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达30天的“三伏”落幕,中医教你如何预防秋季“空调病”

今年“三伏”已经落幕,但是炎热的天气让人们来离不开空调。空调成为现代人不可或缺的“续命神器”。然而,当鼻塞头痛、关节酸痛、乏力恶心悄然来袭时,你可能已被“空调病”缠上。

中医将这类现象称为“阴暑”或“寒包火”,源于夏季人体毛孔开放、汗出过多时,空调的风寒之邪乘虚而入,与体内暑湿交织,阻滞气血运行,引发多种不适。

一、空调病的典型表现:寒热交错的健康警报

1、风寒入侵

发热、怕冷不舒服、疲乏无力、头晕、头痛,还可引起咳嗽、打喷嚏、流涕等类似感冒的症状,严重者可引起肺炎、口眼歪斜、皮肤过敏等;

2、脾胃寒湿

厌食、腹痛、腹泻、恶心呕吐等;

3、关节受寒

肌肉关节受凉,导致腰、背、关节疼,关节僵硬,曲伸不利,肌肉酸痛等;

4、女性着凉

可能引起月经不调、痛经等;

5、阳气受损

怕风怕凉,受凉腹泻,手脚凉,膝盖冷痛,易过敏,免疫力下降,易感冒等。

二、科学使用空调:筑起防病第一道防线

01温度与温差控制

空调温度≥26℃,室内外温差控制在5-8℃内,避免血管剧烈收缩 ;

高温户外进入前,先在阴凉处过渡5分钟,给身体适应时间 。

02风向与通风管理

冷风朝上吹,利用冷空气下沉自然循环,避免直吹头、颈、腹 ;

每2-3小时开窗通风15分钟,防止病菌积聚 。

03清洁与环境优化

每月清洗滤网,减少尘螨霉菌引发呼吸道疾病 ;

室内挂苍术+艾叶香囊(各5g),化湿辟秽防鼻炎 。


三、中医防护妙招:内外兼顾抵御寒邪

重点部位保暖

穿戴或覆盖“三要害”:

后颈(风池穴、大椎穴所在——寒邪入口)

腹部(神阙穴周围,脾胃中枢)

膝踝关节(尤其老年人)

建议:穿长袖盖薄毯,或贴身穿丝绸背心护住大椎穴。

动态升阳法

每小时起身5分钟活动颈椎:双手叉腰做“米字操”,或伸展四肢;傍晚打太极、八段锦,微微汗出助排寒湿 。

食疗驱内寒

“晨起姜枣茶”:生姜3片+红枣3枚(去核)泡水,温中散寒 。

少食冰饮瓜果,多喝红豆薏米粥利湿,脾胃弱者可吃醋拌番茄助消化 。

穴位激发自愈力

搓耳法(针对手脚冰凉):双手搓热揉耳3分钟,通经络促循环 ;

按揉风池穴:拇指按压颈后凹陷处,酸胀感为宜,缓解头痛 ;

艾灸涌泉穴:引火下行,调节“上热下寒” 。

一日防空调病口诀:

中医科特色治疗

督灸——冬病夏治,通过艾灸刺激人体背部督脉及周围穴位,借助艾绒热力与药效,达到温经通络,驱寒散邪、扶阳固本的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3

标签:养生   秋季   中医   空调   关节   脾胃   艾灸   风池   头痛   风寒   穴位   温差   酸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