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及其创始人雷军最近陷入了舆论漩涡。图为雷军去年10月在小米SU7 Ultra发布会上。(法新社)
过去一年高歌猛进、风光无限的科技企业小米,最近陷入了舆论漩涡。
形象亲民、粉丝数量庞大的小米创始人雷军上星期四(10月16日)在2025世界智能网联汽车大会上的一席发言,掀起不小波澜。
雷军在大会上展望了AI对汽车带来的变革,称AI大模型是智能网联汽车的未来趋势,蕴藏巨大创新机遇。
但在结尾时,他呼吁全行业以安全为基础、质量为根本、创新为方向,携手围绕重要的底层技术和重要的研发领域,把精力集中到科技创新和技术研发上,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等网络乱象,一起营造积极向上、文明有序的产业发展环境。
这话本身并没有问题,问题在于,小米一辆SU7上星期一(1013日)刚在四川成都发生了碰撞起火事故。
现场视频显示,多名路人曾试图救援,却未能打开车门,最终导致驾驶员受困车内死亡。
一辆小米SU7在四川成都发生碰撞起火事故,驾驶员被困车内不幸身亡。(互联网)
围绕小米半隐藏式门把手设计的争议持续发酵,网民还没等来小米的回应,却先收到了雷军“共同抵制网络水军、黑公关”的呼吁,不少人感到错愕。
有网民发出疑问:这是“不解决问题,但解决提出问题的人”吗?
《浙江日报》旗下新媒体平台潮新闻在雷军发言两天后(10月18日)发表文章《切莫用“黑公关”污名化公众安全关切》,以西贝预制菜事件做类比,含蓄委婉地批评小米,称公众没有得到汽车公司对重要安全问题清晰有力回复的情况下,却听到打击黑公关的呼吁,“这情形难免有些怪异”。
文章说,这种思维模式折射出部分企业尚未真正完成从“以我为尊”到“以消费者为尊”的理念转变,导致企业在面对质疑时不能展现足够的坦诚和担当。
《经济观察报》同天则直接点名小米,历数了小米“三宗罪”:包括模式之祸:高级模仿与低价压制;理念之祸:重颜值轻本质,过度营销;以及生态之祸:供应链压榨与创新抑制。
文章说,小米登上神坛又从神坛跌落的历程,意味着其站在了一个十字路口,这不仅是对小米的警示,更是对中国产业升级的警示。汽车产品仍是精密制造的耐用品,任何营销话术都需要经得起风霜雨雪的验证。
媒体人、《环球时报》前总编辑胡锡进上星期日(10月19日)也发文说,在小米SU7发生新事故的敏感时刻,雷军在公开演讲中使用上述激烈词汇,带动了公众对小米反呛网络批评和质疑的联想。小米作为公关很成熟的大公司有上述表现,让他感到惊讶。
胡锡进坦言,自己就是“米粉”之一,很钦佩小米和雷军开拓市场的勇气,以及在互联网时代与时俱进的营销创新。但再优秀的公司也会有问题和缺陷,对公众的批评和要求不能轻易有“它们是恶意的”定性。
第一财经在雷军讲话当天也发表了题为《别让年轻人第一台车变成最后一台》的文章。
文中罗列了雷军曾经的“金句”,包括把控“速度不仅仅是一样参数,而是一种信仰”,“一家大的车企董事长告诉我,智能电动汽车其实就是一个大号的手机加四个轮子”,“我们在产品定义的第一条就是,颜值是王道,车好看是第一位的”。
文章说,汽车行业不能纯粹以市场和销量为导向,企业一定要有安全红线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才能造好车,更要杜绝洗脑式传播和过度营销,以防给消费者造成误解。
小米SU7去年4月在北京车展上。(法新社)
但上述文章很快遭遇“网暴”,有网民留言讽刺:“第一财经这么卖力,是因为小米没交保护费吗?”
或许是受到压力,第一财经随后在官方微博上将标题中的“小米”二字删除,配图由SU7改为AI生成车型;同时,评论区也改为了精选评论状态。
小米和雷军陷入舆论“围剿”之际,互联网又悄然出现“多家央媒力挺小米”的文章。
查阅原文发现,央视新闻微博的确在星期一(10月20日)发文,称赞小米等北京车企在新能源与智能网联领域“开全国之先河”,为汽车强国建设做出积极贡献。
新华财经则在雷军发表演讲后隔天,发文呼吁“媒体当以理性呵护国产科技品牌成长” ,并带上“为什么雷军的口碑变了”的话题标签。
文章说,SU7车型打破外资垄断,稳居高端轿车销量榜首,这正是中国科技品牌崛起的缩影。然而部分报道却放大小米的争议、忽视其进步,只聚焦个别事故,紧盯营销争议,淡化其百亿(人民币)研发投入的坚持。
人民网也在同天发布对小米集团合伙人、总裁卢伟冰的访问,并附带“小米17系列正面交锋iPhone17”的标签,盛赞小米“赢得全球产业竞争主动权,打造中国创新实力的新名片”。
上述文章出炉后,引发两拨网民激烈交锋。支持小米的网民认为,央媒这番表态,代表小米沉冤得雪。数码大V“Oneline科技”在微博发文说: “央媒再次给小米站台,某媒体还敢乱黑吗?” 并说“别的车出事故,怎么不把汽车品牌带上,很多人说是流量反噬,究其根本就是有人在捣鬼”。
但另一边的网民则认为,小米发生事故是事实,央媒本着保护民营企业、地方大企业出来发声,并不代表小米的问题不存在。
小米早期从依靠 “米粉”社群起家,让用户参与功能设计、Logo投票,到手机以“限量发售”的形式采取饥饿营销策略,再到后期将雷军形象与品牌紧密结合,通过亲自主持发布会、举办年度演讲、在社交媒体频频发自拍、亲自互动等,与用户建立了信任。
雷军亲自主持发布会、举办年度演讲、社交媒体互动等,与用户建立了信任。图为雷军今年9月年度演讲现场
可以说,营销策略的创新,是小米快速崛起并持续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但作为一家科技企业,小米也多次被外界诟病是“组装厂”,还被格力电器董事长董明珠批评“只会营销、没有核心技术”。
这些批评有待时间验证,但擅长营销的小米,在面对负面新闻时,也更容易陷入反噬。
据媒体统计,顶流CEO雷军最近一个月掉粉四十多万,而且都集中在10月中旬,即小米事故后雷军发言的这段时间。
多地小米汽车门店的直播间,在成都车祸发生后也遭遇了网暴。
小米集团公关部总经理王化上星期五(10月17日)在微博发布“小米车主遭网络攻击专项援助信息收集表”的进展,称截至10月15日午夜,共有6032人参与,480人提供了相关证据信息,而这也被网民调侃“小米不仅有超强的公关,还有更强的法务部”。
雷军今年1月在跨年直播中分享自己一路走来的艰难经历时说,年年难过年年过,一年下来还不错。
他上月在第六次个人年度演讲中又说,小米一路摸爬滚打、跌宕起伏,“没什么好犹豫的,五十来岁,正是闯的年纪”。
现在,由他一手打造的小米再一次被他自己推到了风口浪尖,过去凭借用户口碑、个人魅力以及舆论攻势等,助力小米化险为夷,而这一次,以往的技能和打法是否还能奏效?
转自联合早报
更新时间:2025-10-24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