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霜叶红于二月花”的诗意里,藏着霜降节气独有的浪漫与养生密码!作为二十四节气中最后一个秋节气,霜降一到,昼夜温差直接“拉满”尤其像是在南京这样四季分明,春夏秋冬随机播放的时节里,突如其来的霜总是让人印象深刻——清晨出门总能看到菜叶上裹着一层薄薄的“白纱”——那就是霜啦。《月令七十二候集解》里“气肃而凝,露结为霜矣”,把这时候的天气说得特别形象;古人把霜降分成了三候:“一候豺乃祭兽”,意思是豺狼开始囤粮准备过冬,这不就是在提醒咱们,该给身体“存点能量”;“二候草木黄落”,树叶哗哗往下掉,就像咱们身体里的阳气慢慢“收工休息”,可得注意保暖别冻着,现代人尤其需要顾护胃气;“三候蜇虫咸俯”,小虫子都钻进土里躲起来,也在暗示咱们别瞎折腾消耗体力,得顺着“藏”的节奏来,以准备越冬。要是这时候不管不顾,手脚冰凉、干咳没痰、皮肤干到掉屑这些“秋燥+寒邪”的小毛病就该找上门了,所以顺着节气养生超重要!
霜降养生:跟着节气“顺天应人”
// (一)起居:“早卧晚起”,和寒气“躲猫猫”
霜降时节,凌晨气温常跌破10℃,不少早起达人还习惯6点就出门锻炼,殊不知这时候寒气正“张牙舞爪”,很容易冻得关节疼、感冒咳嗽,而且对于城市的居民来说,早起也许呼吸的并不是最新鲜的空气,而是昨夜沉积的汽车尾气。《黄帝内经》早早就说了“早卧晚起,必待日光”,这时候照着做准没错!建议把起床时间往后挪挪,等7点太阳出来、寒气“退散”了再出门;晚上睡觉前,记得把窗户关好,床头备个薄毛毯,别让凌晨的寒气从缝隙里钻进来,不然拉肚子、鼻塞可就麻烦啦。

//(二)运动:“温和舒缓”,别让阳气“跑光光”
深秋的公园里,总有些爷爷奶奶穿着单衣打太极、跳广场舞,看着特精神,其实暗藏风险——霜降运动得遵循“养收”原则,要是运动到满头大汗,身体里的阳气就会跟着汗液“溜走”,人体的元气反而会受损。不如选散步、八段锦、瑜伽这些“温柔”的运动,每次练30分钟左右,身体微微发热、不觉得累就刚好。运动完喝杯温蜂蜜水,补水又润肺,舒服得很!
// (三)情志:“疏肝解郁”,跟“悲秋”说拜拜
霜降后树叶落、花草枯,很容易让人心里“不得劲儿——也就是所谓的“悲秋”,尤其是中老年人,可能会失眠、没胃口、情绪低落,这就是常说的“悲秋”。中医说“肝主疏泄”,情绪不畅会让肝气“堵得慌”,身体毛病也会变多。所以我们后面的食物疗愈菜单尤其考虑了这一点。
食养:“滋阴润燥”,药食同源护健康
霜降吃啥有讲究?得“补而不燥、润而不寒”才行!除了梨、苹果、银耳这些能润燥的好吃的,还能加山药、莲子、芡实这些“药食两用”的宝贝,既能补营养,又能调理身体。下面给大家安排了一周的霜降养生食谱,好吃又健康,全家都能吃得健康而开心!

霜降养生:跟着节气“顺天应人”
// 霜降一周养生食谱表

食谱亮点解读:药食同源食材的“养生力”
山药:它是食谱里的“主角”,有“平价人参”的美称!《本草纲目》里说它能“益肾气、健脾胃、止泄痢、化痰涎”其中记载了“脾胃虚弱,不思饮食。用薯蓣、白术各一两,人参七钱半,共研为末,加水和糊做成丸子,如小豆大。每服四十至五十丸,米汤送下”的原文,其实都是药食同源的方案。霜降吃山药,既能把脾胃养得好好的,改善寒气导致的消化不良,又能滋阴润燥,跟皮肤干、干咳说再见。煮粥、炖汤、清炒随便做,营养都能保留住。
莲子:莲子性子温和,味道甜甜的,能养心安神、健脾止泻。跟虾仁、鸡肉一起炒,既能中和肉的油腻,又能缓解“悲秋”带来的失眠、情绪差。不过莲子芯有点苦,要是不爱吃苦可以去掉,但莲子芯能清心降火,体质偏热的人留着吃更好哦。
芡实:芡实和山药、莲子并称“秋季养生三友”,能固肾涩精、补脾止泻,霜降常有的尿频、拉肚子,吃它都能调理。就是芡实质地有点硬,煮之前用清水泡2小时,煮出来会更软烂,吃着也好消化。

霜降养生小贴士:细节处护健康
霜降时节寒气较重,做好养生调理十分关键。在经络养护方面,咱们身体里的经络就像“养生通道”,此时容易“堵塞”,可重点关注足阳明胃经和手太阴肺经:足阳明胃经好比身体的“营养高速路”,霜降时脾胃易虚弱,常按揉这条经络上的足三里穴(膝盖下3指,胫骨外侧1横指处),每次按1-2分钟,有酸胀感最佳,能为脾胃“加油”;手太阴肺经则能帮助肺部“排毒”,秋燥易伤肺,按揉太渊穴(手腕横纹外侧,桡动脉搏动处),每次30秒,每天2-3次,可缓解干咳、喉咙干的问题,若想效果更好,还能找专业医师做针灸调理,通过刺激特定穴位让经络更通畅。

艾灸保暖也是霜降养生的好方法,能“赶跑”寒气、补充阳气,且操作简单可在家进行:首先要选对穴位,优先选择关元穴(肚脐下3指处)、命门穴(腰部正中线,第二腰椎棘突下凹陷处)和大椎穴(脖子后面,第七颈椎棘突下凹陷处),这三个穴位能帮助身体“囤积阳气”,抵抗寒气;操作时用艾条悬灸,距离皮肤3-5厘米,感觉温热不烫即可,每个穴位灸10-15分钟,灸到皮肤发红就停止,同时要注意艾灸时别受凉,灸完1小时内不要碰凉水,避免寒气“趁虚而入”。
日常防护中也藏着健康细节:出门要记得戴帽子、围围巾,因为头部和颈部最怕冻,受凉后容易引发头疼、颈椎疼,鞋子要选厚一点、鞋底软一点的,防止脚部受凉,脚暖了全身都会暖和;每天早晚用温水漱漱口,再喝杯温开水,保持呼吸道“湿润”;饮食上不要盲目跟风“大补”,体质偏热、容易上火的人,不要吃羊肉、狗肉等热性食物,脾胃虚弱的人进补时也不能太急切,要循序渐进。
霜降虽冷,却是调理身体的好时机,只要跟着节气节奏,合理安排起居、运动和饮食,再尝试经络养护与艾灸的方法,就能让身体保持暖暖的、棒棒的状态,轻松迎接冬天的到来!
更新时间:2025-10-25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