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不能盲目戒烟?可能会突发心梗?戒烟到底会发生什么?

大清早,赵大爷在公园遛弯,同伴都说戒烟能让身体变好。可他摇头,苦着脸说:“上个月我试着一根都不抽了,没想到两天后心口又闷又痛,进了医院查出来是急性心梗。后悔死我了,戒烟怎么反倒闹出病?”

你身边也许有不少老烟民,听过类似的故事:有的人刚戒烟就觉得没精神、情绪反复、甚至冒冷汗或头晕。于是,很多人开始怀疑——戒烟到底好不好?年纪大了还能不能断?别到头来把好事变坏事。其实,这背后的真相你可能还不完全明白,其中有不少让人惊讶的细节。今天,一起把关于戒烟的“流言板”揭个底,告诉你戒烟究竟会发生啥,哪些风险可以规避,怎样做不会“戒烟戒出问题”。

“说戒烟就戒烟”,真的可能出事吗?

关于“突然戒烟可能心梗”的说法,其实不能一棒子打死。医生在门诊遇到很多像赵大爷这样的老烟民——年纪大、烟龄长,原本身体就有三高或者动脉硬化基础。一旦一天到晚不碰烟,身体会出现明显的戒断症状:手抖、冒汗、心慌、睡不着、情绪波动严重,甚至诱发恐慌、胸闷等问题,有的人在随之而来的心理压力、生活习惯骤变下,诱发心梗、脑梗的确有先例

不过这里要纠正一个误区:心梗并非直接由“戒烟”本身诱发,而是因身体长期依赖烟草,突然停用带来的剧烈生理、心理变化,叠加原有的心血管基础病,才有可能意外“爆雷”。
也就是说,烟民的心梗风险大,根源在于长期吸烟损伤了血管,断烟只是“最后一根稻草”。

北京朝阳医院梁立荣医生指出,烟草里的尼古丁能让大脑成瘾,身体形成心理、躯体双重依赖。一旦戒断,头头脑脑就像突然失去了“安慰剂”,会出现注意力下降、暴躁易怒、睡眠障碍、甚至短期内心律变化等戒断反应。

医学研究发现,戒断反应通常在戒烟后的7-14天间最突出,极个别人短期内会诱发原本隐藏的心脑血管疾病
这就解释了为何部分老烟民一戒烟,感觉浑身难受,甚至出事。
尴尬就在于,身体因为吸烟损坏了机能,却在想自救的时候,反被强力反弹了一下。

正确戒烟,身体会有哪些变化?时间越早收益越大

是不是意味着年纪大的人就不能戒烟?
还真不是,世界卫生组织数据反复验证,戒烟对健康百利而无一害,不管任何年龄段,停止吸烟都能受益。

有数据显示,人只要停止吸烟20分钟,血压和脉搏就开始下降,心脏负担缓解;戒烟一年后,心脏病风险大约降低50%;戒烟5-15年,中风风险都会逼近从未吸烟者。

对老年人来说,不管多少年烟龄,戒烟后心肺功能、免疫能力都会缓慢改善,持续5年后,和“不戒烟”者比,死亡风险减少约30%
而且如果40岁前就断烟,因烟草增加的死亡和疾病风险能减少约90%
30岁前戒烟,几乎97%的相关健康危害都能逆转。

但这里有个前提——不能完全靠“硬扛”戒烟,特别是有基础病、吸烟史久、年龄大的群体,一定要有专业的医疗支持和科学步骤,不然很容易半路出岔子。

戒烟时,这些症状别轻视,怎么健康断烟不出事?

很多人觉得意志力重要,实则不科学。大部分人的戒断反应一到高峰,情绪大幅波动、注意力分散、睡眠失调,短时间压力骤增。对于心血管原本就脆弱的人群,很可能撑不住,诱发严重后果。

临床建议,戒烟前,最好先到正规医院戒烟门诊评估,医生会根据烟龄、基础疾病、依赖等级推荐专门的戒烟方案。
比如说—— 必要时用短期尼古丁替代疗法(贴片、口香糖等),让身体平稳“过渡” - 特别严重依赖可以用药物辅助,控制情绪波动和相关的神经反应配合心理支持干预,减轻孤独、抑郁、自责等负面情绪

日常生活里,可以用以下几个办法缓解诱发风险:
转移注意力,多参加轻松的文体活动,如散步、练字、聊天或者下棋;饮食上补充丰富蔬菜、水果、每天适当多喝水;保持规律作息、别暴饮暴食;每遇到想抽烟的念头,可以立刻做深呼吸、咀嚼无糖口香糖或刷牙,降低冲动.

需要强调,如果身体突发持续胸闷、气短、晕眩或者肢体麻木等症状,千万不要硬扛,第一时间到医院排查心脑血管意外。

别忘了,吸烟带来的健康风险不仅包括慢阻肺(重度吸烟者发病风险高达75%)肺癌(90%都和吸烟直接相关),还会加重糖尿病甚至影响二手、三手烟人群健康

对于年纪大、烟龄长的朋友,必须科学戒烟、循序渐进,不能盲目断掉

说白了——戒烟好处大,但科学方式最重要

无论你多大年龄,是否已经被烟草束缚多年,只要方法科学、配合医生干预,戒烟永远都不会晚,而且收益巨大
如果你身边也有家人习惯蹲在阳台抽烟、已经成为“戒不掉的安慰”,不妨把今天这份建议转发给他。

目前你的健康状况是否适合立即断烟、该选哪种辅助方式,这些都要结合自身的身体条件,让专业医生评估再行动。别轻信网传“戒烟害人”“戒掉倒不如不戒”等谣言。

本文为健康知识科普,结合权威资料和个人观点撰写,部分情节为方便表达和阅读理解进行了适当虚构与润色,内容仅供参考,不能替代医生诊断。如感不适,请及时就医。

参考资料:

1. 《中国食物成分表(第六版)》 2. 《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烟草控制行动》 3. 《慢性呼吸系统疾病防治指南(2023年版)》 4. 《中国心血管健康与疾病报告2021》 5. 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 WHO report on the global tobacco epidemic, 2023: Addressing new and emerging products. 6. 《中国卒中学会卒中科普专家共识》 7. 《吸烟对心脑血管健康影响及戒烟获益解读》 8.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22)》 9. 《北京市成人戒烟门诊服务指南》 10. 《中老年人血糖管理与营养干预研究综述》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9-06

标签:养生   可能会   盲目   发生   身体   风险   健康   烟民   中国   医生   烟草   情绪   心血管   年纪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