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通知中国,荷方可以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是有一个前提条件

本文内容均引用权威资料结合个人观点进行撰写,文末已标注文献来源,请知悉。

荷兰方面传来新的消息,他们打算撤销那条非常有争议的部长令,不再强制接管中资企业安世半导体。

但是条件是,中国必须首先恢复关键芯片的出口,而且要使中荷两国安世公司的财务问题得到彻底解决。

图 | 荷兰政府

这也就意味着荷兰终于意识到自己把事情闹大了。因为安世半导体并不是一家普通的公司,它拥有全球汽车电子行业关键芯片的生产线。

一旦停止供应,整个欧洲的汽车工业都将陷入瘫痪。彭博社援引知情人士表示,如果芯片供应恢复顺利的话,荷兰政府最早下下周就会撤销部长令。

此消息一出,资本市场马上做出回应。安世母公司的闻泰科技在上海证券交易所的股价尾盘上涨了近10%,德国大众汽车集团在法兰克福的股价也上涨了1.3%。欧洲汽车板块全面走强,投资者押注芯片危机终于迎来了转机。

图 | 德国下萨克森州,大众汽车标志

荷兰政府于9月底突然启用自1952年以后从未使用过的《物资供应法》,强行接管安世半导体的重要决策权。按照部长令的规定,在未来的一年里荷方可以阻止或者更改公司的重要决定,比如人事任命和业务搬迁。

英国《金融时报》称闻泰科技对此表示强烈反对,认为这是完全超出正常监管范围的“粗暴的外部接管”。

安世被夺权之后,荷兰、德国、英国的员工岗位都处于危险之中,多条生产线被迫停工,部分高管选择离职。欧洲汽车工业的供应链也被波及到了。

其实荷兰此举不是孤立的,就在它“出手”的时候,美国商务部工业与安全局修改了出口管制条款,把所谓的“穿透性规则”扩大到实体清单企业控股50%以上的子公司。

图 | 美国商务部长卢特尼克

安世正正好符合这个标准,因此也被牵连进去。外界认为荷兰政府随后几天所采取的行动是“紧随美国的节奏”。

但是形势到了10月底发生了改变,中美两国在吉隆坡举行的经贸会谈上达成了共识,美国方面暂停执行“穿透规则”一年,中国方面也同步暂停实施出口管制措施一年。此次谈判使荷兰陷入尴尬境地,美国都已经让步了,而荷兰还在坚持。

德国《商报》评论说,荷兰此时处于“左右为难”的境地,一方面要保持对美国的政治依附,另一方面又要承受欧洲工业界的压力,因为汽车厂家已经不能忍受再这样下去了。

图 | 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毛宁

中国的反应非常迅速,11月1日,商务部表示,对于符合条件的出口申请将予以豁免,从而帮助全球汽车制造产业恢复供需平衡。

德国零部件巨头采埃孚以及从大陆集团分拆出来的欧摩威等公司,第一时间向中国商务部提交了豁免申请。

与此同时,中国商务部发言人何亚东于11月6日在记者会上作出最直接的回应。他直接批评荷方,说荷方干涉安世半导体内部事务,造成全球半导体生产和供应链的混乱。

何亚东表示,荷方无视中方多次提出的合理要求,既没有采取建设性的态度,也没有承担起应有的责任。

图 | 中国商务部新闻发言人何亚东

他的言论在欧洲引起了强烈的反响。在过去的几周里,欧洲的汽车制造商几乎到了停产的边缘。安世生产的不是最先进的芯片,但是这些“传统工艺”的芯片却是汽车电子系统的基石。一旦断供,雷诺、标致、菲亚特、大众等品牌就无法保证生产线的正常运转了。

《卫报》援引业内人士的话说,一些工厂的芯片库存只能维持三天到五天。安世一旦停产,欧洲汽车工业的损失就以“天”来计算了。

这也使得欧盟内部的矛盾暴露出来,多家欧洲研究机构认为,安世事件暴露出欧盟在应对中美科技竞争方面存在的不足。

有人把这次危机叫做“欧盟科技主权的试金石”。布鲁塞尔的智库分析认为,欧盟既要防止中国资本扩张,又要依靠中国制造业,两难的局面就是欧盟产业战略最大的困境。

图 |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

在内外压力的双重作用下,荷兰经济事务大臣卡雷曼斯终于在11月6日傍晚发表声明,称荷兰同中国之间的交流具有建设性,双方已经取得了初步成果。荷兰认为,中国的芯片会在未来几天内重新供应给安世的客户。

这番表态被外界认为是荷方“松口”,但是荷兰政府仍然坚持要求中方先恢复出口,才会撤回部长令,这就是所讲的“前提条件”。

也就是说,荷兰既想得到芯片,又不愿意承认自己错了,它用条件式让步的方式来既保全自己又缓解产业的压力。但是就北京而言,这样的提议是不公平的。

中国方面的态度很明确,出口豁免可以商讨,但是企业管理权不能干涉。商务部已经多次表示,维护全球供应链的稳定是中方的责任,但是前提是合作要以互相尊重为前提。

图 | 闻泰科技

安世事件不单单是企业之间的纠纷,更是产业主权、政策合法性以及国际秩序的一次较量。荷兰发出的信号表明它在现实和理想上都处于进退两难的状态。它知道,再强硬下去,受伤害的不仅仅是中国企业,还有整个欧洲的制造业。

现在全世界都在等待一个结果,中国会不会答应荷兰的条件?荷兰是否真有放弃控制权的意愿?芯片是否能在未来几天重新回到欧洲的生产线?每一个问题的答案,都决定着一个产业的兴衰。

谁先把供给恢复过来,谁就能掌握主动权,而安世半导体就处于这场产业和政治交织的风暴之中。

参考资料:

1.《强盗逻辑?美媒:荷兰考虑放弃夺取安世控制权,但前提是恢复芯片供应》2025-11-07 22:06
| 来源:观察者网

2.《事关安世半导体!商务部最新发声谈及出口豁免》2025-11-01 11:35 | 来源:看看新闻

3.《商务部回应安世半导体相关问题:荷方应承担全部责任》2025-11-06 18:09 | 来源:上观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11

标签:科技   荷兰   控制权   中国   通知   方可   欧洲   芯片   半导体   商务部   德国   美国   欧盟   产业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