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BOC/BOA,7月4日启幕!马军教授邀您共探血液肿瘤全球前沿

2025 BOC/BOA,7月4日启幕!马军教授邀您共探血液肿瘤全球前沿,见证中国创新迈向新高度


编者按:2025年中国临床肿瘤学会年度进展研讨会(BOC)暨Best of ASCO 2025 China(BOC/BOA)将于7月4-5日在历史悠久的南京盛大召开。届时,国内外肿瘤学领域的顶尖专家将齐聚金陵,共同回顾和探讨过去一年中国临床肿瘤学领域的重大研究进展,并分享刚刚落幕的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年会的前沿成果。值此大会来临之际,亦是《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发布十周年之际,我们有幸邀请到大会主席团成员之一、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马军教授,分享BOC/BOA大会血液肿瘤领域的精彩看点与期待,与您共同见证中国学术力量走向世界,引领全球前沿的发展轨迹。


BOA/BOC会议亮点

全球前沿碰撞中国创新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今年BOC/BOA血液系统肿瘤专场将呈现哪些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或进展?您认为哪些成果将对中国血液肿瘤的临床实践产生直接推动作用?

马军教授:今年中国代表团已积极参加了多个国际学术会议,包括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SCO)会议、欧洲血液学会(EHA)会议、欧洲血液与骨髓移植学会(EBMT)会议以及国际恶性淋巴瘤会议(ICML)。实际上,中国在血液肿瘤研究领域的进展非常迅速。以ICML大会为例,中国的论文发表量仅次于美国,占比达到24%,仅次于美国的25%。在淋巴瘤治疗领域,中国在小分子药物、单抗、双抗、抗体偶联药物(ADC)以及细胞治疗和免疫抑制点治疗等方面,均已走在国际前列。特别是在CAR-T治疗方面,中国的相关研究占全球58%以上,与美国几乎平分秋色。

此次BOC和BOA会议将集中展示小分子药物、双抗、单抗、ADC以及细胞治疗等方面的国际先进经验。会议重要目标之一是将中国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的先进经验与国际同行进行有效交流与对接。目前,在部分医疗技术领域,中国已从追赶阶段迈向与国际平行发展的新高度,尤其是在细胞治疗方面已跻身全球领先行列。基于此,会议将特别强调分享中国在淋巴瘤、骨髓瘤、白血病等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旨在推动中国的治疗经验走向全球,让中国创新在国际学术舞台上得到更广泛的认可与交流。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始终秉持着“以患者为中心,以创新为驱动”的理念,我们期望通过这些国际交流,进一步促进国内外在肿瘤学研究和临床治疗上的合作与进步。


《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

十年跨越与学术新高地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回顾《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发布十年的历程,您认为这一年度成果总结在推动血液肿瘤领域的学术交流、临床规范建设以及本土研究推广方面发挥了哪些积极作用?

马军教授:当前,我国创新药研发已从以Me-too和Me-better为主,逐渐迈向以First-in-Class和Fast-Follow为核心的新阶段。在血液、淋巴系统肿瘤领域,中国已批准了约40种药物,其中包括全球首个应用于临床的JAK-1抑制剂以及首个获批进入一线治疗的CD79b单抗-维泊妥珠单抗,这些成就标志着中国在血液肿瘤治疗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

《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报告全面梳理了中国创新药研发的热门靶点,深入分析了各靶点的研发难度与趋势,并详细介绍了围绕这些靶点的创新药物。报告融合了国内临床经验与国际前沿理念,为中国创新药研发提供了丰富的信息和科学指导。十年来,该报告持续为国内科研工作者和企业指引方向,助力中国创新药研发走向世界,推动国内研发水平与国际接轨,减少研发弯路,对中国创新药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CSCO成立27年来,始终秉持“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理念。自2002年推动产生第一个国际PI以来,中国PI数量已占全球约20%,在肺癌、鼻咽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骨髓瘤、食管癌、胰腺癌及肝癌等领域,中国已取得国际领先地位。众多中国研究者活跃于国际舞台,有力地推动了中国肿瘤临床研究的创新发展。未来,我们应进一步加强国际合作,充分结合国内外真实世界数据和临床经验,共同推动中国肿瘤学迈向新的高度。

总之,《中国临床肿瘤学年度研究进展》报告汇集了中国在肿瘤治疗领域的先进技术、药物和转化医学成果,旨在促进中国肿瘤学与国际接轨,推动中国肿瘤学走向世界。


中国血液肿瘤学的未来图景

领跑全球的战略机遇

《肿瘤瞭望-血液时讯》:作为血液肿瘤领域的资深专家,您对未来五年中国血液肿瘤临床研究的发展方向有何预判?在哪些方面我们有望实现从跟跑到并跑甚至领跑?

马军教授:中国血液学已有120年的发展历史,较肿瘤学早40年,始终引领着中国血液学和肿瘤学走在国际前沿。从19世纪末和20世纪初的第一代血液学家至今,中国血液学已传承至第五至第六代学者,并取得了迅猛发展。例如,中国在三氧化二砷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方面,治愈率已达95%,被全球公认为“哈尔滨金标准方案”。此外,在黄晓军院士的引领下,半相合移植技术也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为更多患者提供了治愈血液系统疑难疾病的机会。

中国在血液学领域的创新成果不断涌现,如王振义院士发明的全反式维甲酸,开启了诱导分化治疗的新篇章。近年来,中国在CAR-T疗法、双单抗和ADC等前沿技术方面已与美国并跑甚至领跑全球,尤其在复发难治性淋巴瘤、B细胞白血病和多发性骨髓瘤以及免疫性疾病治疗领域,已走在世界前列。为持续推动中国血液与肿瘤学的发展,中青年学者应继承老一辈的遗志,加强国际合作,秉持CSCO“团结协作,务实创新”的理念,以患者为中心,致力于创新,从而在国际舞台上实现从接轨到领跑的跨越。


专家简介

马军 教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

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

哈尔滨血液病肿瘤研究所所长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监事会监事长

亚洲临床肿瘤学会副主任委员

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与继续教育中心淋巴瘤专科建设项目专家组组长

白血病·淋巴瘤杂志 总编辑

原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主任委员

原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副主任委员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03

标签:科技   肿瘤   血液   教授   全球   马军   中国   领域   国际   学年度   淋巴瘤   血液学   研究进展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