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个“超大城市”已明确,南京、郑州、西安、昆明,都不满足要求

中国国土面积很大,有660多个城市,城市化程度一直在提高,国家统计局按照一定的标准把城市划分成不同的级别,其中常住人口超过1000万就是超大城市的标准之一,现在全国符合这个标准的城市共有10个,它们是上海,北京,深圳,重庆,广州,成都,天津,武汉,东莞和杭州,这些城市在人口数量上有着明显的特点,而且在经济,文化和交通等方面也都有着重要的位置。


“超大城市”这一概念的界定并不是单纯依靠城市整体常住人口数量来判断的,而是更加倾向于城区常住人口的统计标准,用这个标准来划分之后,有些整体人口数量较多的城市并没有被划分到“超大城市”当中,西安最新的统计数据显示常住人口为1299.59万人,但是城区人口还没有达到1000万,所以没有被定义为“超大城市”,这体现出城市内部人口聚集程度在分类标准中发挥着重要影响。

西安是陕西省省会,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经济、文化、交通中心,同时也是一个历史文化名城,是中国四大古都之一,相比于东部沿海的一些城市,西安城区扩张较为缓慢,城市建设密度也达不到一线城市的水平,所以城区常住人口的增加并没有伴随着整个城市人口的增加。


另一个有代表性的就是昆明,云南的省会,西南地区的重要战略门户,地理位置优越,昆明土地面积达到2万多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60万,但其城区人口距离“超大城市”标准还差得很远,昆明城市形态以山地、高原为主,自然地貌对其城区发展形成制约,而且昆明边疆区位导致人口集聚能力有限。

郑州作为河南省省会,是中部地区重要的交通枢纽,也是中原城市群核心,常住人口超过1282万,略低于西安城区人口量,但因为有发达的高铁、航空、高速公路等交通网络,城市经济水平高,城区发展在很多未达标的城市里都有很明显的前移趋势,很多大型新城区相继发展,人口吸纳能力增强,目前城区人口没有突破1000万,但是从城市规划和发展趋势来看,未来有很大的可能成为“超大城市”。

南京作为江苏省会,同属关注却达不到超大城市标准的实例,南京常住人口为949.11万人,略少于超大城市的门槛,在教育,科研,文化等知识密集型资源的聚集与输出上,南京有着明显的资源与实力‚众多高校与科研机构的汇集使得科教资源丰富,城区人口虽未达标,但经济与文化密度大幅增长,城市功能完整且层次高,言之,南京在城市功能的完整表达中体现了知识密集型城市在非超大城市中的全能型角色。


再看“超大城市”中的上海,上海城区常住人口远超标准,经济总量在全国占据领先地位,2023年上海GDP约为4.72万亿元,位居全国第一,外资吸引力强,国际化程度高,是中国最具全球影响力的城市之一,深圳依靠科技创新,凭借众多高新技术企业成为新兴经济的代表,北京作为首都,政治资源丰富,具有优质的公共服务体系和强大的教育医疗资源,广州和成都分别是南部和西部的重要中心城市,聚集能力强,产业体系完整,吸引大量人口流入。

东莞作为唯一的非省会“超大城市”,其上榜更多的是制造业基础和城市群的集聚效应,东莞是珠三角城市群的重要节点,东莞一直靠外向型经济快速发展,跟深圳、广州联系紧密,城区人口快速增加,这说明“超大城市”不是靠行政级别,而是靠产业基础和人口吸引力。

超大城市对国家整体经济的带动作用是相当明显的‚这种城市往往集中了更多资本、人才和创新资源‚是国家推动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支点‚高人口密度和城市运行压力也使这类城市在城市管理、资源分配、环境治理等方面面临更多挑战。


城市常住人口的统计方式也会影响城市划分的结果,有些城市在统计城区人口的时候,并没有包含郊区、新区或者还未完全纳入行政区域的新发展区域,这样就会把实际的人口数量低估一些,这种情况在一些发展速度比较快的新一线城市当中比较常见,统计方法里哪怕一些细节上的改变都会直接影响到城市划分的结果。

尽管西安、 南京、郑州、昆明等城市没有被列为“超大城市”,但是这些城市在其所在区域有着重要的地位,西安在西北地区具有引领作用,南京在长三角地区有着科技和文化的优势,郑州在中部地区是交通和经济的枢纽,昆明在西南边疆是桥头堡,所以在全国的城市体系中占据着重要的一席之地。

以西安为例,西安的科研机构和高校众多,国家级实验室多,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等产业的研发基地,近年来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西安的高新技术产业发展迅速,成为西部科技中心,而郑州由于地理位置的优势,成为全国重要的铁路、公路、航空交通枢纽,国家“米”字形高铁网中心节点就是郑州。


未来城市发展的趋势表明,人口会朝着核心城市群靠拢,超大城市可能会越来越多,但并不是所有城市都要变成超大城市,有些区域性中心城市的特有性发展路径,特别是像昆明这种南亚、东南亚区域合作门户城市,要按照自身的特性,继续发挥其在区域协作发展中的作用,而南京则要保持教育科研资源的国际影响力。

人口不是衡量城市发展好坏的唯一指标,城市的各项功能是否完备、公共服务是否均衡、经济是否可持续发展等也是重要的指标,南京在环境治理、交通建设、历史文化保护等方面做得很好,这些方面并不比任何“超大城市”差。

可以预见,随着城镇化率的提高,城市群和都市圈的快速形成,未来可能会出现更多的“超大城市”,在这个过程中,人口与资源的匹配、城市治理能力的提高、高质量发展等课题,将是各大城市共同面临的问题和要求。


中国现有的“超大城市”主要集中在经济发达、人口聚集能力强的地区,一些虽不符合标准但具有很大影响力的未达标城市,在区域中仍具有重要的地位,未来城市竞争也不再是人口数量的竞争,而是综合实力和治理水平的竞争,对于未达标的超大城市来说,加强核心城区建设,提高人口吸纳能力和公共服务水平是成为“超大城市”的一条重要路径,同时要因地制宜,找到适合自己的发展之路,保持城市的特色和可持续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8-08

标签:财经   昆明   郑州   西安   南京   城市   人口   城区   常住人口   标准   经济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