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脾和胃的中成药有哪些?老中医推荐的6种药,温和调脾胃

《黄帝内经》中言:“脾胃者,仓廪之官,五味出焉。”此语颇为切实,脾胃如同家中之粮仓,掌管营养的吸收,若其出现问题,全家皆受牵连——孩子挑食而不长个,大人饭后腹胀且无精神,老人腹泻便秘常来扰。


市面上健脾和胃的药物种类极为繁多,若挑选不当反而会加重身体负担,我特意整理出老中医常推荐的6种较为温和的中成药,这些药物药性平和,不猛烈,不同状况皆能对症使用,并且用法也简便,一看便知晓。


四君子丸:健脾的“基础款”,气虚体质的“定心丸”


四君子丸是属于补气健脾的经典方剂,可称得上是脾胃调理的“基础药”,其组方就仅有党参、白术、茯苓、炙甘草这四味药,并且还暗暗契合《伤寒杂病论》中“补而不滞” 的智慧。


它的药性比较温和,就像为脾胃增添了一台小暖炉,能够缓缓地温养滋润,适合那些虽然没有严重病症,却总是感到身体乏力、食欲不振,大便稀溏不成形,舌质偏淡且带有齿痕的人群,无论是上班族因长期熬夜导致脾胃受损,还是因年岁增长而元气渐亏,使用它都很适宜。


请注意它仅仅着重于补气,要是体内湿气重且肚子胀得很厉害,那就得与其他药物一同使用。


六君子丸:脾虚带湿的“祛湿方”,痰多腹胀全搞定


六君子丸乃是于四君子丸基础上添加了陈皮与半夏两味药,拥有了理气化痰的功效,此恰与《金匮要略》中“脾为生痰之源”的说法相吻合——许多人喉咙常常好似有痰堵住,咳不出来也咽不下去,实际上就是由于脾虚不能够运化湿气,进而形成了“痰湿”。


这款药适用于脾虚且带湿的人群:饭后肚子显著发胀,进食油腻之物便感恶心,大便黏腻在马桶上难以冲净,舌苔白厚且油腻,家中有人常患胃炎、消化不佳,还伴有痰多、胸闷情况,用此药来调理极为对症。


药性相较四君子丸略强些,但仍较为温和,儿童与老人只需减少用量,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


香砂六君丸:气滞腹胀的“舒缓剂”,反酸嗳气不用愁


若你觉肚子胀得难受,且老打嗝、反酸、吃不下东西,这样香砂六君丸便对症,它是在六君子丸基础上加入木香与砂仁,此两味药好似为脾胃“松绑”,可打通气滞、缓解胀痛。


《本草纲目》中提到砂仁具有“补肺醒脾,养胃益肾”的功效,木香则能“行气止痛,健脾消食”,两者配合使用,可使全方兼具补气健脾与行气消胀的作用,适用于因压力大、进食过快,或长期食用生冷食物导致脾胃气滞的人群,这类人群常表现为腹部胀满,无明显规律,餐前餐后均感腹胀,嗳气后症状略有缓解,舌苔白而腻。


得跟你说一下,它在行气方面挺厉害的,像那些阴虚火旺的人,比如说老是口干、手心发热的,可得小心使用。


启脾丸:脾虚腹泻的“止泻药”,孩子老人都能用


启脾丸的组方那可是相当全面,它是以四君子汤当作根基,还加入了山药、莲子、泽泻这类成分;不但健脾还能消食,与此同时还能够利水止泻,刚好就符合《神农本草经》里“健脾必先祛湿”这么个说法。


针对脾虚湿重且经常拉肚子之人十分适宜:大便稀软不规整,一日拉数次,吃生冷油腻之物则加剧,还伴有食欲不佳、全身发沉之情形,特别是孩子脾胃比较柔弱,挑食、不长肉且常腹泻,又或者老人脾胃功能减退、腹泻久不痊愈者,运用启脾丸便比较恰当。


里面的“焦三仙”乃是山楂、神曲、麦芽,可消各种积食;泽泻与茯苓能去水湿,药性颇为平和,全家皆能放心使用。


归脾丸:心脾两虚的“安神方”,失眠乏力一起调


归脾丸和其他健脾药不一样,它不仅健脾,还能补血养心,是《难经》“心脾同源”理论的经典应用——很多人脾胃不好的同时,还会失眠多梦、头晕健忘、浑身乏力,这就是“心脾两虚”,气血不够养心脏和脾胃了。


其配方包括龙眼肉、当归、酸枣仁等能养血安神之药,还佐以党参、黄芪来补气,实现“补气生血,养心安神”之功效。适宜于长期熬夜、过度劳累之人,还有因月经量多而致气血亏虚的女性;除脾虚的普遍症状外,还会有心悸、失眠、面色发黄、头晕目眩的情形。


请注意此方中养血的药物较为滋腻,若你体内湿气重且舌苔厚腻,就不要单独使用,否则易使肚子更胀。


健脾丸:脾虚积食的“消食药”,吃多了也不怕


若平日脾胃欠佳,偶尔一次吃多了,或是孩子挑食偏食致使积食,健脾丸便可派上用场,它以党参、白术健脾,佐以陈皮、枳实理气,再加上山楂、麦芽消食,是个“健脾且消食”双效齐施的方子。


《诸病源候论》说“食积不化,则脾胃伤”,健脾丸正好解决这个问题——既能补脾胃的虚,又能消当下的积,适合脾虚积食的人:肚子胀得硬邦邦,打嗝有酸腐味,不想吃饭,大便臭秽。


孩子吃多了零食、肉类导致消化不良,或者脾虚不长肉,都能在指导下减量使用。但要注意,急性肠炎腹泻可不能用它。


脾胃调理的3个“关键提醒”,比吃药还重要


1、中成药讲究“辨证”,并无万能的健脾药,举例而言,若湿气重则选启脾丸;若气滞则选香砂六君丸;若拿不准,最好查看舌头,舌苔薄白且边缘有齿痕大多为气虚,舌苔厚腻大多是有湿。


2、调理脾胃并非仅依赖药物,《黄帝内经》中有言: “饮食自倍,肠胃乃伤”,日常应减少生冷、油腻、辛辣食物的摄入,进食至七八分饱且细嚼慢咽,此比用药更为有效。


3、儿童和老人用药要减量,孕妇、哺乳期女性,还有有高血压、糖尿病的人,一定要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别自己随便买。


脾胃为“后天之本”,调理不必急于求成,缓缓调养方为要紧,此6种药物药性温和,对症使用便可让脾胃重焕生机,全家皆可受益,若不知自身适用于哪种,也可结合自身症状多加观察,亦或咨询专业中医师的意见。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05

标签:养生   脾胃   中成药   温和   舌苔   补气   药性   湿气   药物   油腻   黄帝内经   生冷   党参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