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周的美联储会议上,两张备受关注的面孔勾勒出美国央行的微妙处境:一边是新任美联储理事斯蒂芬・米兰完成首次亮相,带着总统府的期待力推降息。
另一边是理事莉萨・库克刚靠最高法院的紧急判决保住职位,才得以坐在谈判桌前。这场会议的结果,让特朗普试图 “掌控” 美联储的计划遭遇了明显挫折。
而42 岁的米兰很明显是带着任务来的。作为特朗普的前经济顾问,他只是从白宫请假便填补了美联储理事的空缺,任期将到 2026 年 1 月。库克能出现在会场则充满波折,特朗普正全力试图剥夺她的理事职位,全靠最高法院最后一刻的判决,这位经济学家才得以参与此次关键会议。
米兰在会议上果然践行了预期,投票支持大幅降息,可这份主张却成了绝对少数 ——12 名决策者里 11 人都支持仅温和下调 25 个基点,其中还包括米歇尔・鲍曼和克里斯托弗・沃勒这两位特朗普首个任期就任命的理事。
对数月来一直施压要求放宽货币政策的特朗普来说,这样的结果显然难以满意。米兰此前就用特朗普式的激进风格给同事贴过标签,称他们大多患有 “关税紊乱综合征”,只因这些人担忧进口关税可能引发的通胀问题。
观察人士曾猜测,他的仓促上任或许能给鲍曼和沃勒带来压力,毕竟沃勒还是外界眼中美联储主席鲍威尔的热门继任者。但现实是,两人都没站到他这边,多数派的声明直指近期通胀率再度抬头 —— 美联储预测今年通胀率将达到 3% 左右,远高于 2% 的目标线。
鲍威尔在会后新闻发布会上解释了这一决策逻辑,称尽管通胀有反复,但就业市场恶化的风险已经超过了通胀风险,此次降息算是一项 “风险管理” 举措。
他还透露,美联储预测今年可能还有两次降息,但官员们的评估差异异常大。即便如此,这样的调整幅度与特朗普的期待仍相去甚远,这位总统此前甚至要求将基准利率直接下调 3 个百分点。
更值得关注的是鲍威尔对 “政治干预” 的回应。虽然没点名米兰,但他强调美联储的决策完全基于经济数据,这种传统早已植根于机构文化中,“我们从不关心决策的政治后果,未来也不会”。
他还暗指米兰的挫败:“想在这个机构里推行自己的主张,必须具备极强的说服力,这是我们的 DNA。”
米兰的失利只是特朗普掌控计划受挫的一面,逼迫莉萨・库克离职的受阻则是另一重打击。对特朗普阵营来说,拿下库克的理事席位是关键一步 —— 一旦成功,他们就能在 7 人组成的美联储理事会中占据多数,成员将包括库克的继任者以及鲍曼、沃勒和米兰。
这不仅能直接影响利率决策,更能成为干预地区联邦储备银行行长任职的杠杆。这些地区行长在利率决策中拥有投票权,每五年需要重新确认任职,下次确认就在明年 2 月。
过去这类程序都是例行公事,但如果特朗普支持者主导的理事会出手阻挠,很可能打破惯例,只不过这种做法在法律上是否可行还没有定论。可惜迄今为止,库克成功顶住了因被指控抵押贷款欺诈而遭解雇的企图,案件预计很快会提交最高法院审理。
鲍威尔本人的去留也成了会议的隐形焦点。他并未明确表态,在主席任期结束后是否会以普通理事身份留任至 2028 年 1 月。这种情况虽不常见但符合法律规定,他只以 “今天没有新消息宣布” 简单带过。
这场会议落幕,美联储的独立面纱正被层层拉扯。这个曾被视为刻板技术官僚堡垒的机构,如今已显露明显的政治化倾向。特朗普想把美联储攥在手里的计划虽暂遇挫折,但围绕央行控制权的博弈,显然才刚刚开始。
更新时间:2025-09-20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