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每年9月为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9月21日为阿尔茨海默病日,2025年世界阿尔茨海默病月的活动主题是“早防早治,守护认知”,我们将通过各种形式提高公众对老年期痴呆的科学认识,增强早发现早诊断早干预的意识,关心关爱老年痴呆患者。
预防
(一)生活方式干预
- 饮食:遵循“地中海饮食模式”,多吃深海鱼、坚果、深色蔬菜和水果,少吃高糖、高盐、高油食物。补充叶酸和维生素B12,减少大脑内有害物质“同型半胱氨酸”的积累。
- 运动:每周至少进行150分钟中等强度有氧运动,搭配2~3次力量训练。运动不必追求高强度,重点在坚持。
- 大脑训练:学习新技能,如乐器、画画、用智能手机等;玩需要专注和思考的游戏,如下棋、拼图、数独等;多做深度思考,如回忆当天经历、复述文章内容。
- 社交:老年人多参加社区活动,中年人减少无效社交,保留高质量互动,避免孤独。
- 控制基础疾病: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慢性病患者要定期监测指标,遵医嘱服药,改善生活习惯,如戒烟、限酒、避免熬夜。
(二)基因检测与早期预警
- 新一代基因检测:NGS技术可同时检测多个基因变异,结合AI模型综合分析多基因风险,预测准确率提升至85%以上。检测可指导个性化干预。
- AI医学影像:基于机器学习的MRI分析技术通过测量特定脑区体积,预测轻度认知障碍向阿尔茨海默病的转化,准确率86%。
- 血液标志物检测:检测血液中的p-tau181、p-tau217等关键指标,精准判断大脑淀粉样蛋白的沉积情况,与PET扫描结果一致性超90%。
(三)三级预防体系
- 一级预防:针对一般人群,通过健康教育、生活方式干预等措施,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 二级预防:针对高危人群,如60岁以上且生物标志物阳性但无症状者、有主观认知下降者等,进行早期筛查、诊断和干预,延缓或阻止病情发展。
- 三级预防:针对已确诊患者,通过药物治疗、护理、康复等措施,延缓病情进展,提高生活质量。
治疗
(一)药物治疗
- 轻度认知障碍(MCI):目前尚无FDA批准的药物,但一些针对淀粉样蛋白或tau病理的实验性治疗正在研究中。
- 轻度阿尔茨海默病:可使用FDA批准的抗淀粉样蛋白免疫疗法药物,如Lecanemab、Donanemab,同时可联合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
- 中度阿尔茨海默病:推荐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也可考虑联合抗淀粉样蛋白免疫疗法药物。
- 重度阿尔茨海默病:继续使用胆碱酯酶抑制剂和美金刚,重点在于管理症状和提高生活质量。
(二)非药物治疗
- 认知训练:通过各种认知训练方法,如记忆训练、注意力训练等,帮助患者保持或改善认知功能。
- 心理支持:为患者提供心理支持,缓解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
- 生活方式调整:保持规律的生活作息,创造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避免过度刺激。
早期识别关键信号
- 记忆与认知异常:频繁忘记近期事件、学习新技能困难、计算能力下降。
- 语言与执行功能障碍:频繁找词困难、复杂任务执行条理不清。
- 情绪与行为改变:持续6个月以上情绪低落、淡漠,快速眼动睡眠期行为异常。
关键提醒
- 预防不分年龄:从30岁开始就可以通过科学的生活方式干预降低阿尔茨海默病的发病风险。
- 重视家族史:有家族史者需定期监测,生活方式调整适合所有人终生重视。
- 避免误诊:不要将“老糊涂”与正常衰老混淆,出现异常信号要及时就。
来源:云南省人口和卫生健康宣传教育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