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宝仓将军的齐鲁往事

最近,一部聚焦隐蔽战线英雄的电视剧《沉默的荣耀》火遍荧屏。剧中 “东海小组” 成员陈宝仓将军铁骨铮铮,让无数观众为之动容。当镜头里的他与战友并肩坚守时,很少有人知道,这位抗日名将的人生篇章里,还藏着一段与山东紧密相连的峥嵘岁月——1945 年深秋,他曾以国民政府军政部胶济区特派员的身份抵达青岛,在龙华路1号的红瓦棕墙间谋划受降事宜,在汇泉跑马场主持日军投降仪式,后来又在济南的兵站里,以隐秘方式守护着和平的希望。

青岛受降:跑马场上的民族尊严

从市南区人民会堂地铁站出来,很快就能走到青岛的两个热门景点,大学路鱼山路拐角和漫画街,这两个地方游人如织,哪怕是淡季也有很多人打卡拍照。而龙华路1号就在漫画街旁边,一道石墙隔开了这栋建筑的院内院外,院子外是熙攘的人群,院子内庄严肃穆,少有人来,若不是《沉默的荣耀》热播带来的寻访者,它仍会像邻家老宅般低调。

建筑内分为三层,一层是几户人家居住的私宅。顺着红漆的木制楼梯来到二楼,是一家主营特色换装的小店。

龙华路 1 号现在的平静,与 80年前的忙碌形成了鲜明对比。1945 年10月17日,陈宝仓带着接收青岛日军投降的使命来到这里,这栋房子不仅是他的官邸,更是他谋划受降事宜的“临时指挥中心”,彼时的官邸忙忙碌碌,每天都有工作人员进进出出。8天后,这份忙碌终于迎来了最激动人心的时刻。10月25日,青岛日军投降仪式在汇泉跑马场举行。从龙华路1号步行到汇泉广场,不过二十分钟的路程,可这短短的距离,却承载着青岛人民八年的等待。那天的汇泉跑马场被装点得庄严肃穆,五十余架飞机在上空盘旋,千余名官兵沿着场地边缘列队,观礼的市民挤满了四周的看台,每个人脸上都带着压抑已久的激动。

上午11时,陈宝仓身着笔挺的中将呢子军装,胸前佩戴着勋章,与美方代表谢勃尔少将并肩走上受降台。他的右眼在抗战中被日军炸弹炸伤,早已失明,左眼透着坚定的光芒,整个人显得格外挺拔。当日军投降代表长野荣二带着10名幕僚,低着头走上台,双手递上象征军权的佩刀,又在投降书上签下名字时,台下爆发出雷鸣般的欢呼,掌声、口号声此起彼伏,久久没有停歇。

(陈宝仓(中)主持青岛地区日军投降仪式现场。)

仪式结束后,陈宝仓立刻投入到接收日军物资的工作中。当时青岛有270多处日军留下的军事设施,从飞机修理厂到军需被服厂,从火药库到兵工厂,每一处都需要仔细清点登记。有人想趁机 “捞好处”,偷偷挪用物资,都被他严词拒绝。“接收不是劫收,这些东西是国家的,是老百姓的,一点都不能少。”他常对身边的人说。

济南风云:兵站里的隐秘坚守

1946年春,陈宝仓调任第四兵站中将总监,移驻济南。这座山东首府此时已成为内战前线的物资枢纽,他的职责是统筹国民党军的军需供应,却在心中埋下了反对内战的种子。多年前与共产党人的接触,早已让他看清了国民党政权的腐败本质。对于父亲的一生,将军的女儿陈禹方是这样评价的:父亲从一个旧式军人、爱国者,一步步成为有坚定抗日信念的将军。

