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知道大家发现没有,像钟薛高、哈根达斯、茅台冰淇淋这样的“雪糕刺客”,在这个夏天纷纷的销声匿迹了,取而代之的是我们熟知的一些平价雪糕。
前些年的夏天,我们去买雪糕的时候跟开彩票一样,因为你永远也不知道手里拿的雪糕到底会是多少钱,但是如今这些高价的雪糕品牌纷纷陷入倒闭潮,曾经风靡一时的“雪糕贵族”们,如今纷纷跌落神坛。
这些雪糕当初为啥敢卖那么贵?为啥现在突然卖不动了?
不知道大家是怎么认识钟薛高这个品牌的,相信大部分人听说这个牌子都是因为它高级的包装和文艺的名字,更重要的是它大胆的定价,一支普普通通的雪糕就敢卖到22块钱,拿在手上颇能彰显自己的身份感,走在街上吃一口,不止是为了凉快,更像是要告诉别人:我吃得起这么“高端”的雪糕。
不少人第一次尝试就是被种草了,朋友圈晒个照,搭配一段文艺小句子,立刻收获一堆点赞,那时候的钟薛高就像一颗挂着奢侈品光环的明星,在雪糕圈里发光发亮,但问题来了,这种光并不是靠产品的质量照出来的,而是靠过度的营销刻意营造出来的。
起初大家还能被它的营销打动,像什么进口原料、手工打造、外观精美等等噱头,可当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应过来,这雪糕吃完感觉普普通通,口感也没多特别,完全配不上这么贵的价格,而真正让“雪糕刺客”这事儿火爆全网的,是它搞的“线下价格隐形”事件。
钟薛高聪明地把产品摆在和普通雪糕一起的冰柜里,不标价,等你拿到收银台结账时才告诉你那是高端系列,但是得知这个消息的时候可能已经扫码了,很多人根本不好意思退,最后大部分人只能边骂边吃,回来以后在网上发帖吐槽,这时大家才发现,原来有这么多人都曾被这款雪糕“背刺”过。
而更大的爆点,则来自一位打假人揭露的视频,他展示了一款钟薛高售价18元的“丝绒可可”,成本竟然只有1.3元,大家可以想想这背后是有多暴利,紧接着网上开始出现越来越多的实锤,虚假宣传、原料掺水、配料造假等等黑料。
面对舆论的不断发酵,创始人林盛竟然出面回怼网友:它就那个价格,你爱要不要,这样的回复让钟薛高彻底的被推上风口浪尖,品牌一开始试图嘴硬回应,但随着烧不化的实验、卡拉胶风波,钟薛高彻底的跌入神坛,销量持续暴跌。
钟薛高其实不是没想过自救,它做出了一个看似“接地气”的决定,那就是降价,2025年春季,钟薛高上架了一款平价雪糕,售价只要3.5元,看上去诚意满满,但消费者的的信任早就被磨灭了,面对这样的转型,大家根本不买账。
其实走向没落的“雪糕刺客”也不止钟薛高一个,还有它的难兄难弟哈根达斯,现在走进商场,会发现哈根达斯的门店冷冷清清,几乎没有什么客人,但是在早些年,哈根达斯可不像现在这么生意惨淡。
那时候它可是情侣们约会打卡的标配,为了那一球冰淇淋,排个半小时队都不嫌多,朋友圈里但凡是恋爱中的人,几乎都发过在哈根达斯吃冰淇淋的合照,那是炫耀爱情也炫耀消费力的象征。
不得不说,刚进中国那会儿,哈根达斯确实牛,靠高价策略打出差异化,站住了脚跟,那时候工资低,一个冰淇淋敢卖25块,谁都知道它就是卖个身份和面子,巅峰期中国市场贡献了它全球一半的营收,全国店面遍地开花。
可现在时代换了,国产品牌越来越猛,性价比也越来越高,而且消费者越来越理性,哈根达斯那一套套路也就不灵了。再加上大家现在越来越重视健康饮食,高糖高脂早就成了众矢之的,哈根达斯直接被贴上“糖分炸弹”的标签,现在年轻人点奶茶只加一分糖了,谁还受得了那种甜得发腻的冰淇淋啊?
除此之外,曾经火爆全网的茅台冰淇淋也已经逐渐退出人们的视线,三年前刚上线时这个产品是真火,门店天天都是排着长队,一盒66块钱还得抢,买到手先拍照发朋友圈,谁吃谁时尚,那会儿官方说这不是普通冰淇淋,是“年轻人的第一口茅台”。
但现在大部分的门店都已经关闭,官方抖音店下架,连“i茅台”APP上都找不到相关业务,有些地方甚至开始清仓大甩卖,十块一盒,买一送一。
它走向没落的原因也很简单,首先这个66的价格就已经很不合理了,而且即便这么贵,它的味道也是一言难尽,不少人吃完以后吐槽:味道非常的奇怪,尤其吃完以后打嗝,混杂这很奇怪的味道,不想再吃第二口。
茅台本来想靠这款冰淇淋讨好年轻人,说是未来消费得靠年轻人培养,但年轻人要的不是白酒味的雪糕,而是便宜实惠,且味道好的雪糕。
当这些“雪糕刺客”被清退以后,真正的“顶流”才慢慢的浮现出来,2块钱的蜜雪冰城冰淇淋,排队的人一波接一波,5毛钱的中街老冰棍,被网友称为夏日续命神器,小布丁和脆脆筒这样的经典款雪糕,也依旧深受现在年轻人的喜爱,人们开始意识到,雪糕这东西讲究的是口感和实在,不是浮夸的包装和营销。
当然也不是说贵的就一定没人买,真正高端的产品依然有市场,比如一些专注低糖、天然原料、进口有机的品牌,在特定圈层依然很吃香,但它们有个共同点:价格虽然高,但透明真实,用料和做工都是实打实的,而不是靠故事骗顾客花钱,让人吃完还一肚子气。
现在的市场格局变得很清晰:要么便宜好吃,让人吃得放心不心疼钱包,要么就真材实料不玩套路,让人觉得这钱花的值,现在已经不再是过去那个谁包装得像高端,谁就能卖贵点的时代了。
消费者不是傻子,品牌可以讲故事,但故事不能脱离现实,也可以搞营销,但得建立在对品质的尊重上,否则再多的热度,最终也只是昙花一现。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7-1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