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内有癌,睡眠先知?晚上睡觉时若出现5种异常,建议早做预防

65岁的陈大爷照例端着茶杯,坐在阳台上看报纸。邻居们都羡慕他精神矍铄,退休后还每天骑自行车去菜市场,活得像个“老顽童”。可最近几个月,他晚上睡觉总觉得不对劲:不是夜尿频繁,就是半夜被胃痛折腾醒,有时还出汗多,早上起来衣服都湿透了。陈大爷心想:“年纪大了,估计是肾虚或者天热吧。”他没当回事,买了点中药泡水喝,可症状越来越严重。

“老陈,你这夜里跑厕所跑得勤,是不是前列腺有问题?”老伴儿张阿姨急了,硬拉着他去社区医院。内科主任周医生听完陈大爷的描述,皱起眉头:“夜尿多、胃痛、出汗多,这些可不简单。得做个全面检查!”检查结果让陈大爷傻眼了:早期胃癌,伴随前列腺增生。周医生拿着片子说:“幸好发现得早,胃癌早期治愈率高。你这些夜间症状,其实是身体在‘报警’!”

陈大爷一脸懵:“周医生,我白天好好的,咋睡觉时就出问题?还能跟癌症扯上关系?”周医生拍拍他的肩:“身体的信号,晚上最明显。你这夜间异常,很多人都会忽略。咱们得好好聊聊!”从那天起,陈大爷开始了治疗,也学会了关注身体的“夜间密码”。他的故事,像一盏明灯,提醒我们:睡眠可能是健康的“哨兵”,尤其是这五种异常,可能是癌症的早期信号。


一、为什么患癌的人越来越多?

“周医生,现在咋这么多人得癌症?是不是空气不好?”陈大爷在复查时忍不住问。周医生叹了口气:“不光是空气,癌症的增加跟多方面有关。”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数据显示,中国每年新发癌症病例约480万,死亡病例超300万,远超心脑血管疾病癌症已成为威胁健康的“头号杀手”,但为何人数逐年攀升?

1.老龄化:时间的“隐形推手”

中国统计局报告显示,2023年我国60岁以上人口占比超20%,正式进入老龄化社会。周医生解释:“年纪越大,细胞老化越快,端粒(染色体末端的保护结构)缩短,基因突变风险增加。”《自然》杂志研究表明,端粒缩短与癌症发生率呈正相关,尤其是肺癌胃癌等。陈大爷65岁,胃癌的出现,与年龄相关。

2.生活方式:健康的“隐形杀手”

现代生活条件好了,但不良习惯却成了癌症的“帮凶”。陈大爷年轻时爱吃烧烤火锅,重油重盐,还经常熬夜加班。《美国医学会杂志》指出,长期高脂高盐饮食会增加消化系统癌症风险20%,而熬夜会扰乱生物钟,降低免疫力,让癌细胞更容易“趁虚而入”。

周医生说:“陈大爷,你爱抽烟,又熬夜,免疫系统早就‘累坏了’。癌细胞每天都在产生,免疫力强能清除,免疫力弱就可能失控。”陈大爷点点头:“早知道,我就不熬夜了!”

3.环境因素:无处不在的“风险”

环境污染也是癌症增加的重要原因。世界卫生组织估算,约19%的癌症与环境因素相关,如工业污染室内装修甲醛油烟等。陈大爷家附近有家化工厂,年轻时他还在装修公司干过活,接触了不少有害物质。周医生提醒:“这些小环境累积起来,对身体伤害不小。”

4.筛查进步:发现更多早期病例

好消息是,医疗技术进步让癌症更容易被发现。中国抗癌协会数据显示,早期癌症治愈率可达80%以上。陈大爷的胃癌正因及时体检发现,得以早期治疗。他感慨:“幸亏听了老伴儿的话,不然真拖大了!”


二、睡觉时的五种异常:癌症的“夜间信号”

“周医生,我这夜里跑厕所、胃痛,咋就跟癌症扯上了?”陈大爷不解。周医生拿出一张图,耐心解释:“睡眠时,身体处于安静状态,异常信号更容易显现。这五种夜间异常,可能是癌症的预警,得警惕!”

1.呼吸急促或持续干咳

陈大爷的邻居老李,夜里经常干咳,以为是感冒没在意。后来查出早期肺癌,才知道咳嗽是信号。《胸科杂志》研究显示,肺癌早期患者中,30%会出现夜间干咳呼吸困难,因肿瘤压迫气道或刺激肺部神经。周医生叮嘱:“如果没感冒,却夜里咳得厉害,赶紧查胸部CT。”

2.夜间小便频繁

陈大爷的夜尿频繁让他以为是喝水多或年纪大。周医生却说:“膀胱癌前列腺癌可能压迫膀胱,导致夜尿增多。”《泌尿学杂志》指出,夜尿3次以上,且无明显诱因,可能提示泌尿系统肿瘤。陈大爷的前列腺增生就是通过**前列腺特异抗原(PSA)**检查发现的,幸好未恶化。

