斗茶赛的初赛到底在比什么

连续举办了23届的“朱子杯”民间斗茶赛在10月25日至26日圆满完成了初赛阶段的比赛,学委偷偷的去观摩了一下。

11月14号到16号,朱子杯就进入对大众开放的复赛和决赛阶段,先预告一下今年的“朱子杯”决赛圈岩茶教室专席会有惊喜哦,有兴趣参与的童鞋们可以先抓紧和学委报名啦。


相对于对大众开发的复赛和决赛,斗茶赛的初赛现场显得略带神秘,很多童鞋会好奇既然已经有了大众参与的复决赛,那为什么还要安排一个初赛的赛制,难不成,组委会还藏着什么不能说的秘密。

今天就跟着学委一起去体验一下吧。


初赛就是“残酷”的淘汰赛

再谈谈“朱子杯”初赛的评委阵容。其中有非遗传承人刘国英、刘德喜,也有武夷山茶叶局的审评专家修明、马梅荣,还有武夷山市茶叶专家人才库的彭仲坚、许千里。此外,还有资深的岩茶总厂厂长梁立生,以及熹茗茶业的审评专家郑矫威。

左起:许千里、郑矫威、修明、刘国英、马梅荣、梁立生、刘德喜、彭仲坚

这个组合堪称由武夷山茶界的精英汇聚而成的天团,学委心想:这对于送来参赛的茶样来说,就像是刚出新手村就遇到了大神,面对如此强大的阵容,每款茶样该怎么脱颖而出?

但换个角度,对于茶样而言,能在如此专业的评委阵容下接受检验,何尝不是一种幸运。像应届毕业的大学生刚找工作就遇到业内顶级的大佬面试,不管最后能不能 “通关”,能得到这些专家的点评,明白入选的茶和没入选的茶都有什么区别,对茶人和茶的成长来说都是难得的机会。

据现场的评委说,增加初赛的环节,主要是为了提高效率。今年朱子杯的总收样数达到1700个。初赛要在两天内全部完成。效率高了但是公平同样是斗茶赛的核心。

武夷山市茶业同业工会党委书记,非遗传承人:刘国英

在初赛阶段,茶样和复决赛一样,泡袋上大家只能看得到审评号,看不到送样号,而且和复决赛现场比赛方式不同,在复决赛每一组茶都会经过每一组的专家的考核,考的是平均分,而在初赛现场,一组茶会随机的分配到一组专家组,一次性选出参加复试的选手。双盲的编号模式加上现场超饱和的工作负担,让评委完全不可能知道那泡茶背后是哪个厂家。


马梅荣

初赛现场,一共设置了三张审评桌并排摆放,每席有三个专家坐镇,每组评15泡茶样,分2、3分钟两次坐杯出汤时间,每组大概选出3-5泡不等的茶样进入复赛。

录取率不到1/3。而且初赛是不打分的,这种残酷的淘汰机制,可谓是不分高下,只决生死。在这么残酷的淘汰赛中“活下来”的又会是多强的选手呢?


全面考核的“全能赛”

对于入围选手的标准,我和专家们认真的喝了两天茶,大有收获。比如在如此紧凑的比赛中,学委原本以为专家们闻闻香就能分出高下,认真观察之后才知道,学委还是太年轻,就像颜值表现,优秀的人其实都是六边形战士。


比如在肉桂的一轮初赛中,学委发现入围的四款肉桂,有三款的盖香在这一轮的十五个样品中都不算十分突出,熹茗茶业的审评专家郑矫威告诉我说:“首先肉桂它有很多的香气,比如花香、果香,但是桂皮味作为肉桂最基本的特征,是判断一款好的肉桂品质的首要标准,在这个基础上,我们才能进一步细致地分辨和评定它是否具有其他复合型的香气特征,但需要注意的是,无论香气多么丰富,都必须满足一个根本前提条件,那就是各种香气要层次分明,不能浑浊不清。并不是所谓顶盖子的香就一定能入围的”

左:梁立生 右:郑矫威

水仙的审评逻辑不同于肉桂对 “桂皮味” 的强绑定,水仙的核心门槛首先落在香气馥郁度上,专家们凑近盖碗闻香时,会格外关注香气是否饱满、是否带有水仙特有的兰花香或木质香。

