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 | 小娱侃圈
编辑 | 芒果粉
顶着骂名给中国送技术,还拿着超四亿的年薪,苏姿丰为什么敢和美国对着干?
这事儿得从AMD这家公司快撑不下去的时候说起,也和她对全球芯片市场的判断有关。
苏姿丰是中国台北出生,三岁跟着家人去了美国,十七岁那年,她考上了麻省理工学院的电气工程专业。
在学校里,她学习特别拼,读博士搞研究的时候,经常两天两夜不睡觉,就泡在实验室里研究绝缘体上硅技术。
二十四岁博士毕业之后,她又在IBM、飞思卡尔这些芯片大公司积累经验,这些经历就像给她的职业生涯打地基。
四十二岁那年,苏姿丰接手AMD,那时候的AMD简直是个烂摊子,公司连续六年亏损,股价跌到两美元。
账上只剩二十二亿美元现金,员工们人心惶惶,不少人都在偷偷找新工作。
换做别人,可能早就打退堂鼓了,但苏姿丰没怕,她刚上任一周,就做了个大胆决定。
就是裁掉百分之七的员工,把省下来的钱全投到研发里。
当时AMD内部几乎没人看好Zen架构,觉得风险太大。
但苏姿丰心里有谱,硬是要把宝押在这上面,为了拿下关键的生产支持。
她带着团队直接驻扎在台积电总部,一守就是整整三个月。
那段时间,他们天天找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谈合作,摆数据、讲前景,磨破了嘴皮子,最终,靠着这份执着和专业,才打动张忠谋点头支持。
三年时间一晃而过,四十五岁的苏姿丰等来了命运的转折点,当初力排众议押注的Zen架构处理器,终于研发成功。
这款芯片一亮相就惊艳众人,性能直逼行业龙头英特尔的产品,价格却只有对方的七成。
Zen架构处理器刚推出那会儿,游戏圈直接炸了,玩家们挤破头抢购AMD的Ryzen芯片。
毕竟性能能和老大哥英特尔掰手腕,价格却便宜一大截,简直是性价比之王。
笔记本厂商也坐不住了,主动找上门谈合作,短短两年时间,AMD就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市值像坐火箭一样,直接翻了十倍。
事实证明,苏姿丰当初力排众议押注Zen架构,这眼光确实毒得很。
公司情况刚好转,苏姿丰就盯上了中国市场,四十四岁那年,她亲自带队跑遍中国二三线城市做调研。
在北京中关村,她发现网吧老板为了省钱,宁愿用二手显卡也不换新。
在深圳华强北,她看到小厂商把AMD芯片简单改装一下就能卖断货,这些细节让她认定,中国不只是个大市场,更是AMD未来发展的关键。
四十八岁时,苏姿丰做了个轰动的决定,把Zen架构授权给中国企业,还推动和通富微电合资,把苏州封测基地百分之八十五的股权拿出来合作。
要知道,Zen架构可是AMD从破产边缘爬起来的核心技术。
这么做在公司内部引发了巨大争议,技术部门担心教会对手,董事会害怕违反美国出口管制规定,有高管甚至拿辞职威胁。
消息传回美国,舆论炸锅了,右翼机构指责这是把技术白送给别人。
国会议员在听证会上追问是不是违法,还有人匿名爆料说苏姿丰这是在培养竞争对手,甚至直接骂她是叛徒。
面对这些指责,苏姿丰没在媒体上争辩,而是带着律师团队,花了三个月时间,挨个去华盛顿的政府部门沟通。
她跟商务部官员解释授权的法律边界,强调AMD保留所有知识产权,中方企业只是获得非排他性使用许可,给国防部门看数据模型,证明合作不会威胁美国军事技术。
向国会委员会详细说明风险管理措施,比如合作产品只能用在民用领域,所有技术转移都要通过AMD的全球合规审查,靠着这份耐心,她终于让美国政府默许了合作。
苏姿丰铁了心要和中国合作,其实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虽说靠着Zen架构,AMD暂时摆脱了破产危机,但公司兜里还是没多少余粮,资金链一直绷得紧紧的,随时都有断裂的风险。
中国企业支付的两亿九千三百万美元授权费,相当于公司当年研发预算的百分之十五,这笔钱不仅解了燃眉之急,还推动了后续EPYC服务器芯片的研发。
放眼全球,中国是实打实的芯片采购大户,每年进口的芯片数量多到惊人,那会儿中国正全力推进芯片产业发展规划,各行各业对高性能芯片的需求很大。
谁能抢占这个市场,谁就握住了业绩增长的金钥匙 。
通过授权和合资,AMD既能满足中国市场需求,扩大市场份额,中国企业也能获得先进技术,实现双赢,后来拿到授权的中国企业研发的国产芯片,还进了国家超算中心,打破了海外垄断。
随着中美科技博弈越演越烈,美国频繁收紧芯片出口限制,苏姿丰五十一岁那年,新的严苛禁令突然落地,她没半点犹豫,当晚就召集团队紧急开会。
大家通宵达旦修改设计方案,硬是把原本7纳米工艺的MI300芯片,改成符合管制要求的14纳米特供版本。
虽说特供芯片性能不如原版,但价格直接打了六折,反倒成了中国云计算公司的香饽饽,业内有人估算过,AMD每卖出一片这种芯片,就得给美国商务部上交百分之十五的利润。
可架不住量大,靠着薄利多销的策略,一年下来光服务器芯片就在中国卖出了两百万片,赚得盆满钵满。
面对美国议员资敌的指责,苏姿丰在听证会上态度很强硬,她心里清楚,中国每年消耗全球百分之六十的AI芯片。
如果放弃这个市场,AMD用不了五年就会被英伟达彻底打败。
为了维持在中国的竞争力,她把最先进的MI309芯片分成两个版本,国际版用台积电三纳米工艺,中国版用三星五纳米工艺,既不违反美国规定,又保持了技术优势。
现在AMD在中国的发展势头堪称迅猛,公司在中国组建起规模庞大的团队,光是工程师数量就超过四千。
这些专业人才分散在北京、上海、成都等城市,在当地设立的AI创新中心不断孵化新技术、新成果。
随着合作持续深入,AMD在中国的业务版图持续扩张,如今中国市场带来的收入,早已超过公司总营收的三成五,成了支撑企业发展的关键力量 。
在AI芯片领域,AMD和百度、阿里这些公司深度合作,把自己的技术融入中国AI生态,和英伟达的封闭模式形成竞争。
苏姿丰还宣布提前两年量产MI350芯片,性能直逼英伟达的H100。
从实验室科研人员,到拯救AMD的CEO,再到被质疑却依然坚持和中国合作的决策者,苏姿丰用二十年时间证明。
在芯片行业,真正的赢家是那些既能守住技术底线,又能顺应市场趋势的人。
她用实际行动告诉大家,在全球化时代,技术合作是挡不住的趋势,只有看清这一点,企业才能在竞争中活下去。
更新时间:2025-08-21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