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话说“出来混,总是要还的”,这话放在新疆富豪何开文、岳亚梅夫妇身上,竟透着一股说不出的唏嘘。
前阵子,夫妻俩刚跟接盘方签了协议,打算把一手创办的熙菱信息卖了,套现7个亿潇洒离场。
可钱还没焐热,老板娘岳亚梅就被新疆阿拉山口监察委带走留置,还立了案——这场精心盘算的“退场戏”,刚开场就砸了。
上世纪80年代,陕西小伙何开文背着行李来新疆支边,手里攥着计算机专业的文凭,一脚踏进了新疆信息化计算机领导小组办公室,成了人人羡慕的“技术官”。
也是在这儿,他遇见了土生土长的新疆姑娘岳亚梅,她学水利,在新疆水利水电研究所当工程师,两个人都是体制内的“技术人”,聊得来,慢慢就成了家。
那时候的他们,对“铁饭碗”挺满足,直到1992年,邓公南巡的消息传遍全国,“下海潮”像一阵风,吹到了遥远的新疆。
何开文看着身边有人辞职创业,心里也痒痒:“咱们有技术,为啥不试试?”
可夫妻俩也实在,没敢把后路全断了,何开文先辞职闯市场,岳亚梅还留在体制内,后来又调到新疆工商局当副主任科员。
那会儿做生意,最绕不开的就是工商手续,岳亚梅在里头,就算不主动“找关系”,也能提前摸清门道,这份“默契”,成了他们创业的第一块垫脚石。
1993年,手里只有5000块的何开文,注册了一家叫“新疆西陵电子研究所”的民办机构,那会儿民办科研机构门槛低,还能享优惠政策,说是“研究所”,其实就是帮人做软件开发,客户大多是政府部门。
靠着何开文在计算机领导小组办公室的背景,加上岳亚梅在体制内的“隐形助力”,研究所很快拿到了第一个大项目,赚了第一桶金。
为了打开局面,何开文每年自掏腰包办“新疆信息技术交流大会”,看似是赔钱赚吆喝,实则是给政府客户递“名片”。
1999年,研究所改成了“西陵信息技术有限公司”,也就是后来的熙菱信息,岳亚梅也辞了铁饭碗,正式加入公司当总经理,主抓市场开拓。
夫妻俩一个搞技术,一个拉订单,配合得严丝合缝。
真正的“风口”在2006年。
那年乌鲁木齐启动“平安首府”建设,后来全疆的“平安城市”项目铺天盖地展开,熙菱信息果断扎进安防领域,接下了新疆不少地州的“天网”项目。
那几年,公司的业绩像坐了火箭:2012年营收还不到2亿,2017年直接飙到8亿;2016年,熙菱信息成了新疆第一家在创业板上市的软件公司,还入选了“中国大数据50强”。
何开文和岳亚梅站在上市敲钟的台上,一个西装笔挺,一个干练利落,成了新疆商界人人称羡的“科技夫妻档”。
谁能想到,这声钟响,竟是他们好日子的“分水岭”。
“平安城市”的红利,终究是阶段性的。
2018年,新疆各地的安防项目基本完工,政策窗口一关闭,熙菱信息的订单就像断了线的风筝,哗啦啦往下掉。
2019年,公司营收从之前的6.5亿直接腰斩到2.8亿,利润也跟着由盈转亏——这一亏,就没再停下来。
2020年到2024年,整整五年,熙菱信息合计亏了3.83亿;加上2019年,六年里公司就没赚过一分钱。
财报上的数字越来越难看:2024年营收只有1.63亿,近四分之三的收入还得靠政府项目,可这些钱要等1到3年才能收回,现金流紧得像拉到极限的皮筋;2025年一季度,公司卖了4348万的货,倒贴了1500万,成了“卖得越多,亏得越惨”的笑话。
为了“保壳”,他们不是没挣扎过,之前在上海、西安设的研发中心,本来是摆样子的,后来赶紧重视起来,还把部分总部搬到上海,想摆脱对新疆的依赖。
可钱花出去了,订单没拉来多少,销售和管理费用倒涨了不少,2025年中报里,三费加起来占了营收的82%,相当于赚100块,要先花82块在运营上,这样的生意,怎么算都不划算。
夫妻俩也渐渐没了心气,从2021年开始,他们就悄悄“撤退”:岳亚梅当年减持150万股,套现2523万;2022年,何开文把5.57%的股份卖给上海元圭科技,又拿了1.2亿。到了2025年7月,他们干脆下了“狠手”,打算把公司控制权彻底卖掉。
根据协议,何开文把19%的股份卖给上海盛讯,夫妻俩再一起转6.06%给接盘方,转让价15.02元/股,总共能套现7.21亿。
更精明的是,何开文直接清仓,只留岳亚梅手里7.64%的股份,这意思很明显:以后公司好不好,跟我们没关系了。
那会儿市场还挺买账,因为接盘的上海盛讯不简单:它是专门为这次交易成立的,背后有安徽盛讯(做网络安全,跟熙菱业务互补),还有中信集团、上海国资委的影子。
消息一出来,熙菱信息股价直接涨了20%,股民都觉得“有国资兜底,这公司能救”,何开文夫妇大概也以为,这7亿稳稳到手,能拿着钱去享清福了。
谁都没料到,这场“完美退场”会栽在“临门一脚”上。
2025年8月15日,熙菱信息刚发了“权益变动公告”,告诉市场“控制权要变了”;才过4天,8月19日晚上,公司突然又发公告:“接到岳亚梅家人通知,岳亚梅被阿拉山口市监察委留置并立案调查”。
消息一出来,舆论直接炸了。
股民跑到股吧里吐槽:“刚涨的20%,不会又跌回去吧?”“老板娘被查,是不是公司有猫腻?”
