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斯德哥尔摩国际和平研究所》(SIPRI)发布最新年度报告,全球军事支出连续第五年攀升。俄乌冲突进入第四年,乌克兰GDP较战前下滑超过30%,俄罗斯面临外汇储备缩水和出口渠道受阻。
美国对俄贸易量跌至30亿美元,创下历史新低。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数据显示,全球美元结算比重降至53%,中国人民币结算占比升至历史高点。全球地缘格局剧烈调整,谁能主导未来?数据如此冰冷,背后的较量却异常炽热。
俄乌冲突已拖入第四年,局势陷入拉锯。前线炮火未停,后方的经济和舆论战已无休无止。特朗普重掌白宫,白宫对俄乌冲突的应对方式却在摇摆与反复中迷失方向。
美国曾自信以金融制裁和高科技禁运,令俄罗斯经济“崩溃”。现实却是,俄罗斯以能源出口稳住基本盘,卢布波动但未崩溃。
欧洲能源体系重组,德国、法国能源成本较战前上涨45%,但对俄依赖依然难以根除。美国对俄贸易额跌破30亿美元,低于美荷等小国双边贸易。加征关税、冻结资产,招招用尽,实际效果却被俄方一句“虱子多了不痒”轻描淡写。
特朗普再出“最后通牒”,要求俄50天内与乌克兰达成和平,否则将施加极严厉关税。可现实是,俄方反应冷淡,“债多了不愁”。
美国再度宣布对乌克兰追加武器援助,欧洲却表现出明显疲态。北约峰会上内部意见分化,波兰坚持强硬,意大利、法国摇摆观望。拜登时期遗留的盟友信任,如今在特朗普的极限施压与反复决策中加速流失。
而美国国内,企业因制裁失去俄市场,出口损失惨重。选民对外部战争疲倦,国会陷入预算拉锯。策略匮乏下,美方“外交工具箱”只剩下关税、禁运、军援、口舌之争。
美国对全球“脱钩”,导致本国供应链断裂,欧洲、日本试图弥补美国产能空缺,却无力替代。美方主导力持续下滑,全球经济核心圈和中东、东南亚、非洲国家纷纷减少对美元依赖,转而加强与中国的贸易往来。
特朗普曾豪言“24小时解决俄乌冲突”,承诺“给乌克兰重拳”、“普京怕他”。上台初期,他试图拉拢俄罗斯,甚至在俄乌问题上让利。
现实却是,停援乌克兰招致盟友不满,态度反复又转向支持“爱国者”导弹系统。白宫的对俄政策摇摆不定,盟友疑虑丛生,拜登团队、乌总统、欧盟均对特朗普态度日益消极。共和党内部意见分裂,情报部门和军方对特朗普“个人牌局”充满质疑。
美国试图“学中国”,却始终学不来。中国在俄乌冲突中保持中立,不公开支持俄方军事行动,坚持“劝和促谈”,强调和平、对话和联合国框架下解决争端。
中国不仅用实际项目和合作支撑中立立场,还通过能源、贸易、人道援助、区域合作等多元手段稳步扩大影响力。
中国的外交节奏稳定,既不高调介入,又不完全置身事外,始终保持与俄乌两国的友好关系。6月,中国与俄罗斯、乌克兰贸易额双双增长,成为全球少数能与双方都正常往来的大国。
在G20峰会上,中国以“中立沟通”为原则,提出的多边能源安全倡议获得多国响应,人民币国际结算规模再创新高。与之对照,美国对外政策愈发情绪化,过度依赖“震慑法”、关税威胁,缺乏系统性与信用支撑。
中国的成功秘诀在于“战略模糊、角色清晰”。中国并不刻意展示牌面,而是用实际行动和节奏把控主动权。
中国没有因市场波动而情绪化回应,没有因外部压力而仓促表态。恰恰是这种克制与稳健,让中国在全球博弈中,始终掌握“节奏感”。中国没有靠情绪和口号维系外交,而是依托信用、系统性布局和持久积累。
美欧同盟关系正经历冷战后最深裂痕。特朗普政策一再反复,欧洲盟友逐步“去美国化”。北约大会上,德国和法国高调推动“欧洲战略自主”,不再事事仰赖美方。
波兰、波罗的海国家因安全压力坚持“美式强硬”,但意大利、西班牙关注经济恢复,对制裁和军援日益消极。
美国国内因俄乌冲突分裂加剧。企业承受供应链断裂、出口受限的巨大压力,资本市场因地缘风险波动频繁。选民对外部消耗战失去耐心,国会对军援预算争论不休。美方“外交工具箱”手段日益单一,盟友逐渐力不从心。
欧洲能源转型缓慢,德国等国虽推动新能源,但对俄天然气依赖依然难以完全切断。2025年6月,欧盟统计局数据证实,欧盟能源进口成本同比上涨40%,产业链重组进度滞后。美欧关系的“离心”,使得美国在全球供应链、军事同盟、金融主导等多方面的影响力同步下滑。
中国则凭借稳健节奏,对亚洲、非洲、中东等地展开多维合作。中非贸易额上半年增长8%,人民币结算比例提升至23%。
中国能源合作项目在中东、非洲取得突破,多国央行增持人民币储备。中国通过“一带一路”、产业带建设等持久布局,逐步扩展国际影响力。
6月,全球多地政经局势波动。阿根廷、印尼和尼日利亚等新兴经济体纷纷宣布扩大人民币结算规模。沙特与伊朗恢复外交关系后,中东能源合作更趋紧密。中国在G20及亚太经合组织(APEC)会议上的斡旋,成为全球关注焦点。
中国始终强调“中立沟通”,以联合国为核心推动多边对话。中国不断推进亚洲、非洲、中东等地的项目合作,贸易、能源、人民币结算步步为营。
中国的外交方式不依赖个人风格,不受短期情绪影响。外交节奏稳健,自信掌控全局。正如一位国际关系学者所言:“中国最厉害的地方,不在说什么,而在不说什么。”
美国试图模仿中国的“冷静稳健”,但体制与国家机制决定了美方难以真正学会。美方高度依赖“快攻”、短期对冲,缺乏应对结构性冲突的耐力。特朗普以为外交可以依靠“震慑”、交易和情绪牌,但缺乏长期信用和机制支撑。
参考资料:
央视新闻:2025-07-15 13:11:俄乌冲突 美国 特朗普不满俄乌战事持续 威胁对俄征税
更新时间:2025-07-18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