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照相馆”唤醒记忆,在1978年以前竟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

《南京照相馆》,用相片定格南京记忆,未来全球博弈意义巨大!(上)(无剧透)

执笔:军事魔士——超脑洞超逻辑分析国际地缘军事大戏!

本文,不是影视广告。

1南京记忆

其实在1978年以前,很少有人知道南京大屠杀。

毕竟在那个时间点以前,咱们重点纪念的是被蒋某人屠杀的群众与战士,至于国统区发生的屠杀,不是宣传重点。

唯一一位研究南京大屠杀的,还是南京大学历史系的老师高兴祖。

高兴祖是南京大屠杀研究第一人

基本上,整个60年代,只有他和他的学生在研究这个历史方向,并整理成资料。但这些资料仅仅只是资料,还没有面世。

终于,改革开放之后,与美欧的关系略微缓和,所以与蛙岛的关系也开始缓和。那么当时果党阵亡士兵与被屠杀的群众这些资料,是可以被提及的了。

1979年,高兴祖的稿件被整理为《日本帝国主义在南京的大屠杀》,并印刷出版。但此时此刻,这本书依然仅供内部参考研究。

第一本系统资料还是内部参考

这是一个很恐怖的历史真相——历史如果不被提及,真的会被时间抹去。

这本内部参考,终于在那个时间段得到了它应有的注视。1982年,日本主动挑起纷争,修改美化教科书里的“南京大屠杀”。

这件事立马激活了藏在历史深处的“南京记忆”,南京市当即提出修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1985年,纪念馆落成。

邓爷爷的题字

从此,南京大屠杀才成为咱们所有人共有的记忆。

1987年,大陆的首部南京大屠杀题材的电影《屠城血证》上映。1995年,《南京1937》的电影上映。但是自此,南京大屠杀的电影,似乎在走向凋敝?

1997年,张纯如顶着日本右翼的威胁,将自己三年来走访查证的资料整理成《南京大屠杀》,并以英文出版。

张纯如,巾帼英雄

但是在大屠杀巨大的阴影和各路压力之下,张纯如于2004年自杀。她是将“南京大屠杀”的记忆带向全世界的英雄。

一边是南京大屠杀的相关电影凋敝而少,但另一边,油太人被美术生屠杀的电影,那简直是一波接一波!

从《辛德勒名单》到《美丽人生》,从《钢琴家》到《条纹睡衣的男孩》,再到近期的《波斯语课》……

电影《钢琴家》剧照

油太人发动自己的宣传机器,基本上隔几年就来一部,隔几年就来一部,一遍遍告诉全世界它们是二战最大的受害者。全世界一提起油太人就想起了集中营,就想起了第三帝国在二战的暴行以及令人唾弃的历史地位。

但咱们呢?咱们可是被鬼子杀伤3500万!

自1995年的《南京1937》之后,居然陷入了长达14年的空档。2009年,陆川的《南京,南京》问世,同年,中外合资的《拉贝日记》问世。

《南京,南京》的走势很清奇——主角是鬼子,然后日本鬼子良心发现自我反思!好一个反思怪,这个是重点,我下面会提。

《南京,南京》的主角

而《拉贝日记》则让国师也有样学样,要拍外国人主角的电影才能拿奖,所以,得让老外来拯救中国人。于是,2011年,《金陵十三钗》上映!

大家看到了,一个假装神父的骗子在南京大屠杀里拯救少女。问题是《拉贝日记》那是真实原型,拉贝老先生是真的救命恩人,历史上的真实记忆。给拉贝先生拍一个,没毛病!

拉贝值得一部电影

那个虚构出来的骗子是什么鬼毛病!

而《南京照相馆》,就是21世纪“南京题材”里的一股清流,让我们看到了属于我们自己该有的南京记忆。


2南京照相馆

前天,带着家人去看了《南京照相馆》,真的很震撼!

这个暑期,《长安的荔枝》影版也看了,《荔枝》的点评后续有空再说。但整个观感下来,《南京照相馆》绝对会成为暑期档的黑马!

今天这里聊《南京照相馆》,不剧透,只聊大框架!

《南京照相馆》不仅仅是单方面的撕开伤口,而是重点描述着这样一群小人物,与暴虐的日本鬼子斗智斗勇,最终虽然赴死,却将日本人试图掩盖的暴行传到国际社会,让日本人的掩盖行为成为小丑。

可以说,这是“惨烈的牺牲,却是最终的胜利”。这与其他往期南京题材内容单纯叙述残暴与苦难,一下就有了基调上的区别。

而且,这部电影几乎没有特血腥的镜头,一个凌乱的头发和发青的嘴角,大家便知道日本鬼子已经强暴了这位女性;满地的残骸血水,大家就已经知道,日本鬼子刚刚露出恶魔的獠牙。

《南京照相馆》剧照

这已经够了,最大限度地让这部电影,能老少皆宜,被更多人看到。

他,是南京街头的一个邮差!每天在南京街头传报送邮。

她,是南京剧院里的一个戏角,一边被日本禽兽上下其手,一边捏着嗓子给日本人唱戏。

而他,是南京城从炮弹下幸存的翻译。说他是汉奸吧,他只是想活着,也没干伤天害理的事。说他不是汉奸,他对日本人的谄媚卑微地贴到地上。

而他,是南京城数一数二的摄像师,带着自己的一家老小,躲在“吉祥照相馆”的地窖里,只想守着一家老小,挨过这末日炼狱般的南京屠城。

而他,是一名被日军割掉耳朵的警察,弟弟是他唯一的念想。但是在日军破城的当天,他与他的弟弟被冲散了。

而它,是祖辈参加甲午战争的日本贵族。家族为了刷军功把它塞进了部队,然后为了减少危险给它又安排了军队摄像师的职位。作为公子哥,它只会拍照不会洗照片!

人设为日本贵族

它与他们的故事,便在小小的照相机上面,产生了命运的交织。

这个故事,最大的作用,就是强化了日本禽兽“伪善”的标签。由于陆川的《南京,南京》在前面塑造了一个日本主角“反思怪”,以至于给了很多人一种“日本很容易出现反思怪”的幻觉。

所以当《南京照相馆》里,这头文质彬彬的伊藤秀夫出现的时候,它不愿拔枪杀人的样子,还真给人以为它就是这部戏里的“反思怪”。

他和和气气地微笑着把通行证交给男主,我在影院一度都以为他真的要放男主逃生。结果,它特意做了记号,交代日军杀掉男主。

伪善的代表

伪善,在这一刻被展现地淋漓尽致!

《南京,南京》塑造的“反思怪”印象越深,《南京照相馆》突破的印象就越高。日本确实有反思的友人,但他们只是禽兽群里的一小部分!

下集,咱们讲述“南京大屠杀”在国际舆论和博弈场上的巨大意义。

~~~~~~~~~~~~~~~~~~~~~~~~~~~~~~~~~~~~~~~~~~~~~~~~~~~~~~

今天就写到这里吧,多谢各位看官的捧场。

战国乱世,请各位照顾好自己,我们下期再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29

标签:历史   照相馆   南京   记忆   日本   电影   日本人   资料   伪善   日军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