第四兵站掌控着山东境内的粮秣、弹药与被服调配,成为各方势力争夺的焦点。时任山东省政府主席的王耀武多次试图将接收物资截留私分,均被陈宝仓严词拒绝。陈禹方后来回忆,曾亲耳听到父亲私下对母亲说:“今天又给那边送了一批礼。”第四兵站交通处长也透露“3 万斤地瓜干刚运出城就丢失了”—— 这些 “遗失” 的物资,实则通过秘密渠道送抵了解放军手中。陈宝仓以这种隐晦的方式,践行着“反对内战、守护民生” 的信念,被家人戏称为解放军的 “运输中队长”。他的坚守很快引来祸端。王耀武恼羞成怒,向蒋介石密告陈宝仓 “故意遗失物资、资助共军”。1947年,国民党当局以 “资共嫌疑” 将陈宝仓停职审查。在长达一年的调查中,尽管查无实据,他最终还是被免去职务。这场风波成为将军人生的重要转折点:济南的失意让他彻底认清国民党政权的无可救药,也让他下定决心走向革命的光明阵营。

离开济南前,陈宝仓或许曾回望这座承载着他隐秘使命的城市。从青岛跑马场上的扬眉吐气,到济南兵站里的暗度陈仓,他在山东的两年时光,始终以“不愧苍穹” 的初心行事。正如他写下的诗句 “浮名身外事,应不愧苍穹”,齐鲁大地的山山水水,见证了一位军人超越派系的家国情怀。

潜伏台海:将军最后的使命与荣光

解放战争胜利曙光初现时,陈宝仓曾有机会赴北平参与策动傅作义起义,却因熟悉国民党军队体系,主动选择留在隐蔽战线。1949年春,他受中共中央华南分局与民革中央李济深委派,以国民党中将身份潜伏台湾,与吴石协作开展情报工作,成为我党潜台情报网中的高级别成员。

身为工兵出身的他,对军事布防有着精准把控。获取的前沿阵地工事图、防御设施图等关键情报,他都会亲手标注细节、绘制图表,确保每一处位置准确无误。这些情报通过秘密渠道传回大陆,为解放军预判台海局势、减少城市遭敌机轰炸的损失提供了重要支撑。新中国成立后,国民党在台湾掀起 “清剿” 风暴,陈宝仓敏锐察觉危险逼近。为让家人脱离险境,他暗中安排妻儿迁往香港,只身留在台湾。然而危机终究来临。1950年1月,中共台湾省工委书记蔡孝乾蔡孝乾被捕叛变,导致1800 余名地下党员暴露,吴石的身份也随之泄露。3月1日吴石被捕,敌人在其家中搜出一份手绘军事布防图,经笔迹比对确认出自陈宝仓之手,他随即落入敌手。即便面对严刑拷打,陈宝仓始终坚守气节,被记载为“最难审讯之人”。

1950年6月10日,陈宝仓与吴石、聂曦、朱枫一同在台北马场町被以“间谍罪” 处决。行刑前,他写下绝笔信留给好友段翔九:“永康街十三巷七号段翔九兄鉴:弟已被判死刑,请转知家属,死后即用火葬。陈宝仓绝笔六月十日。” 两天后,远在香港的妻子师文通得知噩耗,强忍悲痛联系台北的学生陈克敏与军需官唐辉麟,恳请他们设法将丈夫遗体火化,再把骨灰转交女儿陈禹方的同学殷晓霞。

同年7月,殷晓霞携带骨灰盒从台湾赴香港,准备转道上海。途经香港时,由于没有入港证,当局刻意刁难,禁止骨灰盒上岸。情急之下,她将骨灰盒紧紧缠在背上,冒险偷渡登岸,至此,这份承载着忠魂的骨灰,跨越海峡、历经艰险才得以回归亲人身边。

从青岛龙华路1号谋划受降、捍卫民族尊严,到济南兵站暗护解放力量、坚守民生信仰,再到台海潜伏传递关键情报、甘为信仰献身,陈宝仓用生命践行“反对内战、守护家国” 的初心,也照亮着后人对 “信仰” 二字的理解。如今,《沉默的荣耀》让他的故事被更多人知晓,他的 “沉默荣耀” 不再藏于历史深处,而是化作民族记忆中鲜活的一部分,他的名字,也终将与他守护的信仰一同,永远被铭记。(来源:大众新闻)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11-21

标签:历史   齐鲁   将军   往事   青岛   兵站   日军   济南   跑马场   荣耀   国民党   山东   物资   香港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