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舟二十一号发射时间定了,3名航天员全露面,指令长大有来头!

文 | 平安顺

编辑 | 平安顺

“我已出舱,感觉良好!”

2003年杨利伟的出舱视频传遍神州大地,画面上的杨利伟身着白色航天服,在万众瞩目下从容自得地走出舱体,也在无数航空人心中种下了“登月种子”。

如今时隔22年,神州二十一号接过前辈们的接力棒,将在10月31日深夜再次划破夜空。

可有不少人发现,这次央视发布的登月最新名单,人员组成格外特别!

还是3位航天员共同升空,不仅涵盖70后、80后、90后三代,还是太空行走的“老司机”和首次出舱的追梦人的黄金组合。

但是深入研究就能发现:这次就连科研人员也上场了,而且指令长也大有来头!

本文信源来自权威报道【人民日报】【鲁网】【环球网】【新华网】(详细信源附在文章末尾)。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航空发展再创辉煌

“我要当太空人,爷爷奶奶可高兴了!”

这段广告词相信不少人还记忆犹新,也唤醒了无数人的航天梦。

从2003年杨利伟孤身进入太空,并用他标志性的微笑与挥手动作,定格成中国航天史上的经典画面。

到如今升级到3人驻留半年,中国航天只用了22年就走完了发达国家半个世纪的路程。

在这份光辉的背后,是无数太空人的努力:一次次冲破西方国家的禁锢,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载人航天技术的国家,而且还在不停进步!

如今走过22年的光辉历程,神舟二十一号载人飞船将再次升空,重新续走航空之路。

可在央视发布的最新消息中,有不少人发现这架将在10月31日晚上11点44分发射的三人航空船,参与人员好像格外不同。

除了张陆这个熟悉的名字,武飞和张洪章似乎却很少见,而且根据消息,原来他们是第一次登月,之前还是科研人员!

这种新奇的组合一时引起极大反响。

“一老带两新”一直是航空飞行的传统,这次也是延续经典,选择了张陆这个二批航天员带着两个三批航天员。

二批的航天员其实也都是在2020年新入选的,而且是开创了新道路,不仅包含了原来的专业航天驾驶员,还新增了两种科研人员。

这次的崭新组合全新出场:武飞是航天器设计工程师,张洪章是化学物理研究员。

全是专业对口,在航空时也可以亲身体验最终版的设计,各个地方是否需要改进等等。

可能也是抱着这样的想法,武飞和张洪章才勇敢的挑战自我,从幕后的科研人员转型为出场露面的飞天专家。

只看航天人员的选拔要求,就知道他们也付出了不少的努力。

不过专业再怎么对口,可真正上太空那就是实实在在的第一次,可幸好协同他们的,是有经验的老人张陆。

张陆也是本次二十一号载人航空船的指令长,而且他可是大有来头。

黄金组合续写新篇章

早在30日上午9点名单发布之前,就有不少人推测这次的名单组成。

而其中,张陆的呼声无疑最高,一度和最有希望入选的女队员王亚平同台竞技

他们两人都是之前就参与过任务的“老司机”,还是二批的老成员里为数不多没有当过指令长的了。

相比于张陆,王亚平是中国第一个在太空出舱自由行走的女飞行员,无论是专业能力还是个人经验都无可挑剔。

因此不少人都期待着王亚平能当选,创造中国航天史上的记录,也是弘扬女性力量的最好诠释。

可在9月时,王亚平参加了发布会,也就说明没有开始训练,那她自然被排除在外了。

张陆就成了“大热门”,最终也不负众望,他荣幸地接过这次的船舵,将带着两个“重新开始”的航空新人,再度出发共同探测时空奥秘。

作为3年前就参加过行动的前辈,张陆一出现,许多航空迷就瞬间放下了心。

纷纷留言评论:“这下就放心了,张陆一直被非常看好!”

高昂的呼声也让不少人好奇,这个张陆到底是什么来头?

这可有的说了,张陆真是面面强的全能人才,武能多次飞天,文能写词出歌。

他早期是空军飞行员出身,在2000年就开始执行各种任务。

虽然也是在天上到处翱翔,可张陆却想着飞得再高一点,比天空还高的地方只有宇宙了。

于是在2010年第二批航天员选拔时,张陆就去参加了,有着自身飞行员的优势,毫无疑问地和陈东、刘洋、王亚平一同训练。

直到同组飞行人员都依次出舱,张陆更是急得不得了。

因此在2022年11月神州十五号首次上任时,他就开心地制作歌曲《壮志行》,完美的歌唱了自己的飞天梦。

如今,他也从那个刚选拔上就欣喜若狂的新人,变成了能带新人的优秀指令长。

致敬航空英雄

其实登月是一项风险非常大的工程,无论是火箭发射,还是最后的返回着陆,当中的每一个环节都充满挑战。

在最早的神舟一号出任务时就遇到过紧急情况,当时飞船飞行到第14圈时突然不按照指令进行工作,后续很可能出现轨道偏离、返回失败的情况。

千钧一发之际,当时的数据工程师紧急开会、研究解决方案,重新确定新指令,一系列急迫的流程最后成功干预,顺利回航。

也是吸取了教训,之后的科研组更是多次改进,才有了现在能承载3人、停留半年的新型飞船。

不过在发射的时候,航天器还是处于完全脱离地球引力的状态,还是存在着隐患。

如果一旦航天员不能承受过大的气压,或者舱内仪器出现一点点细节的故障就可能引发致命后果。

为了应对这些风险,中国载人航天工程也建设了多层次安全保障体系,给飞船和航天员的生命都建起了多层屏障。

可即使有再多的防护,航天员身体上的危害那真是不可逆转的。

因为不是人体熟悉的环境,而且太空中的宇宙辐射剂量远远超过地球,因此只要飞船离开地球宇航员的心血管系统就会遭受到严重损伤。

虽然外表看起来只是面部发胖,可实际上却是身体里的体液全部逆重力冲到了头上,也是有着生命危险的。

与此同时,太空的微重力环境更会造成肌肉萎缩与骨密度流失,而且根据航天医学数据显示,航天员每月骨钙流失量相当于老年人一年的自然流失量。

而且这些损失都很难通过后期去恢复,可即便如此,还是有很多人抢着入队。

即便要经历严格的选拔要求:身高不能超过1.72米,体重要在55公斤到70公斤之内,还有各种超耐力训练、心理实验等等。

就连这次的指令长张陆就在2022年的采访中表示,自己即便当过要求严苛的飞行员,可第一次做宇航员的离心机训练时,就觉得是噩梦。

离心机会严格影响身体的呼吸系统,如果不能及时调整自身的呼吸状态,很可能会陷入窒息的情况。

后来经过多次的练习,张陆总算能将离心机达到一级水平了。

正也是如此苛刻的选拔,才能尽最大可能的保证宇航员,在难以预料的外界环境中安全返航。

结语

从摸着石头过河到自信出征,中国航天的接力赛跑一直从未停止,无数航空人共同努力才能逐步接近“星空之梦”。

这次的神州二十一号的3位航天员也是如此,希望他们能顺利完成全部任务,再为中国航天史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

【免责声明】文章描述过程、图片都来源于网络,此文章旨在倡导社会正能量,无低俗等不良引导。如涉及版权或者人物侵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我们将第一时间删除内容!如有事件存疑部分,联系后即刻删除或作出更改。

本文信息来源于:【人民日报】【鲁网】【环球网】【新华网】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1

标签:科技   神舟   航天员   来头   指令   时间   航空   航天   飞船   流失量   宇航员   神州   飞行员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