果不其然,8月20日开盘,熙菱信息股价直线下跌,收盘时跌了12.45%,那些前几天追高买入的股民,一夜之间被套牢。
更麻烦的是,这事儿直接掐住了“套现”的脖子,A股的股权转让不是“签了合同就给钱”,得先过交易所的“合规审查”。
现在岳亚梅被查,虽然留置不代表“一定有罪”,可要是调查牵扯到“职务违法”“利益输送”,毕竟熙菱信息常年靠政府项目吃饭,政商关系本就敏感,交易所很可能会暂停审核。这就意味着,那7亿套现款,能不能到账,成了未知数。
公司也急了,连夜发声明说“控制权不变”,还让夫妻俩的儿子何岳暂代总经理。
何岳是“90后”,2024年刚接了董事长的位置,本来是“二代接班”的戏码,现在却要临时救火。可股民不买账:“老板娘都被带走了,谁知道公司还有多少雷?”
更让人唏嘘的是熙菱信息的现状:2025年中报显示,公司营收7456万,同比涨了13%,可净利润还是亏了3034万;应收账款占营收的150%,相当于“赚的都是欠条”;每股净资产只剩1.48元,同比跌了21%,按照深交所规则,要是再亏下去,公司可能被“ST”(退市风险警示)。
岳亚梅被查后,这些问题更显眼了,要是调查再牵出财务造假、利益输送,监管部门很可能会进一步审查,到时候别说“套现”,公司能不能保住都难说。
其实,岳亚梅不是今年唯一“翻车”的上市公司老总。
据媒体统计,2025年上半年,A股至少有20家公司的老板被留置或立案调查,科思科技的刘建德、达梦数据的皮宇、还有当过银川副市长的郭柏春,都是“前脚还在开会,后脚被带走”。
这背后,是监管越来越严:以前公司出问题,最多“罚点钱”;现在不仅要“罚人”,还要追刑事责任,留置、逮捕、遣返,手段越来越硬。
2024年,监管部门开了989张个人罚单,罚没28亿,超三分之一指向公司高层,说白了,“法不责众”“甩锅替罪羊”那套,现在不好使了。
何开文和岳亚梅大概也没想到,自己会栽在这波“监管风暴”里,他们靠着时代红利起来:下海时借了体制内的资源,发展时踩了“平安城市”的风口,上市时享了创业板的红利。
可红利退去后,公司没了核心竞争力,只能靠“卖壳套现”离场。
如今老板娘被查,套现遇阻,公司陷入困境,这像一场没演完的戏,开头有多风光,结尾就有多狼狈。
想起他们刚创业时,手里只有5000块,在新疆的戈壁滩上办“电子研究所”;如今公司市值缩水,夫妻俩想套现离场却遇变故。或许就像老话说的:“靠运气赚的钱,终会靠实力亏回去。”
要是当年公司不把“宝”全押在政府项目上,要是在盈利时多投入研发,而不是想着“套现跑路”,或许今天的结局,会不一样。
只是现在说这些都晚了,没到账的7亿,悬着的熙菱信息,还有被留置的岳亚梅,都在提醒着:股市里没有“稳赚不赔的买卖”,更没有“潇洒离场的捷径”,那些想靠“钻空子”“走捷径”的人,终究会被“监管的手”拉回来——出来混,该还的,迟早要还。
中国基金报《突发!63岁总经理,被采取留置措施!》
每日经济新闻《创始人夫妇拟以7.2亿元卖掉上市公司控制权,四天后女方被立案、留置!公司已连续5年亏损》
经济观察网《熙菱信息筹划实控人变更 近两年陷入“增收不增利”怪圈》
第一财经《立案调查、留置、逮捕,多家上市公司董事“出事”》
更新时间:2025-10-16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