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最安全的省,两千年来没打过大仗,抗日战争时期都能逃过一劫

要说“战斗民族”的名号,我们也是当仁不让。

毕竟从古至今,如果没有武力维持,怎么能保卫如此大的国土。

于是,在这样的情况下,也衍生出许多“兵家必争之地”,这些地方总是战火最先燃起。

与之相对的,也有这样一个地方,尽管多次见证了中国历史的风风雨雨,却始终如同一块被忽视的宝地,未曾遭遇过大规模的战乱,哪怕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这个省是哪里呢?为何如此得天独厚?

天生防线

福建,位于我国东南的海岸线上,自古以来便是一个天然的屏障,保护着这片土地免受外来侵略的侵扰。

福建的地形以山地和丘陵为主,平原和田地占据的面积不到10%。

这一地理结构被形象地总结为“八山一水一分田”,即八分山地,少量的水域和耕地。

福建的山脉纵横交错,重重叠叠的山岭与起伏的丘陵成为了天然的屏障。

在这片多山的土地上,进入一座山谷就仿佛进入了一个迷宫,蜿蜒曲折的小道弯弯绕绕,至今仍然保留着古时战斗的痕迹。

山地的屏障使得福建难以成为外敌迅速占领的目标。

无论是早期的战争时期,还是近代的抗日战争,福建省的山脉地形始终是外来侵略者绕不开的自然障碍。

大规模的军事行动难以在这里展开,重型机械和军队在这些崎岖的山路上举步维艰,使得敌军的机动性和后勤保障遭遇了严重的挑战。

历史上,许多曾试图进攻福建的敌军,常常因为这些复杂的地形而不得不改变进攻路线,或甚至放弃进攻。

福建省的地形还为游击战提供了天然的条件。

山地为防御者提供了理想的隐蔽环境,使得当地的民众能够充分利用地形进行反抗。

从古代的海盗防御,到近代的抗日游击队,福建人民通过巧妙的山地布局和灵活的游击战术,有效地阻挡了外来敌军的进攻。

福建的山路虽然崎岖,却也成了抗敌的隐蔽通道。

除了山地的天然屏障,福建的水系同样构成了独特的防御体系。

福建拥有全国河网密度最高的水系,密集的河流和纵横交错的水道为防御提供了巨大的优势。

水系和山脉结合,打造出一层层的防线,使得外来势力难以迅速占领这片土地。

尤其是在战争时期,敌军的进军往往受到水道和湿地的影响,无法顺利推进,给了福建人民宝贵的时间准备反击或撤退。

福建的特殊气候同样为其防御能力加分。

福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四季温暖湿润,雨量充沛。

潮湿的环境常常导致敌军的武器和装备生锈、腐蚀,而频繁的降雨又让行军变得异常艰难。

福建特有的湿气对入侵者而言是一个巨大的挑战,因为陌生的环境让他们的适应速度大大减慢。

而福建的民众则早已适应了这种潮湿、雨水交加的环境,反而能利用这一优势加强自身的防御。

与福建的自然屏障相得益彰的是,福建人民千百年来形成的独特防御文化。

福建人自古便在山海之间生存,长期与外来海盗进行斗争,造就了福建人民强烈的防卫意识和出色的水上作战能力。

福建的水师在历史上曾多次有效抵御外来侵略,福建的船只制造技术与海军指挥能力在全国范围内都是翘楚。

尤其是在近代,福建为中国海军培养了大量优秀的人才。

兵家不争之地

福建的历史可追溯至春秋战国时期,彼时的福建并不被视为重要的战略地区。

随着历史的推进,福建逐渐被纳入了更大的历史框架中。

战国末期,福建的祖先——闽越人,建立了自己的国家,称为“闽越国”。

闽越国虽有自己的文化与军事体系,但由于地理上的局限性,它并未成为当时各大强国争夺的焦点。

秦朝统一六国后,福建被并入中央政权的版图,设立为闽越郡,从此开始了福建作为中央政权一部分的历史进程。

不过,尽管福建被纳入了中央政权的管理体系,它依然未能成为历代王朝军事的重点关注对象。

无论是秦朝、汉朝,还是唐宋元明,福建虽然地理位置独特,临近海外,又是通向东南沿海的要道,但它并未成为主要的军事争夺区域。

福建的特殊地理和自然环境,使得它在许多历史时期成为中央政权的“安全区”。

福建的山地、狭窄的平原以及难以开垦的土地,使得它不具备足够的吸引力,成为“兵家不争”的局面得以形成的根本原因。

这种地理上的隔绝与资源上的匮乏,使得福建的政治地位一直较为特殊。

与其他更具战略价值的地区相比,它始终保持着较为平和的状态。

即使在中国历朝历代的战争爆发期间,福建大多也处于一个相对边缘的位置,外敌的目光多集中在资源丰富、地理位置优越的中原、长江流域等地。

随着历史的发展,福建在某些历史阶段确实成为过一个“政治安全区”。

例如在明朝末期,当时的南明政权在战乱中形成了短暂的福建“福京”,福建一度成为南明抗清的主要根据地。

进入近现代,福建的这一历史传统仍未改变。

即便在战争频繁的抗日战争时期,福建由于其地理位置的隔绝与山地的天然屏障,始终未成为日本侵略军的重点进攻目标。

尽管日军试图通过占领周边的广东和浙江,福建却凭借其复杂的山地与河流系统,以及相对较少的资源价值,成功避免了大规模的侵略。

在抗日战争期间,福建人民以坚强的游击精神和防卫传统,成功地保护了这片土地。

福建的抗战史

虽说有“兵家不争之地”这个名头,也没有太过激烈的战场,可这也不代表着福建抗日力量的虚弱,相反,他们很强。

福建的游击队,尤其在战时发挥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这些游击队员凭借着对本地地形的熟悉和对敌人活动规律的掌握,采取灵活的游击战术,频繁袭击日军的补给线和兵站,给敌人造成了不小的困扰。

在福建的山地、河流、森林中,游击队如影随形,不仅扰乱了日军的补给和后勤,甚至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日军在福建周边地区的战略部署。

他们不仅消耗了日军的兵力,还与正规军形成合力,为抗战大局贡献了不可忽视的力量。

除了游击队的抵抗,福建沿海的民众也发挥了不可替代的防卫作用。

在福建的许多村庄,居民们在缺乏外援的情况下,依靠自给自足的土楼系统与丰富的地方防卫经验,成功地抵挡了日军的侵扰。

土楼的厚重墙体和紧密的布局,使得它在抗战时期成为了许多福建家庭的避难所。

当地民众通过土楼进行有效的自卫,在许多遭遇日军扫荡时,土楼成为了反抗的坚强堡垒。

在抗战时期,福建不仅成功地避免了日军的大规模占领,还成为了全国抗战的重要后方之一。

随着全国战局的变化,福建逐渐成为了重要的军事基地和后勤保障中心。

许多抗日力量在福建集结,特别是以福建为重要基地的游击队,这里不仅是物资的集散地,还是军事指挥和训练的基地,为全国抗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福建民众有一种独特的“尚武”文化,更有着“家国情怀”的文化底蕴。

所以这块土地,是得天独厚的防线,更是坚硬厚重的盔甲。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5-01

标签:历史   抗日战争   中国   年来   时期   福建   山地   日军   抗日战争   屏障   地形   敌军   游击队   山脉   政权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