件事的态度也在变化。


刚开始大家都在批评步步是熊孩子,批评刘诗诗教育不当。

后来有人开始反思,说不应该对一个6岁的孩子要求太高,也不应该对一个正在努力改变的妈妈过于苛责。

孩子的成长需要时间,教育的效果不是立竿见影的。

结语

刘诗诗这个案例其实给很多家长提了个醒。


孩子的教育真不是有钱就能解决的问题,关键还得看方法和陪伴质量。

步步现在的表现确实让人头疼,但刘诗诗愿意亲自带娃纠正问题,这个态度就值得肯定。

育儿这条路没有标准答案,每个家庭都在摸索,都在试错。


希望步步能在妈妈的引导下慢慢改变,也希望刘诗诗能找到平衡家庭和事业的方法。

信息来源:

新浪娱乐报道(2025年11月)

搜狐娱乐频道娱乐观察栏目

网易娱乐明星动态追踪

腾讯娱乐独家报道

凤凰网娱乐人物专访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娱乐   儿子   妈妈   孩子   事业   家庭   台北   性格   时间   玩具   网友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