荷兰对华不友好直接摊牌了,明抢中企第五天,要对中国小包裹征税

2025年10月,荷兰政府在半导体产业与跨境电商领域同步升级对华措施,引发中欧经贸关系剧烈震荡,这场以“国家安全”为名的行动,在第五天迅速扩展至贸易领域,形成“资产冻结+包裹征税”的双重施压格局。

短短数日内,先是援引“国家安全”理由,强制接管中国闻泰科技旗下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冻结其资产并计划更换管理层,随后又传出正研究自2026年起对来自中国等非欧盟国家的跨境小包裹征税,意图提前于欧盟统一政策实施前构筑贸易壁垒。

这两项举措虽分属不同领域,却共同揭示了一个深刻转变,在地缘政治格局重塑的背景下,欧洲核心国家正日益将对华经济政策安全化、工具化,其背后既有美国战略牵引的影响,也折射出对中国产业崛起的深层焦虑。

从“合法收购”到“强制托管”

10月12日晚间,中国半导体巨头闻泰科技公告披露,其全资子公司安世半导体(原荷兰飞利浦半导体部门)遭遇荷兰政府与司法系统的双重干预。

9月30日,荷兰经济事务部依据《货物供应法》发布部长令,以“国家经济安全风险”为由冻结安世半导体147亿元人民币资产,并限制其技术转移与产能调配。

10月1日,荷兰阿姆斯特丹上诉法院企业法庭在未充分听证的情况下,直接暂停闻泰科技创始人张学政的董事职务,任命一名拥有“决定性投票权”的外籍独立董事接管决策权,同时将闻泰通过香港子公司持有的安世半导体99%股权强制托管给第三方机构,仅保留象征性的1股。

这一系列操作具有高度争议性,安世半导体作为全球功率分立器件领域第三大企业,自2019年被闻泰科技收购后,全球市场份额从第11名跃升至第3名,成为中国半导体产业海外并购的标杆案例。

可荷兰政府此次行动却未提供实质性风险证据,仅以模糊的“治理缺陷”与“国家安全”为由。

更耐人寻味的是,9月29日美国商务部刚发布对华晶圆制造企业新规,次日荷兰便启动对安世半导体的冻结程序,英国《金融时报》直言此举“紧随美方其后”。

冻结令对安世半导体的运营造成直接冲击,作为汽车半导体领域的全球龙头,其与大众、宝马等车企的供应链关系面临断裂风险。

闻泰科技在声明中强调,安世半导体在华制造基地生产的特定成品与组件已遭中国商务部出口管制,进一步加剧技术转移困境。

资本市场迅速反应,闻泰科技复牌首日即遭一字跌停,市值单日蒸发58亿元,两日内累计蒸发超百亿元。

从“欧盟酝酿”到“荷兰加速”

在半导体领域施压的同时,荷兰将矛头转向跨境电商,10月17日,荷兰《金融日报》披露,该国正研究对来自中国的跨境小包裹征收国家税款,相关法案可能于2026年1月1日生效。

这一政策与欧盟层面的动向密切相关,2025年5月,欧盟提出对邮递至个人消费者的小额包裹征收每件2欧元固定费用,并计划取消150欧元以下商品的关税免征政策。

法国则计划联合德国、荷兰等国,对进入欧盟的低价电商包裹征收“每件几欧元”或“每件商品几十欧分”的手续费,罗马尼亚已于8月率先执行每件5欧元的标准。

荷兰的加速跟进具有现实考量。作为欧洲主要物流枢纽,鹿特丹港与史基浦机场每年处理数亿件中国跨境包裹。

若欧盟统一征税政策延迟,荷兰单边行动可避免包裹流转移至比利时、德国等未征费国家,据法国财政部估算,2024年将有8亿个小额包裹进入法国,荷兰若跟进征税,每年可增加数亿欧元财政收入。

对跨境电商而言,征税政策将直接推高运营成本,以一件价值100欧元的中国商品为例,若征收2欧元固定费用并叠加13%增值税,终端价格将上涨至115.26欧元,削弱价格竞争力。

SHEIN警告称,若欧盟征收2欧元处理费并叠加法国新环保法案罚款,其每单商品平均售价将上涨8-12欧元,Temu则加速招募欧洲本土商家,发展“本地对本地”商业模式,预计未来80%的欧洲销售额将来自该模式。

荷兰的双重施压

荷兰的激进举措折射出欧洲“技术自主化”浪潮与地缘政治的深度交织,2025年1月,荷兰已收紧先进半导体设备出口管制,将特定测量和检测设备纳入授权范围,此次冻结安世资产,被视为美欧协同遏制中国半导体产业的又一步棋。

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推动的产业链“友岸外包”战略,将荷兰纳入对华技术封锁体系,而荷兰的行动则为这一战略提供了实践样本。

中国方面的应对呈现多维度特征,企业层面,闻泰科技联合国际律所挑战荷兰政府的冻结令及法院裁决,同时与全球供应商及客户紧急沟通,稳住生产秩序。

政府层面,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声援闻泰科技,外交部发言人明确反对泛化国家安全概念、针对特定国家企业采取歧视性做法。

更值得关注的是,中国商务部于10月14日发布出口管制通知,禁止安世半导体及其分包商出口在中国制造的特定成品和组件,形成对等反制。

而荷兰的双重施压则揭示出全球半导体产业链“去全球化”的残酷现实,从芯片设备出口限制到投资并购审查,再到如今的资产冻结与包裹征税,层层加码的封锁措施使中企海外布局举步维艰。

但危机亦孕育转机,华为在欧洲设立5G实验室、宁德时代与欧洲车企合资建厂的模式,通过技术共生降低政治化冲击,或将成为中企海外布局的新范式。

未来1-3个月将是关键观察期,荷兰法院裁决的执行情况、闻泰法律救济的进展,以及欧盟对小额包裹征税政策的最终落地,将决定中欧经贸关系的走向。

全球半导体产业“中美欧三分”的格局已初现雏形,美国主导先进制程,中国聚焦成熟制程与应用创新,欧洲强化技术主权,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核心技术与产业主权的争夺,正重塑全球贸易规则的底层逻辑。

结语

从当前局势看,荷兰的两项举措正将中荷经贸关系推向关键节点,半导体产业的强制管控挑战了国际并购的产权保护底线,小包裹征税则突破了欧盟关税统一框架,两者共同构成对中荷合作基础的双重冲击。

未来若荷方不释放政策弹性,中方的反制措施可能覆盖荷兰优势出口领域,而欧盟内部的分歧也可能加剧政策执行的混乱性。

在全球产业链深度融合的背景下,如何在安全审查与市场规则之间找到平衡,不仅是中荷双方需要解决的问题,更将影响中欧经贸关系的未来走向。

不知道您对此有什么看法呢?欢迎在下方评论区留下你的想法,喜欢文章的话记得点赞关注我们下期再见。

信源:

《荷媒:荷兰或将对来自中国的廉价包裹征税》——俄罗斯卫星通讯社——
https://sputniknews.cn/20251017/1067937837.html

《荷兰政府突然冻结中企子公司,背后推手曝光!》——京报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6066413158311655&wfr=spider&for=pc

《明抢了?荷兰政府接管中资芯片制造商,中企强烈抗议》——观察者网——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45836734787666082&wfr=spider&for=pc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0-21

标签:科技   国小   荷兰   包裹   半导体   中国   欧元   欧盟   欧洲   政策   中欧   领域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