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奶奶70岁了,还能自己骑电动车去菜市场,爬楼梯一点也不费劲。”
邻居小李聊起家中老人时,语气中满是得意。问起养生秘诀,奶奶只是笑笑:“每天早饭前那颗小药丸,吃了十几年了。”
原来,她每天坚持补充维生素D。
在大多数人还以为维生素D只是“晒太阳补一补”的简单营养素时,真正了解它的医生早就把它当成了中老年骨骼健康的“黄金防线”。
但你知道吗?
我国60岁以上人群中,超过一半的人维生素D摄入不足,而这正悄悄影响着他们的骨骼强度、免疫力,甚至摔倒风险……
一项来自中华医学会的研究显示:长期维生素D不足,骨质疏松的发生率可上升32.7%,骨折风险也会随之增加25%以上。
这不是吓唬你。
骨头硬不硬,不仅靠钙,更离不开维生素D。甚至有专家直言:“补钙不补D,等于白努力。”
那维生素D到底有什么作用?每天该怎么补?哪些人更要警惕缺乏风险?这篇文章,告诉你答案。
很多人一提起“补骨”,第一反应就是钙片。但真正起到“钙搬运工”作用的,其实是维生素D。
医学研究指出:没有足够的维生素D,即使你每天摄入足量钙,也无法有效吸收利用。
维生素D到底有什么本事?
简单说,没有维生素D,骨头会“空”,肌肉会“松”,免疫力也会悄悄下降。
但遗憾的是,很多人以为“只要晒晒太阳就够了”,现实却远没那么简单。
在我国,特别是北方冬季、女性、室内工作人群、老年人,都是维生素D缺乏的高危人群。
很多人质疑:“维生素D真有那么神?”别急,看完下面的变化你就懂了。
1.改善骨密度,延缓骨质疏松
一项发表在《临床内分泌与代谢杂志》的研究指出:
每日摄入800~1200 IU维生素D,持续12个月,能显著提升老年女性的骨密度,降低髋部骨折风险 达23%。
尤其是绝经后女性,体内雌激素减少,骨骼流失更快,更要重视补D。
2.减少跌倒,提升肌肉力量
不少老人说“走路打飘、腿脚没劲”,其实是维生素D缺乏的典型表现之一。
数据显示:
65岁以上老年人中,补充维生素D后 跌倒风险下降19%~30%。
因为它不仅帮你“硬骨头”,还能强肌肉、稳步态。
3.提升情绪,缓解疲劳感
你没听错,维生素D还和情绪挂钩。
现代研究发现,维生素D缺乏与焦虑、抑郁相关,特别在日照不足的冬季更明显。
研究表明:
连续补充维生素D 3个月后,部分抑郁患者的情绪评分显著改善,疲劳感也降低。
4.支持免疫,减少慢性病风险
2021年哈佛大学一项跟踪调查显示:
维生素D充足者患2型糖尿病、某些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明显低于缺乏人群。
特别在疫情流行期间,不少医生建议中老年人额外补充维生素D,用于提升免疫状态。
1.日晒 ≠ 足够维生素D
不少人说:“我每天遛弯也晒太阳,应该不缺吧?”
其实,日照时间、角度、皮肤暴露面积、年龄、天气都会影响维生素D合成。
研究表明:
秋冬季节,即使每天在阳光下待30分钟,也很难合成足够的维生素D,尤其北方地区。
因此,仅靠日晒远远不够,科学补充才是关键。
2.膳食补充,选择更合理
可以从哪些食物中获取维生素D?
但现实中,普通人每日从食物中摄取的维生素D平均仅为 100~200 IU,远低于推荐摄入量。
因此,补充剂是更稳妥的方式。
医生建议补充量如下:
补充时要注意:
建议在医生指导下按需补充,避免自己随意“猛补”。
健康,其实就在每天的小事中。
别等骨头开始“嘎吱响”才想起维生素D的好。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它就是你和骨折之间的“防护盾”。
从今天开始,补D计划别再拖了。
当然,每个人的身体情况不同,维生素D的吸收率、所需量也各有差异,想要知道自己是否缺乏,建议前往正规医院抽血检查,听从专业医生的建议来补充最稳妥。
“每天一颗小药丸,可能比你想象中,更能撑起一个健康的晚年。”
注:文中所涉人物均为化名,请勿对号入座;图片来源视觉中国授权。
参考资料: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中国老年人骨质疏松诊疗指南(2022年版)》
Holick MF. Vitamin D deficiency. N Engl J Med. 2007
《中老年维生素D缺乏状况及其健康影响调查报告》
Harvard T.H. Chan School of Public Health. Vitamin D and Health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对此,您有什么看法?欢迎评论区一起讨论!
更新时间:2025-10-23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