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变洋货?中国饮料巨头“卖身”华人街,老板急套现 遭全网抵制
“无论收购、合资,还是外资入股,我一概拒绝——大窑绝不走这条路”
这是大窑创始人王庆东在2019年接受媒体采访时说的一句话,也让无数支持国货的网友热血沸腾
文案:凤梨 编辑:凤梨
没想到才过了6年,这个国民汽水被华尔街巨头KKR收购,摇身一变成了“洋货”
而老板王庆东套现巨额后火速离场。
消息曝出后,网友一边惋惜,一边怒喊抵制,当年的情怀也消散殆尽。
大窑为什么会走到这一步?收购背后又藏着什么故事?
大窑被卖的消息最早是从重庆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传出来的。
美国私募巨头KKR通过控股远景国际,拿下了大窑85%的股权,交易还被“无条件批准”。
这意味着王庆东自己只留下了少少的股份,把大窑的控制权彻底交出去了。
当时有小道消息传出来时,大家都不相信,大窑可是国人心中的“硬核国产货”,再加上之前也没传出什么经营不善的新闻,好好的企业怎么就说卖就卖了呢?
等官方发布公告后,网友的心算是彻底凉了,开始抵制大窑
有网友留言称再也不喝大窑了,还有人怀疑王庆东是不是急着套现跑路了
大家对当年王庆东“大窑绝不卖”的豪言壮志还记忆犹新,现在再看大窑,有一种被打脸的感觉。
而要说大窑在国人心里的分量会这么重,就不得不提它是如何起来的
几十年前,王庆东从一辆三轮车开始,在呼和浩特的街头卖汽水
当时的他初生牛犊不怕虎,拿出全部身家20万,买下了快倒闭的八一饮料厂正式改名叫大窑
一瓶大窑520毫升,价格才6块钱,喝起来跟啤酒一样带劲
大窑还给经销商和饭店老板留足了利润,一瓶进价才2.5元,拿到利润比啤酒还高。
王庆东靠着这套打法,让大窑在餐饮行业站稳脚跟。
光是便宜是没办法成为常青树的,营销也得跟上
王庆东还找来了帮蜜雪冰城搞出“洗脑神曲”的营销公司华与华,给大窑量身定制了新形象
再配上吴京的硬汉代言,瞬间让大窑成了男人饭桌上的“战友”
2025年大窑年销50亿,覆盖全国30万个终端网点,妥妥的国民汽水
但大窑辉煌的表面背后问题也不小,最大的问题就是跟不上年轻人的口味
现在年轻人对健康的讲究程度不比老年人差,很多人都有看配料表的习惯
他们一看大窑的配料表,白砂糖排第二,后面还有七八种添加剂,立马就劝退了。
元气森林靠无糖气泡水火遍全网,北冰洋搞联名款赚足眼球,大窑的营销却有点跟不上节奏了。
而给大窑致命一击的,莫过于管理层的决策失误。
大窑的影响力和市场份额主要集中在北方,把北方市场拿捏的死死的,华南地区就算打不进去,大窑也不至于伤及根本。
但它偏偏要全国化扩张,既然果味汽水进不来南方市场,就研发新品。
于是推出了无糖茶、益生菌果汁汽水等等,看上去与时俱进,但问题是市场根本不买账。
运输成本本来就高,再加上南方市场已经饱和,大窑很难再占据一席之地。
它虽然在餐饮渠道一枝独秀,但在商超、便利店这些新场景里,存在感几乎为零。
最后这些新品加起来的营收还不到大窑的8%,这就很尴尬了
跟别说碳酸饮料的市场整体发展都在走下坡路,连可口可乐这些大牌子销量都在下滑,更别说其他牌子。
这些问题摆在面前,王庆东要想在资本身上混,“卖身”也许是他不得不选的路。
KKR是华尔街有名的“收购王”,它在中国投过南孚电池、蒙牛乳业、字节跳动,专挑业务复杂但有潜力的公司下手,帮它们梳理业务、提升竞争力。
大窑的吸引力,在于它的“蜜雪基因”——靠低价大瓶装,铺了30万个终端,精准覆盖下沉市场,这跟当年蜜雪冰城的打法如出一辙。
KKR的合伙人孙铮说过,他们擅长把主业不突出的公司变得更强。
大窑要是能借这股东风,搞不好真能从地方品牌变成国际化企业。
但又有一个问题来了,大窑靠着吴京的代言立了一个爱国形象,这一下成为了洋牌子,大家能不能接受?
国人这么抵制,不光是爱国情怀,还有对大窑味道的执念。
KKR接手后会不会更改配方,搞什么低糖版,那些老顾客能不能接受新口味?
这些王庆东自己也说不准,大窑的路怎么走,取决于KKR的打算,也取决于消费者的买不买账。
未来的大窑会不会还是那个熟悉的味道?只能看时间给答案了。
信息来源:
更新时间:2025-08-02
本站资料均由网友自行发布提供,仅用于学习交流。如有版权问题,请与我联系,QQ:4156828
© CopyRight 2020-=date("Y",time());?> All Rights Reserved. Powered By 71396.com 闽ICP备11008920号
闽公网安备35020302034903号