3.腿部抽搐或麻木

“周医生,我有时夜里腿抽筋,严重时还麻,是咋回事?”陈大爷问。周医生解释:“腿部抽搐麻木可能是电解质失衡,也可能是咽癌食管癌压迫神经引起。”《神经病学杂志》研究显示,头颈部肿瘤患者中,15%会出现夜间肢体麻木,常伴恶心呕吐。周医生建议:“如果抽筋频繁,查个头颈部CT。”

4.夜间盗汗

陈大爷的夜间盗汗让他以为是夏天太热。周医生却说:“盗汗可能是白血病淋巴瘤的信号。”《血液学杂志》指出,淋巴瘤患者中,25%会出现夜间盗汗,常伴体重减轻发热。陈大爷的盗汗与胃癌无关,但周医生提醒他定期复查,排除其他可能。

5.夜间胃痛

“夜里胃痛,白天没事,这是咋了?”陈大爷问。周医生说:“胃癌食管癌可能刺激胃酸倒流,导致夜间疼痛加重。”《消化病学杂志》研究表明,胃癌早期患者中,20%有夜间胃痛,常因肿瘤影响胃功能。陈大爷的胃镜检查发现早期胃癌,及时手术切除,避免了恶化。

周医生总结:“这五种异常,单独出现可能是小问题,但如果多种组合,或者持续一个月以上,赶紧查!癌症早期发现,治愈率高!”


三、预防癌症:从生活方式入手

“周医生,我不想再得病,平时咋防?”陈大爷在术后复查时问。周医生笑着说:“癌症有一半跟生活方式有关,改掉坏习惯,能防大病!”世界卫生组织指出,40%的癌症可通过健康生活方式预防。以下是两个关键方法,贯穿陈大爷的康复之路。

1.健康饮食:给身体“减负”

饮食癌症预防的第一道防线。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每天摄入300-500克蔬菜和200-350克水果,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可降低消化系统癌症风险30%。陈大爷以前爱吃红肉烧烤,现在改吃清蒸鱼、杂粮粥,蔬菜水果不离桌。他笑着说:“吃得清淡,胃都舒服多了!”

加工肉类(如香肠、火腿)被世界卫生组织列为一类致癌物,每周摄入量应控制在50克以下。陈大爷戒了火腿肠,改吃鸡蛋豆制品血脂血糖都稳了。

2.规律作息,远离“慢性自杀”

熬夜癌症的“隐形推手”。《睡眠研究杂志》显示,长期熬夜会降低免疫力,增加乳腺癌肝癌风险20%。陈大爷现在每晚10点睡觉,早上6点起床,每天骑车半小时,精神头比以前好多了。周医生说:“早睡早起,等于给身体充电,癌细胞没机会捣乱!”

戒烟限酒也很关键。《柳叶刀》研究表明,吸烟者患肺癌风险比非吸烟者高15倍,过量饮酒增加肝癌风险30%。陈大爷戒了20年的烟,酒也只在节假日喝点红酒。他说:“以前觉得烟酒解压,现在才知道,健康才是真解压!”


四、其他需要关注的健康问题

除了夜间异常,陈大爷还学会了关注其他健康指标。高血压糖尿病慢性病如果不控制,可能诱发癌症。周医生建议:

中国抗癌协会指出,癌症患者中,50%因心理压力延误治疗。陈大爷的女儿小陈常陪他散步聊天,帮他保持乐观心态。


结语:倾听身体,守护健康

陈大爷的手术很成功,半年后复查,胃癌未复发,夜间症状也消失了。他逢人就说:“以前觉得夜里跑厕所、胃痛是小事,差点误了大事!身体的信号,别不当回事!”如今,他每天骑车、吃清淡,成了社区的“健康代言人”,还拉着老伴儿一起体检。

《柳叶刀》有句话说得好:“癌症不可怕,可怕的是忽视身体的求救信号。”睡眠是健康的“镜子”,夜间异常可能是癌症的“哨兵”。无论你是40岁的职场人,还是60岁的退休老人,关注夜间信号,改掉不良习惯,定期体检,就能让健康常伴。

你的睡眠正常吗?如果有这五种异常,别犹豫,赶紧去查!健康在手,未来可期!


参考资料

  1. 国家癌症中心,《2023年中国癌症报告》,2024年。
  2. 《自然》,“端粒长度与癌症风险的关系”,2021年。
  3. 《美国医学会杂志》,“高脂饮食与消化系统癌症”,2020年。
展开阅读全文

更新时间:2025-07-18

标签:养生   先知   体内   睡眠   异常   晚上   建议   大爷   癌症   夜间   医生   胃癌   胃痛   健康   身体   信号

1 2 3 4 5

上滑加载更多 ↓
推荐阅读:
友情链接:
更多: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