要是连第一关的香气都不达标,说明基础品质就有缺憾,没必要再耗精力看后续表现。

修明

而能通过 “盖香初筛” 的水仙,最终能否入围,关键要看专家们啜茶汤时,会重点感受汤感的醇厚度与顺滑度,只有汤感兼具醇厚度与顺滑度,才有可能在众多茶样中脱颖而出,获得入围的资格。

而且,与肉桂类似,水仙即便香气丰富、汤感出色,若各种香气和滋味之间没有清晰的层次,显得杂乱无章,那也难入围。

而大红袍的比赛,比的更是全面性。看的不是单个成员多亮眼,而是考验它做作为一个team的协调性和平衡感。

所以其中难免出现一些整体表现不错,但是单一品种特征比较突出的情况,岩茶总厂厂长梁立生说:“或许是正好这泡封装的时候某些品种的比例出现了偏差,从品饮的维度来看,这种细微的差异尚在可接受范围内。但是从斗茶赛的标准来评判,这种拼配不够精准的情况就属于一个明显的工艺瑕疵。”

梁立生

这就要求在拼配时,必须平衡好各种茶叶的比例。因为哪怕只是很小的比例失调,都可能打破大红袍的平衡,让大红袍原本该有的丰富层次感大打折扣,进而影响其在斗茶赛中的表现。

而且,现场的评委们都是经验丰富的行家,对于这种工艺瑕疵一眼就能识别出来,所以在拼配大红袍时,每一个细节都容不得马虎。

彭仲坚、梁立生、郑矫威

所以初赛阶段在学委眼里,就如同十项全能的比赛,每个选手都要在自己擅长的基本盘上不失分,还要在特长专项上多拿分才有机会进入更加激烈的复决赛。


代表武夷岩茶整体水平的“团体赛”

听说每年这个时候,总有人和Y老师打听同一个问题“今年的茶到底怎么样”。而要回答这个问题,最好的答案就是在斗茶赛的初赛现场。

初赛的现场不仅有未来成为状元的那个王者,也还有很多刚出新手村的未来王者。可以说初赛除了要挣得单泡的状元,每年的初赛圈选手也都是代表了那个年份的整体水准。

那今年参赛茶样的整体表现,就是看得见的进步,多位评委在间隙交流时,都不约而同提到了今年参赛的茶相比于去年都有了很大的进步。

而相对于工艺的进步,今年的天气对茶叶品质的加持也是显而易见的。今年的肉桂香气普遍好于往年,而水仙也在馥郁的水仙本味的香气中呈现了很多的变化和层次。

而对于第二年的陈茶比赛来说,今年也陡然增加了很多高手。多位评委表示。今年的陈茶茶样的平均水平比去年好了很多,去年还能看到不少乱七八糟的茶样复焙或者有明显异味这一类不符合比赛要求的茶样也少了很多。

修明、许千里

“陈茶要干净”这是在陈茶组的比赛中,学委最常听到的话。不论是仓味、霉味还是任何来源不明的异味,都会成为陈茶入围的绊脚石。评审专家们普遍认为,真正优质的陈茶应该在保持陈化特征的同时,展现出纯净无杂的品质特点。


刘德喜

而随着去年“朱子杯”在武夷山市一级的比赛中率先推出陈茶比赛,陈茶也越来越受到市场的重视,可以预期在不远的未来,斗茶赛对于岩茶陈茶品质的提升作用也一定会像对新茶的制作工艺那样起到一个很大的推动作用。


左:彭仲坚 右:梁立生

可以这么说2025年的朱子杯是迄今为止朱子杯最强的团战高手。而茶品的整体提升,也让我对即将到来的复赛更值得期待。11月14号的复赛阶段,赛事将向大众开放,近距离感受专家们对于茶样进行深层品质的的考量。

再次划重点,今年的决赛现场岩茶教室专席会有大惊喜哦,有兴趣的童鞋一定提前和学委报名,现场席位很多,但是能和Y老师坐在一起的席位只有三个哦。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8

标签:美食   初赛   肉桂   香气   专家   现场   水仙   修明   武夷山市   决赛   复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